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高脂喂养对SD大鼠附睾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SIRT6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单纯高脂饮食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FP)。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附睾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SIRT6表达。结果 (1)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下降(P<0.01)。与HF组相比,FP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F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肌肉和肝脏SIRT6 mRNA及蛋白表达轻度下降。吡格列酮治疗后,上述组织SIRT6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糖脂代谢紊乱,轻度降低SIRT6的表达,吡格列酮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上调SIRT6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吡格列酮对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血脂、体质指数(BMI)等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收规范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随访观察半年。结果①两组降压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血脂、BMI均下降,SI升高,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吡格列酮可引起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脂、BMI下降,并增加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的治疗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0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CHD患者共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吡格列酮口服.疗程8周.结果 伴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吡格列酮后,血脂、血糖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各时段胰岛素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而SI却在治疗后有所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于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在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肥胖组小鼠予吡格列酮(每日10 mg/kg)灌胃14天后处死,放免法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生化法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肥胖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肥胖干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降低(P<0.05),血糖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和 β 细胞功能衰竭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功能 ,自然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目标。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hiazolidinedione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 ,能明显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其单独或与磺酰脲等降糖药合用 ,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该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 (Trog1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 (Pi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预防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喂饲普通块料,高脂组喂饱和脂肪酸提供59%热卡的高脂饲料,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10mg·kg-1·d-1。各组共喂饲11周后测定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耐量、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结果:高脂组大鼠从第4周开始体重明显升高,糖负荷30min、60和120min血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皮下注射胰岛素后40min、90min、120min血糖和胰岛素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高脂组大鼠内脏脂肪相对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盐酸吡格列酮组体重、糖负荷后血糖等方面较高脂组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预防高脂诱导IR的发生,其机制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促使脂肪组织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顽固性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10mg,tid、卡托普利片25mg,tid、氢氯噻嗪25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qd.两组均治疗3个月,每个月随访2次,于治疗前后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OMA-I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LOX-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下兔主动脉LOX-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3组,通过比较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血脂的变化、LOX-1分子及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兔主动脉LOX-1分子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LOX-1mRNA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内膜增厚和平滑肌增生,减轻高脂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吡格列酮还能明显升高HDL,对TC、LDL、TG和BS无明显影响。高脂饮食刺激兔主动脉LOX-1分子及mRNA的表达,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兔主动脉LOX-1分子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噻唑烷酮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AdipoR)的表达,探讨吡格列酮对AS大鼠血管AdipoR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高脂饮食组(n=20)。高脂饮食组加维生素D3诱导AS模型。AS造模成功后,检测血脂水平。再分AS组即模型组(n=10)和AS+吡格列酮组即干预组(n=10)。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溶液10 mg/(kg·d),连续灌胃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4周,检测血脂水平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AdipoR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AdipoR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干预组TG、TC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Adipo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Adipo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低TG、TC的作用,上调主动脉AdipoR水平。吡格列酮具有抗AS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血管Adipo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高脂高糖饲养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和肝脏、肌肉甘油三酯沉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9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0)高脂高糖饲料饲养和对照组(n=10)普通饲料饲养.实验6 wk,比较2组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脏甘油三酯(TG)异位沉积的情况.结果:在实验6 wk与对照组比较,① FFA (mmoL/L,0.74±0.04 vs 0.62±0.05,P<0.01);② FINS(mU/L,31.96±2.58 vs 12.64±1.35,P<0.01);③ FBG (mmoL/L,5.32±0.55 vs 5.12±0.47,P>0.01);④ HOMA-IR (7.57±1.11 vs 2.87±0.35,P<0.01)均升高;⑤体内脂肪相对含量 (g,8.81±1.27 vs 6.65±0.88,P<0.01);⑥油红染色病理切片计算机半定量分析,肝脏组织中TG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99.5±4.7 vs 128.5±3.9,P<0.01),肌肉(127.6±3.1 vs 134.7±2.9,P<0.01)胰腺的TG沉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养可以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其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与FFA的增加及肝脏和肌肉组织TG异位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实施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并与局麻下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比较。方法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的SD大鼠各8只,喂养8周后,各分为2组,每组4只,分别进行不同的高胰岛素一正血糖钳夹实验;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选用两条尾静脉行静脉穿刺,一条尾静脉靠近根部输入胰岛素[O.12U/(kg.h)】和葡萄糖,同时另一条尾静脉靠近尾末1/3采血,进行高胰岛素一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波动,无大鼠死亡;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变异系数和葡萄糖输入速率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14.9%;双尾静脉穿刺术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与尾动静脉插管术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两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行大鼠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具有安全可行、实验结果稳定、准确、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术后大鼠恢复快、可多次重复进行等优点;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可诱发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只,进食普通饲料,B组20只,给与高脂肪膳食。喂养四周后测定其血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的水平,同时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高脂膳食组大鼠血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而内皮素水平较对照组则升高,同时透射电镜下观察高脂膳食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已出现结构改变。结论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四周血管内皮细胞就已经出现功能及结构的异常改变,合理膳食结构,尽早给以有效的内皮保护措施将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全身及子宫内膜局部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为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25例,诱发排卵组为实验组中服用毗格列酮3个月后监测有排卵者8例,对照组1为同期输卵管性不孕者15例,对照组2为同期PCOS自发排卵者8例。实验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 bid口服3个月,观察血清胰岛素的变化。诱发排卵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均于排卵后第7天采集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胰岛素受体(IR)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服药后空腹、2h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稳态模型指数(HOMA~IR)较服药前明显降低;诱发排卵组与对照组1相比内膜间质和腺体的I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诱发排卵组与对照组2相比腺体上IR表达明显增高,内膜间质的IR表达没有差异。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改善PCOS患者全身及子宫内膜局部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饱和脂肪酸诱导的大鼠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喂饲普通块料,高脂组喂饱和脂肪酸提供59%KJ的高脂饲料,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1.d-1。各组喂饲11周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体内脂肪相对含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肌肉中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肌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无显著改变,高脂组肌肉胰岛素受体含量、肌肉GLUT4蛋白的相对含量均明显下降。盐酸吡格列酮组体内脂肪相对含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肌肉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均较高脂组明显降低。肌肉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含量和GLUT4蛋白含量与高脂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干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肌肉组织主要表现在减轻组织中甘油三酯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PIO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各15只。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腹部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F组的体重、FFA、TG、FPG、FINS显著高于NC组,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与HF组比较,FF组的体重减轻、FFA、TG、TCH、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O组FFA、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5);FF-PIO组的体重、FFA、TG、TCH、FPG、FINS降低(P<0.05或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1)。结论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联合应用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肥胖对大鼠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改善肥胖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10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关系。方法 MS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各18例。以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检测葡萄糖代谢率(M值),评价IR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10水平与M值的相关性。结果 MS组M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1.81)mg/kg·min vs (8.39±1.25)mg/kg·mim,P<0.05];MS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0.8/3.1) pg/ml vs 2.4(1.1/4.5)p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M值正相关(P<0.05)。结论 MS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可能与I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G)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方法168例经B超及CT诊断为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PIG)与对照组(CON)各84例,PIG组予以PIG15 mg/d,早餐前30 min口服,疗程6个月;CON予以维生素E片100 mg/d,疗程6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各组血脂、血糖、肝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肝/脾CT值等指标的变化,及NAFLD超声形态学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CON组,PIG组3个月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ALT、GGT下降,肝/脾CT值升高(P〈0.05),FINS、HOMA-IR下降(P〈0.001);PIG组6个月末TG、TC、LDL下降(P〈0.05),BMI、ALT、GGT、FINS、HOMA-IR、CPR下降,肝/脾CT值升高(P〈0.001)。PIG组的总有效率3个月末为46.4%(P〈0.05)、6个月末为95.2%(P〈0.001)。两组在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PIG可有效降低NAFLD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PIG治疗NAFL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粪便质量及其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脂饮食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ND组)和高脂饲料组(HF组),每组10只,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第1、15、30和49天分别取大鼠新鲜粪便进行质量、水分及菌群分析。结果:第49天ND组大鼠粪便湿质量和粪便含水率分别为(6.61±0.17)g和(37.07±3.04)%,HF组大鼠粪便湿质量和粪便含水率分别为(4.46±0.30)g和(18.04±2.23)%,与N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与ND组大鼠比较,从第7天开始HF组大鼠粪便颗粒数明显升高(P<0.05);第49天HF组大鼠粪便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计数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而大肠杆菌计数明显上升(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粪便质量减少,粪便含水量下降,粪便颗粒变小而粒数增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提示上述改变可能进一步促进肥胖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