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为防止甲状腺术后渗血,我科将2006~2008年136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采用硅胶管外接负压引流器代替橡胶管及橡皮条的引流方法,对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1负压引流器装置整套装置由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及引流管组成,引流管采用内径5 mm,长度为20~25 cm的硅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引流器在甲状腺术后的应用效果,为甲状腺术后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器引流,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感染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使用改良负压引流器,引流效果良好,可缩短拔管时间,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护理中,骨科术后病人以往使用引流条引流渗出液及血液,这样既繁琐又给病人带来痛苦和许多不便。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用于骨折术后引流,不但减轻了病人因经常更换敷料及引流条带来的痛苦,而且简便、经济实惠,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制负压引流器在手外伤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组病例共90例,术后采用自制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结果:本组90例无1例感染和血肿形成.结论:本装置术后引流充分,不易污染敷料,减少换药次数,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并且便于携带,成本低廉,取材方便,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5.
张林  曹海鹏 《广西医学》2003,25(5):814-815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以来 ,在 4 2例腮腺手术后采用小口径的微型负压引流器进行术后引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2例病例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15例。年龄 17~ 81岁。其中多形性腺瘤 2 3例 ,沃辛瘤 6例 ,单形性腺瘤 2例 ,粘液表皮样癌 3例 ,腺样囊性癌 1例 ,血管瘤 1例 ,慢性炎症 3例 ,淋巴上皮病 3例。手术方式 :3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 ,9例腮腺区域切除术 ,2例腮腺全叶切除术。1.2 方法 :负压引流器采用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生产的外径为 2毫米 ,长度为 4 5厘米的硅胶负压引流管。术后抽尽创腔中血液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213例甲状腺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6h出现切口出血,再次手术后继续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引流液较少且术后恢复良好。5例患者术后3d出现皮下积液,用10ml注射器抽吸后甲级愈合。其余206例术后24h内引流管周围敷料有少量渗血,给予切口换药后再无渗血。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以保证充分、有效的引流,减少术后切口出血、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以避免切口感染,引流器更换操作简单、方便,利于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8.
黄以添 《广西医学》2004,26(1):46-46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开始用自制的改制负压引流器于隆乳术后作负压引流 ,病例达 1 0 0例之多 ,现随机抽出 4 0例 (80侧乳房 )的术后情况来分析 ,以说明改制的负压引流器在隆乳术后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0例 ,最大 4 2岁 ,最小 2 2岁 ,平均2 7 5岁。术中采用乳晕切口 1 6例 ,腋窝切口 2 4例。1 2 改制的负压引流器的制作 取塑料头皮针或输液管 1根 ,剪去穿刺针 ,仅保留塑料管 ,在其远端剪数个侧孔 ,一般为3~ 5个 ,侧孔不宜太大 ,另一端接 2 0ml一次性注射器。每例隆乳术需备 2个负压引流器。1 3 放置方法 …  相似文献   

9.
卢翔  李向阳  梁瑞 《医学争鸣》2007,28(4):360-360
0 引言 体表肿物切除术后,有的腔隙比较大,渗出较多,引流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伤口愈合的时间. 我们在总结传统橡皮片引流的基础上,经过改进,采用自制负压引流器引流,大大降低了伤口感染发生的机率,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球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140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按术后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刀口负压引流球引流组和传统引流(橡皮片引流)各70例。结果负压引流球引流组较传统引流组在发生刀口感染率、术后发烧持续时间及发烧程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球的使用方便了临床观察和护理,保证了负压引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从2010年至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50例皮肤损伤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皮肤缺损创面经一次或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中药熏洗+植皮术后缺损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创面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患者安全,疗效满意.术后加强封闭或负压引流进行局部观察及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均为女性,年龄22—75岁,全部均系扩大根治术,术前常规备皮,术毕时腋下放置直径0.6—0.8cm的硅胶管或乳胶引流管,腋窝及锁骨下区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回病房后立即接持续负压吸引,负压压力为20—30Kpa,负压引流器容量为1000ml,结果4例术后有活动性出血,2例淋巴漏持续10d以上,150例均无明显感染,无大片状皮瓣坏死,均治愈。本组术后拔管时间及引流液量见表1。  相似文献   

14.
自1983—1997年,我院骨科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24例。术后均行创腔负压吸引护理。作为预防感染的有利措施之一,负压吸引能够吸出渗液.消灭死腔,有利于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被。总结224例负压吸引护理的经验和教训,笔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16.
自1991年9月—1992年7月对58例适宜病例开颅术后行负压引流,并与同期开颅术后非负压引流之54例作对比,无论在术后发热、切口皮下积液及邻近眼睑水肿等方面,前者均优于后者,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负压引流组(A组) 男31例,女27例。  相似文献   

17.
李杨  罗光辉  余启文 《河北医学》2010,16(3):328-330
目的:观察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低负压吸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验组)与2007年前采用创面放置两条引流管接驳Y型管后连接电动负压吸引机进行间隙引流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9例(18%),皮瓣坏死8例(16%),病人术后3d内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4%),皮瓣坏死2例(4%),病人术后12~24h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病人舒适度、护理工作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每次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乳房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手术范围广,损伤大,创面渗血渗液多,不彻底引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特点。为减少并发症,我科自1998年起应用双硅胶管一次性医用负压球引流创面,引流效果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1998年8月~2004年7月本科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保守治疗死亡率很高 ,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好转。早期清除脑室内的积血 ,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 ,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我院采用CT或MR定位 ,钻颅血肿抽吸持续负压引流 ,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出血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降低了死亡率。这些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特别是颅内手术后体外引流的护理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1996年 5月至 1998年 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我院手术治疗者共 30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7~ 75岁 ,平均 58…  相似文献   

20.
改良负压引流器和弹力绷带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水梅  边建民 《华夏医学》2007,20(5):929-930
目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00例需行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和改良负压引流器引流为观察组,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用普通一次负压引流器接引流管引流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受限、舒适感及皮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受限、舒适感、皮下积液并发症发生有明显意义(P<0.05),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负压引流器和弹力绷带应用于乳腺癌术后,能使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同时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切口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