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分为:①低度危险组80例;②中度危险组50例;③高度危险组40例;④极高危险组30例;选择在读健康学生30名作为对照组。先利用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HO-1表达的不同,再利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比较4组高血压病患者HO-1表达的差异,找出HO-1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1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极高危险组HO-1表达明显高于高血压病患者低度危险组(P〈0.01)。结论HO-1的表达水平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后,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1)在房颤心肌重构发生中的作用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缬沙坦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青岛市立医院急诊内科患者100例,将其分为窦性心律组、房颤组及缬沙坦治疗组。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等相关检查。其中缬沙坦组接受16周的治疗。于治疗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组患者HO-1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的HO-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缬沙坦组高于房颤组(P0.05);房颤组及缬沙坦组p38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缬沙坦组较房颤组有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心肌重构过程中,HO-1和p38的表达均显著升高;缬沙坦可能通过增加HO-1的表达和激活p38通路,在房颤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关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factor,CTGF)与肺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明显增加,但多以动物模型或体外研究为主,来自人类IPF肺组织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TGF在IP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制定新的IPF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血糖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它可以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引发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从而导致DM时细胞生理功能失调.OS是指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ROS和活性氮(RNS)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进而导致组织损伤等[1],由此可见,氧化系统在DM及其并发症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及其代谢产物是重要的抗氧化系统,目前大量研究证实HO-1在抗OS损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延缓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HO在DM及其并发症领域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血红素氧合酶-1;DM并发症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38X(2014)03-0168-04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1与心血管疾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血红素氧合酶的诱导型,能催化血红素分解生成CO、胆红素和铁.这三种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损伤、抗细胞增殖、抗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张力及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等.HO-1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有适应性表达,并在防治这些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筛选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以下药物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贝那普利10mg/d(对照组,2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贝那普利10mg/d+普罗布考组500mg/d(实验组,20例);同时入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20例),随访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HO-1的水平,观察比较3组血压、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C、LDL-C及HDL-C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HO-1水平下降,实验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O-1水平显著升高,而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下调其血清HO-1水平,更有助于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促凋亡信号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末端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IPF的肺活检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肺组织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P53、Fas抗原和Fas配体(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PF肺组织的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率(12/12)明显高于对照组(0/10),IPF组肺泡上皮细胞中Fas、FasL、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2/12、12/12、11/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0、2/10、0/10)。IPF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2/12、12/12、11/12)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0、3/10、0/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Fas/FasL、P53蛋白表达与其凋亡百分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625—0.839,P均〈0.01),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Fas/FasL与P53蛋白表达之间也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71~0.760,P均〈0.01)。结论肺纤维化时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增高,P53、Fas/FasL蛋白表达增强,这些因素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以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在R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血红素氧合酶(HO-1)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图像分析法检测77例RE患者(分4级组)及20例对照组的食管黏膜HO-1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HO-1主要在食管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RE患者食管黏膜中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0.2334±0.0511 vs 0.1776±0.0164,P<0.01).结论:HO-1在RE患者中的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异常,表明CO在胃肠动力性疾病如R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泡巨噬细胞源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纤维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肺泡巨噬细胞所分泌的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介绍了该领域动物实验研究的状况;从药物对肺泡巨噬细胞因子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应用状况;最后指出了细胞因子领域研究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肺泡巨噬细胞源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纤维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介绍了肺泡巨噬细胞所分泌的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介绍了该领域动物实验研究的状况,从药物对肺泡巨噬细胞因子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应状况,最后出了细胞因子领域研究今后注意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球囊损伤对大鼠颈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HO-1在血管损伤反应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HO-1mRNA水平、蛋白质表达及其蛋白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大鼠颈动脉仅见微量HO-1 mRNA表达,球囊损伤后1 d HO-1 mRNA表达达高峰,4、7和14 d逐渐降低,HO-1蛋白表达与HO-1 mRNA表达基本一致,生成的HO-1蛋白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中,并随新生内膜的形成和增厚,由中膜向增厚内膜中迁移。结论:球囊损伤可引起颈动脉HO-1表达增加,提示HO-1为血管自身抗损伤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哮喘豚鼠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 在哮喘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方法 70 只豚鼠完全随机分为7 组,每组10 只,其中两组分别应用HO1 特异性激动剂血晶素和抑制剂锡原卟啉处理豚鼠哮喘模型,另外5 组分别为哮喘发作前、发作、自然缓解、地塞米松预防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分光光度计和放射免疫竞争分析法等,检测血及肺组织的HO1 活性、一氧血红蛋白(COHb)、环磷酸鸟苷(cGMP) 、血浆IgE 水平,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和HO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变化。结果 哮喘发作组和血晶素激动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4-754~10-188,P<0-01) ,血晶素组更为显著,如肺HO1 活性:每小时每毫克蛋白生成胆红素量为(1449±426)pmol;肺COHb:每毫克蛋白含(0-83 ±0-29) % ;肺cGMP:每毫克蛋白含(1-96 ±0-65)pmol;血浆IgE:(73±21) kU/L;HO1 蛋白表达≥4 级;BALF细胞总数:(21±4) ×108/L。地塞米松预防组和锡原卟啉抑制组除CO 含量和肺HO1 活性略高外,余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组织窖蛋白-1和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6例IPF患者的肺组织标本来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其开胸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6例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取其远离病变的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标本中的窖蛋白-1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标本的胶原-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mads蛋白表达.结果 IPF患者肺组织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05±0.02和0.16±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6±0.19和0.8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65和353.836,均P<0.05).IPF患者肺组织的胶原-Ⅰ (0.85±0.11)和α-SMA蛋白(0.78±0.0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6±0.04和0.1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5.09、410.027,均P<0.05).IPF患者肺组织的p-Smad2蛋白(0.78±0.08)和p-Smad3蛋白(0.86±0.07)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7±0.04和0.1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1.97和530.48,均P<0.05);而Smad7蛋白表达(0.22±0.05)明显低于对照组(0.7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84,P<0.05).结论 IPF患者肺组织窖蛋白-1表达下调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在胃腺癌及腹膜转移灶、细胞系及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胄腺癌组织及其腹膜转移灶、转移灶旁无瘤腹膜组织中HO-1的表达,以及46例无腹膜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HO-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腺癌腹膜转移组织及耐药细胞系HO-1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及其腹膜转移灶HO-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27/68)和41.2%(28/68),显著高于癌旁无瘤腹膜组织[0%(0/68),P<0.01],亦显著高于无腹膜转移胃癌组织[21.7%(10/46),P<0.05].低分化转移灶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转移灶(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转移灶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无瘤腹膜组织(P<0.05).HO-1在耐药细胞系GC9811-P的表达水平较其亲本细胞系明显上调(P<0.05).结论 HO-1在胃腺癌腹膜转移过程中表达增高,HO-1可能参与胃癌腹膜转移发生.高表达HO-1与胃癌腹膜转移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存在于组织的上皮细胞,并可能与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在胃腺癌及腹膜转移灶、细胞系及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胄腺癌组织及其腹膜转移灶、转移灶旁无瘤腹膜组织中HO-1的表达,以及46例无腹膜转移的胃腺癌组织中HO-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腺癌腹膜转移组织及耐药细胞系HO-1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及其腹膜转移灶HO-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27/68)和41.2%(28/68),显著高于癌旁无瘤腹膜组织[0%(0/68),P<0.01],亦显著高于无腹膜转移胃癌组织[21.7%(10/46),P<0.05].低分化转移灶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转移灶(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转移灶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无瘤腹膜组织(P<0.05).HO-1在耐药细胞系GC9811-P的表达水平较其亲本细胞系明显上调(P<0.05).结论 HO-1在胃腺癌腹膜转移过程中表达增高,HO-1可能参与胃癌腹膜转移发生.高表达HO-1与胃癌腹膜转移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存在于组织的上皮细胞,并可能与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O)-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模型)、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组(糖尿病模型+hemin治疗)。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HO-1、核因子相关因子(Nrf) 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HO-1、Nrf2、pERK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HO-1、Nrf2、pERK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O-1为绿色荧光,Nrf2、pERK为红色荧光,对照组大鼠只检测到极少量的HO-1、Nrf2、pERK阳性表达。糖尿病组大鼠HO-1、Nrf2、pERK阳性表达均增加,hemin组大鼠视网膜HO-1、Nrf2、pERK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糖尿病组、hemin组大鼠视网膜HO-1 mRNA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hemin组大鼠视网膜HO-1 mRNA和HO-1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 05)。糖尿病组、hemin组大鼠视网膜Nrf2mRNA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hemin组大鼠视网膜Nrf2 mRNA和Nrf2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 05)。糖尿病组、hemin组大鼠视网膜pERK mRNA和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hemin组大鼠视网膜pERK mRNA和pERK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 05)。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O-1水平升高,HO-1水平升高可能通过Nrf2/ERK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普通饮食)、模型对照组〔n=13,维生素D3(VD3)+高脂饮食〕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13,VD3+高脂饮食和阿托伐他汀)。1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斑块内HO-1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脂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斑块内HO-1阳性细胞面积/扫描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2.05)(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4.26±3.04)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16.20±2.33)(P<0.05)];模型对照组HO-1 mRNA的表达(0.998±0.019)较正常对照组(0.478±0.018)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572±0.015)较模型对照组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豚鼠哮喘模型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 1(HO -1)的表达特点及黄芪对HO - 1表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雄性豚鼠 30只 ,体重 2 0 0~ 35 0g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6只。腹腔内注射 10 %卵清蛋白 (OVA)溶液 1ml致敏 ,2周后喷入 1%OVA溶液激发 30s,对照组则喷入生理盐水 30s。A组 (正常对照组 ) :喷雾生理盐水 ,每日 1次 ,共 2周 ;B组 (哮喘发作 1周组 ) :每日激发哮喘 1次 ,共 1周 ;C组 (哮喘发作 2周组 ) :处理同B组 ,共 2周 ;D组 (黄芪治疗1周组 ) :每日激发哮喘 1次 ,每次于激发哮喘后 30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大鼠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胆总管结扎术(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CBDL)方法制备HP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am)、2周组和5周组,每组6只。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硬化形成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肺血管扩张,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Western-blot观察HO-1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和分布特点,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结果通过CBDL成功复制了HPS模型。免疫组化光镜下显示5周组肺组织血管壁及内皮细胞HO-1表达增高,而2周组和sham组表达不明显;Western blot显示5周组HO-1蛋白相对表达(1.22±0.18)明显高于2周组(0.12±0.03,P=0.00)和sham组(0.07±0.02,P=0.00),而2周组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P=0.58);RT-PCR显示5周组HO-1mRNA相对表达(1.84±0.17)明显高于2周组(0.77±0.22,P=0.00)和sham组(0.12±0.05,P=0.00),2周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3)。结论 HO-1随HPS的形成表达增加可能是HPS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致死性肺部纤维化疾病。美国胸科协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最近发表的共识意见中,将IPF定义为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PF患者存活率很低,确诊后平均存活时间为2~4年。传统治疗主要是基于抑制炎症可阻止肺纤维化进展这一观念,一般采用激素治疗,但IPF患者通常对激素反应较差,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也大多不能降低IPF死亡率。为了显著提高IPF患者的生存率,明确IPF发病的始动因素,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势必成为必然。如今,已有研究向传统观念(即炎症是促使IPF发展的始动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IPF主要是一种肺泡受损后异常修复及重构的疾病。因此,有必要对IPF的发病机制重新评价,希望对未来的治疗策略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