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矗 《吉林医学》2009,30(21):2597-2599
目的:探讨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各类血细胞减少等。18例经骨髓涂片确诊,3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19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7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检查在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例PD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PDH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仔细检查骨髓涂片,7例患者均得以确诊.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均有效.结论:骨髓涂片检查简便易行,在PDH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宁  李文婷  刘腾  范学工  黄燕 《疑难病杂志》2013,(12):939-940,943,F0003
目的探讨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PDH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22/22),肝、脾肿大(45.5%,10/22),淋巴结肿大(68.2%,15/22),消化道症状(45.5%,10/22),呼吸系统症状(45.5%,10/22)。实验室检查示血、尿常规异常,血生化检查示白蛋白降低16例(76.2%)。人院误诊9例,诊断不明2例。9例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13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3例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2例,要求出院1例。结论PDH临床表现复杂,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宝健  闵文 《吉林医学》2011,32(12):2400-2400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对以上患者行不同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骨髓活检,肠黏膜活检和淋巴结活检。结果:①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②骨髓活检病理结果:骨髓只是较活跃,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部分细胞浆内外见大量组织胞浆菌。③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黏膜组织慢性炎并见较多组织胞浆菌。④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淋巴反应性增生并见组织胞浆菌感染。⑤8例患者所取组织学部位不同,但均可以查见组织细胞内外有组织胞浆菌。结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住院患者12例,其中肺型4例,进展播散型8例。从临床表 现、影像学、确诊途径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肺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轻微,干咳多见。 进展播散型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极易出现反复高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合并咳嗽、腹痛、关节 痛、皮肤改变等。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1例肺型患者给予了左下肺切除术, 其余3例肺型及6例进展播散型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 好转出院,1例播散型确诊后暂未治疗即出院,1例播散型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组 织胞浆菌病临床少见,极易漏诊或误诊,依靠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明确病原学是目前确诊的主要依 据,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及伊曲康唑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曾婷婷  陈小龙  曹国强 《重庆医学》2021,50(11):1896-1898,1904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减少该病漏诊、误诊.方法 通过分析该院1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诊疗经过,回顾性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结果 患者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后被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结核、淋巴瘤,行组织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识别出特殊病原体感染,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确出院.患者于外院再次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予以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组织胞浆菌病在临床罕见,容易误诊,必要时应多次行组织病理学活检或骨髓穿刺活检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我们的病例,分析艾滋病合并荚膜组织胞浆茵病的实验室诊断特征,探讨早期初步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茵病的方法。方法:取血涂片、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镜检分析所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并用电脑图像放大辨认;抽血做血培养确诊;用血清学进一步鉴定。结果:电脑图像放大可清楚看到血涂片、骨髓涂片中有圆形、卵圆形的病原体,病原体有夹膜,无动基体,可见芽生现象,考虑是荚膜组织胞浆茵;血培养可见典型的齿轮状的厚壁分生孢子,证实涂片所见的病原体是荚膜组织胞浆茵;血清学显示AIDS抗体阳性。结论:电脑图像放大仔细鉴别血涂片、骨髓涂片所见病原体形态特征,可早于血培养15-20d得出荚膜组织胞浆茵的初步诊断,这对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0-2012年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分析,以求提高组织胞浆菌病确诊率。方法选择医院2000-2012年经病理活检确诊的14例组织胞浆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腹痛等,可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或出现淋巴结肿大、体表包块。7/14的患者具有基础免疫受抑疾病,9/14出现胸部影像学改变,2/14出现三系减少。确诊前诊断考虑结核、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等疾病,最后均经病理活检确诊。治疗上选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等,治疗后9/10好转。结论组织胞浆菌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特异性不高,极易误诊、漏诊,确诊需靠病原学检查,在诊断后治疗效果不佳时要积极寻找有无潜在疾病,达到确诊目的。  相似文献   

9.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瘤细胞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骨髓浸润后的瘤细胞特征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9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涂片及末梢血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96例NHL中合并骨髓浸润共27例,发生率为28.13%,其中18例合并骨髓浸润,9例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淋巴瘤细胞形态变化多样,不易鉴别,常见有淋巴细胞型、淋巴瘤细胞型和组织细胞型。结论NHL骨髓浸润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对NHL的正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0-820,8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人中,1例为淋巴结肿大型。3例为结节型,5例为粟粒播散型。其中1例合并有肺门阴影增大、增宽、增浓,肺门淋巴结呈蛋壳样鸽化;其中3例合并有胸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有叶间胸膜增厚。结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活动期的X线表现特异性不强。须充分结合临床症状才能提出诊断,愈合期的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侵犯骨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形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骨髓侵犯后的瘤细胞特征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对382例经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涂片及末梢血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38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正常骨髓象者254例,占66.5%;骨髓侵犯128例,占33.5%;其中合并白血病90例,占23.6%。通过观察发现骨髓中淋巴瘤细胞形态变化多样,常见的有淋巴细胞型、淋巴瘤细胞型和组织细胞型。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正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因反复发热、乏力、腹胀就诊的患者的诊治过程, 患者抗感染治疗无效, 后出现血三系减低、高炎症状态, 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现象, 最终通过胸骨骨穿确诊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 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形态学在鉴别噬血细胞综合征(HS)和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瑞-姬氏染色,普通光镜下对39例HS和42例MH患者的骨髓片、外周血片、外周血液浓缩片中的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详细观察,并结合外周血涂片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HS与MH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外周血涂片碱性磷酸酶染色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鉴别HS与MH的重要手段,在确诊HS与MH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戏鹰 日前,一名19岁的大学男生,暑假时回到家乡,就在即将返校前出现持续高热、全身酸痛、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贫血,经几周的抗炎治疗毫无效果,被送到医院时,已是极度衰竭。辗转于传染科、外科、血液科,经骨髓穿刺也难以确诊。最后用特殊骨髓染色。才在显微镜下看到大量组织胞浆菌孢子,确定为“组织胞浆菌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耶氏肺孢子菌的形态学特征,有利于检验人员从形态学角度早发现、早诊断该罕见病原体。分析不同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实验室特点和应用价值,从而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某综合医院和常德市某综合医院的肺泡灌洗液标本检测结果,共检测到5例确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不同染色下病原体形态学特征,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通过瑞-吉染色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及包囊4例(80%),六胺银染色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80%),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检出肺孢子菌阳性5例(100%),5例患者的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和(1-3)-β-D-葡聚糖均升高。本研究5例患者中,4例应用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1例应用磺胺甲恶唑治疗。3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瑞-吉染色方法寻找肺孢子菌病原体简易快速,具有与六胺银染色同样的诊断价值,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宏基因测序可以进一步提高肺孢...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与常见病原体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并讨论其与骨髓中荚膜组织胞浆菌、黑热病杜利小体形态学上的区别。方法对骨髓中的三种病原体进行不同染色条件下形态学上的观察,找出彼此区别于对方的特点。结果艾滋病病人易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由于它以分裂方式繁殖,故在骨髓涂片中有着特殊的形态,借助其特点及特殊染色不难将其与骨髓中常见易混淆病原体区别开来。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学检查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且脾肿大,1例经CHOP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另1例因经济原因未做治疗。结论 PLL发病率很低,诊断中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发现幼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骨髓活组织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价值,对20例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伞血细胞减少症采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组织,应用塑料包埋法处理后进行HGF和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经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确诊19例,其中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15例,占7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各1例,诊断未明1例.提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正确反映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倪军  王红  吴蔚  顾健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05+1730
目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检查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及临床血液参数指标分析。方法收集2011~2012年12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资料,分析评估临床表现和血液参数;骨髓样本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和活检染色后,行骨髓形态学观察。结果 12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乏力、面色苍白和发热,其次是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巨幼细胞性贫血(49.2%),其次是骨髓发育异常综合症(23.3%)和再生障碍性贫血(10.0%)。通过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检查能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的确诊率。结论在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检查对了解疾病的过程和确定病因有诊断价值,同时对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淑琼  董云华  刘海云  李明 《中外医疗》2010,29(12):166-167
目的鉴定引起组织胞浆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对应病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HC)和马尔尼菲青霉菌(P.mar)。方法分别把骨髓直接涂片瑞氏染色(Wright's stain)镜检且接种于双相培养基35℃孵育,待生长后涂片检查并转种血琼脂和沙保弱培养基上,分别于25℃及35℃孵育,观察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进行涂片显微镜检。对二者作认真细致的比较。结果HC在骨髓直接涂片瑞氏染色中均呈大小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胞浆多呈半月形并集中于孢子一端,孢子边缘有染色过程中皱缩所致的未染色区域(似荚膜)。P.mar在涂片中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有横隔腊肠形孢子细胞或椭圆孢子细胞;HC在沙保弱培养基(SDAI)25℃条件下呈典型的梨形厚壁孢子和齿轮状大分生孢子。P.mar25℃条件下则呈现具特征性水溶性玫瑰红色素及镜下典型的的双轮生青霉帚状枝。结论HC和P.ma在骨髓涂片镜检的典型形态上有区别,真菌培养是确定并能严格区分此二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