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8例EH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无左室肥厚组的SDNN、rMSSD、PNN50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H左室肥厚组上述指标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EH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上述指标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H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EH左室肥厚组患者的HRV降低,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非侵入性指标,可用来预测心脏性猝死,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及相关的病理状态。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arophy,LVH)的HRV进行分析,以探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对HRV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0患心率变异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40例,不伴左心室肥厚患44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1)EH患HRV各指标均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与无左室肥厚比较,伴左室肥厚24h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增高(P<0.01),而24h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S),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显降低(P<0.05,<0.01,<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平衡失调,伴左室肥厚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昼夜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时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为参数,分析高血压病(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昼夜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70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EH无LVH组的白昼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夜间,EH伴LVH组的昼夜HRV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EH无LVH组仅白昼HRV降低,EH伴LVH组的白昼及夜间HRV均降低。HE伴LVH组的夜间HRV显著低于无LVH组,但两者的白昼HR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H伴LVH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无LVH者更为严重,后者存在与正常人相似的昼低夜高的HRV昼夜节律,仅有白昼HRV降低;前者的白昼及夜间HRV均降低,HRV昼夜节律消失。夜间HRV降低对预测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及预后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和非LVH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段(白昼、夜间和24h)的血压标准差反应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和LVH的相关性。结果 LVH组各时段收缩压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LVH组和非LVH组比较,24 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收缩期血压变异性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与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率变异性 (HRV)是反映机体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已有研究显示 ,EH患者靶器官受损的程度与HVR显著相关。我院对EH及EH左室肥厚的 8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EH患者资料 80例。EH的诊断符合 1999年高血压联盟指南标准 ,左室肥厚的心动超声诊断符合 1993年WHO标准。其中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 37~ 79岁 ,平均 (5 7± 4.1)岁。全部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肝肾功能、X…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HRV)。方法:对100例EH患者和100例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患者伴LVH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VH组与对照组(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高于非LVH组与对照组(P<0.05);非LVH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H左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HRV各项指标(DNN,SDANN,ADNNindes,RMSSD,PNN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H患者左室肥厚程度愈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其心率变异性愈降低,心率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入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100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两组:LVH和非LVH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共三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段(日间、夜间和24h)的血压标准差作为BPV。研究LVH与BPV的相关性。结果:LVH组LVMI与收缩压BPV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与收缩压BP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患者心率变异 (HRV)及观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记录 38例甲减患者与 2 1例正常者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并进行HRV分析。 18例甲减患者治疗 3月后重复HRV测定。结果 甲减时 ,HRV的时阈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频阈指标中 ,高频功率 (H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低频 (LF)与HF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甲减患者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 ,HRV时阈指标和频阈指标均明显改善 ,且与FT3和FT4 的恢复程度相一致。结论 甲减时 ,自主神经活动明显改变 ,且以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占优势。这种自主神经异常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可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不同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美托洛尔、雷米普利、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替米沙坦组、美托洛尔组、雷米普利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30例。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做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4组治疗前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美托洛尔组和雷米普利组治疗后时域指标中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均显著增高(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LF)明显下降,高频(HF)明显增加(P<0.05或<0.01),而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和美托洛尔组的SDNN、SDANN、SDNNindex和DNN50高于雷米普利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替米沙坦、美托洛尔、雷米普利均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尤以替米沙坦、美托洛尔更为显著,而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头高位倾斜实验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为高血压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AR谱分析方法对17例高血压患者和17例血压正常者在平卧及头高位倾斜75°时的短时程心率变异性(HRV)信号进行分析. 结果:①高血压患者的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归化高频成分(HFn)与血压正常者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归化低频成分(LFn),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显著增加(P<0.01); ②在头高位倾斜75°的条件下,高血压患者HRV谱指标TP,HF,LF,LF/HF显著降低(P<0.01), HFn显著升高(P<0.01),LFn显著下降(P<0.01);③高血压患者在75°头高位倾斜时,其HFn较平卧状态时显著下降(P<0.05),LFn显著增加(P<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发生明显异常,表现为平卧位时交感神经传出调制活动亢进;而在头高位倾斜应激时,自主神经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曲线变化与自主神经昼夜活动的关系. 方法 将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分为杓型组(n=42)和非杓型组(n=48),以频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为参数,对两组的昼夜HRV指标(包括总频带,高频带,低频带,低频带倩频带,标准化高频带及标准化低频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杓型组白天舒张压及平均压水平均高于非杓型组(分别P<0.05或<0.01);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及平均压水平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白天杓型组低频带(LF),高频带(HF)较非杓型组升高(P<0.05);夜间杓型组标准化高频带(Hfnu)较非杓型组升高;杓型组夜间LF/HF显著低于日间(P<0.01). 结论 高血压曲线非杓型组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杓型组患者严重,而夜间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其血压昼夜趋于平衡,杓型曲线消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84名正常人对照,比较三组SDNN、SDANN、RMSSD、PNN50、HRVI、TP、LF、HF和LF/HF。结果:T2DM组和EH+T2DM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HRVI、TP、LF和LF/H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H+T2DM组较T2DM组也有明显变化。结论:T2DM+EH组与T2DM组相比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程度更加明显,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应定期检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A组(n=37)与B组(n=72),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n=53)。分析各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及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A组与B组HRV各项指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HRV降低较B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降低与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是一项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年龄和血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114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其中59例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并与131例正常人的HRVI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老年组HRVI较正常中青年组的HRVI低(P〈0.01),老年高血压组HRVI较正常老年人HRVI低(P〈0.01),较中青年高矮一的HRVI低(P〈0.01)。结论 随年龄增大,心率变异性减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及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由计算机自动测出心率变异性时域各项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及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原发性单纯高血压患者更低,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危程度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伴左室肥厚(LVH)患者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88例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进行监测,并和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HRVI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的HRVI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有HRVI降低者比不降低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RV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尤伴LVH者心性死亡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