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情况。结果非骨科专业病房在汶川大地震后集中收治地震骨伤伤员680例,由于组织管理得当,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结论在突发大批骨伤伤员的特殊情况下,启用非骨科专业病房集中收治骨伤专科伤员的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救治工作顺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院地震伤员应急救援和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为提高基层综合医院地震应急救援及组织管理效能提供借鉴。方法成立紧急救治护理领导小组,设置地震专用病房,快速调配人力,充足物资准备,弹性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多学科协作团队合作。结果共救治48例地震伤员,伤员无死亡,无一例并发症及医院内感染。结论医院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管理体系,实施集中救治和护理,在灾害医疗救治和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批收治骨科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成立紧急救治领导小组,加强新扩充创伤病房的护理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调整轮班制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及感染控制等工作。结果对1410名地震伤员施行了紧急救治,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护理文书书写优秀率达到99.96%;伤员对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99.78%。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救护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批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实施院内救护过程中制订的应急预案流程。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院内救护,224例伤员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实施规范的组织管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震转诊伤员的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方法.方法:对25例地震转诊伤员的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病房管理工作模式.结果:地震转诊伤员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地震伤的特点,做好转诊伤员的应急预案,可提高护理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非骨科病房护理80岁以上高龄地震骨伤伤员的经验.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耳鼻喉科、眼科收治的22例80岁以上高龄地震骨伤伤员急救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伤员受伤部位以下肢为多,18例有内科并存疾病.所有伤员经积极处理后,无1例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9例伤员病情稳定后转四川省外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非骨科病房在护理高龄地震骨伤伤员的工作中,严密病情观察、做好饮食护理及时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心理护理是基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重点,充分了解骨伤患者的伤、病情特点,强化专科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批量伤员的紧急救援与护理管理方法,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法 通过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流患者,集中救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等,对169起962例批量伤员进行救护。 结果 962例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 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护预案是救治成功的前提,熟练的组织实施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实施过程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做好各部门间组织协调,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808"九寨沟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8月8日—2017年8月13日在我院骨科住院的地震病人8例采取项目管理救治模式,具体包括成立跨学科应急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救灾任务;实施双轨制工作模式,保障院内院外病人安全;重视过程管控,加强一线救援医务人员应急救治能力培训,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与有效性。评价实施项目管理救治模式后院内地震伤员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结果]应用项目管理后,地震伤员未发生死亡,且未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骨科常见并发症。1例老年伤员在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积极处置后治愈。住院满意度总分为(99.13±1.81)分,参与救护的30名骨科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较参与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地震伤员救治水平与医务人员应急医疗业务能力,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128例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128例地震导致的骨伤伤员进行的救治与护理.伤员入院前,积极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品和病房环境的准备;伤员入院后,立即调动所有力量做好收住当日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大批量手术前后的护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和出院指导.本组伤员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突发地震灾害发生后,伤员救治中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护理部采取正确的实施对策,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果]成功救治伤员231人,无护理差错、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部根据地震伤员特点,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及时应用护理管理策略、采取措施,可确保地震伤员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汶川地震期间根据物资管理的需要改造管理流程的方法及效果.紧急成立物资管理小组,启动应急预案措施;扩建骨科病房并增加床位,审领、补充各类所需物资;改造物资管理流程图,取消常态下的"安全库存量",改为每天清点、每天补充;与生产厂家和销售公司的专门负责人24 h保持联系,并要求消毒供应室做到24 h保证配送.新物资管理流程满足了救治大批量骨科伤员的需求,无一例伤员因为物资短缺而延误抢救时间或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骨伤病房护理地震骨伤伤员的经验.方法 对5·12汶川大地震后耳鼻喉科病房收治的89例伤员进行伤情、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全身情况等方面的分析,针对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9例地震伤员全部接受了骨伤专科治疗,其中52例进行了骨科手术,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全部顺利度过了急救期和围手术期,结论非骨伤病房在护理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工作中,充分了解骨伤病人的情况,提高专科业务水平,重视灾后的心理疏导,加强饮食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总结报道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8.0级特大地震大量地震伤员救治护理中创造了"4个第一"救治护理的方法和体会.医院迅速启动应对突发事件紧急预案,20 min内将1 629例病人全部转移至院内安全地带;野战医疗队队员10 min集结完毕赶赴灾区,是到达灾区的第一支医疗队;全力接收地震伤员,1 d内接收伤员1 863例.分区安置.分类治疗,确保了所有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针对重症伤员处置过程中的矛盾,采取专家集体会诊制度,每日2次定时汇报病情,针对救治中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了危重症伤员的生命安全.院领导重视及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快速准确分类是成功救治的必要前提;完善的急救应急机制及先进的急救设备是抢救成功的必备条件;平时的训练有紊和精湛技术是救治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汪娟  吴雪琼 《全科护理》2011,9(21):1943-1944
[目的]总结突发地震灾害发生后,伤员救治中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护理部采取正确的实施对策,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果]成功救治伤员231人,无护理差错、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部根据地震伤员特点,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及时应用护理管理策略、采取措施,可确保地震伤员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内救治汶川地震伤员5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7月12日8时本院收治的骨伤伤员的入院信息及救治效果资料,经过二次交叉核对后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我院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287例,女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岁(28~57岁),住院伤员46岁(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住院伤员中骨伤231例,占73.56%,其中男108例,女123例;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住院伤员在震后72小时达最高峰,持续至震后9、10天后明显减少,相应时段骨科医生与伤员数量比分别为(1:6.4,1:5.6,1:4.2);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住院骨科伤员死亡率为0,破伤风及气性坏疽发病率为0,骨筋膜室综合症3例4肢因转入我院时已发生坏死而行截肢术。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检与信息平台建设,同时政府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制订院内应急处置流程,成立应急抢救小组,并组织烧伤知识学习及批量伤员应急救治流程演练,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启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结果 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伤员来院至开展救治的时间(P<0.01),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0%.结论 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19.
总结34例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护理管理的要点,包括启动护理应急预案、评定分类伤员的病情、危重伤员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实行多学科护理大会诊、提供心理支持,采取动态多样心理干预、重视多学科全面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伤员实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减轻骨科伤员的并发症,出院时落实可行的康复指导、分批欢送灾区患者,帮助灾区患者树立信心重建家园等,认为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为伤员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中的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通过成立应急护理管理小组、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等完善应急护理管理系统。结果 326例伤员中,184例病情稳定的伤员当日离院; 142例伤员在经过紧急处理及住院治疗后,除2例死亡,其余伤员全部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救治批量伤员时未发生慌乱现象,参加救援的护理人员未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结论实施规范的应急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时管理效率和灾害救援质量,对灾害救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