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0u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含2%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存活5个月以上。加入50umol.L^-1血红蛋白培养24h神经元死亡率为38.5%。同时加入脑溢安药液能显著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血红蛋白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短暂升高,脑溢安能降低白细胞介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Northern杂交与ELISA方法检测出血后脑内NGF与IL-1 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大鼠脑出血后第1 d NGF与IL-1 β mRNA表达增加,第2 d NGF mRNA下降至正常组水平,第4 d、7 d低于正常组水平;IL-1 β mRNA下降缓慢,至第7 d始降至正常组水平.NGF和IL-1 β蛋白含量在出血后第1 d显著增高,至第7 d仍高于正常水平.脑溢安治疗组NGF mRNA与蛋白含量变化同模型组,IL-1 β mRNA和蛋白在出血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鼠脑出血损伤后NGF与IL-1 β表达水平增加.脑溢安对IL-1 β表达有抑制作用,对NGF上增性表达有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Northern杂交与ELISA方法检测出血后脑内NGF与IL-1β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大鼠脑出血后第1dNGF与IL-1βmRNA表达增加,第2dNGFmRNA下降至正常组水平,第4d、7d低于正常组水平;IL-1βmR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白细胞介素-β(IL-1β)作用后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IL-1β作用组,不同浓度NGF对IL-1β处理后胰岛作用组,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NGF对IL-1β作用后的胰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葡萄糖刺激分泌量和对MTT还原的影响,通过斑点印迹检测c-fos mRNA。结果:(1)IL-1β作用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NGF对IL-1β处理后胰岛作用组的胰岛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明显高于IL-1β作用组;(2)IL-1β抑制胰岛细胞还原MTT,NGF能使MTT还原得到恢复;(3)NGF和IL-1β均诱导c-fos mRNA。结论:NGF具有促进IL-1β抑制的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代谢,调节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情况,以及脑溢安对NT-3表达的影响,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脑溢安组,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于苍白球建立脑出血模型,术后1、4、7、14、21d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NT-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NT-3蛋白表达,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脑内皮质和海马均可见NT-3 mRNA表达,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脑溢安组大鼠血肿周围、海马和脑内皮质自造模1d后,可见NT-3蛋白和mRNA表达,4d达到高峰,7d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脑溢安组大鼠脑内上述区域NT-3蛋白和mRNA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脑内有NT-3的表达,脑溢安上调NT-3的表达,这可能是脑溢安防治脑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GDN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和mRNA的分布及中药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0.4u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住杂交法分别观察脑出血后2h,6h,1d,4d,7d,14d共6个时间点G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脑出血后2hGDNF蛋白主要表达于血肿周围的星型胶质细胞,6h表达开始增高,1d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GDNF蛋白到第7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14d后GDNF阳性细胞消失;在1d,4d两个时间点上,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DNF mRNA主要表达于神经元,1d后达高峰,7d后两者的表达水平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14d后降至基础水平,在6h,1d,4d三个时间点上,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溢安可促进脑出血后G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结肠炎的疗效.方法用30 mg三硝基苯磺酸(TNBS)+0.25 ml体积分数为50%乙醇制成大鼠慢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然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入7 mg/kg IL-1ra,进行实验性治疗,以静脉注入3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作为治疗对照,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病变结肠组织学变化,测定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改变,以原位杂交法观察结肠道组织IL-1β和IL-8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均出现粘膜下充血、水肿、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溃疡和隐窝脓肿,以致炎后3 d为著,7 d后减轻,21 d基本恢复正常.模型组二次致炎后上述表现再次出现.整个炎症期均有IL-1β mRNA表达,而IL-8 mRNA表达出现于致炎后3 d.两种白细胞介素mRNA的表达部位均主要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单核巨噬细胞,但在致炎后3 d内,IL-1β mRNA在肠上皮细胞也有表达.IL-1ra治疗后3组大鼠结肠炎症均明显减轻,伴随相应的MPO下降和SOD上升,两种白细胞介素mRNA的表达均未检出.结论IL-1β和IL-8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发病过程,IL-1ra对实验性结肠炎有预防性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缺血侧IL-1βmRAN在各缺血时间点皆有表达,缺血1 h即有明显表达(0.34±0.05),此后表达逐渐增强,缺血24 h达高峰,密度比值为1.23±0.15。对应时相IL-1β值(pg/g),缺血3 h明显提高(384.1±57.7),缺血48 h达高峰(802.3±61.7),缺血5 d仍在高水平(753.9±46.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时IL-1β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IL-1β蛋白量平行延后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IL-1β参与脑缺血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与白细胞介素-1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免疫细胞因子学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和多肽生长因子不仅在维持关节软骨和关节外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起作用,而且在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的病理过程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1~5] ,其中白细胞介素1 ( IL- 1 )及其受体拮抗蛋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3a  相似文献   

10.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P-C-Jun)表达的影响和治疗机理。根据 Roser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出血后梨状皮质内P-C-Jun的表达变化,并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脑皮质内神经元的损伤状况。结果:脑溢安治疗组较模型组脑内P-C-Jun蛋白表达弱,神经元受损状况轻。结论:脑溢安下调脑内P-C-Jun蛋白表达,从而干预了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1.
脑溢安对缺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溢安血清对体外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用脑溢安浸膏连续灌胃3d后,心脏内采血分离出血清;用新生7d SD大鼠脑内分离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移入厌氧培养箱造成缺氧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及Werstern blotting研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缺氧18h脑溢安组OD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缺氧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增强,脑溢安血清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氧可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脑溢安可以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脑溢安对缺氧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脑溢安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离出血模型,以3H-精氨酸转化测定法检测血肿周围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以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脑溢安明显抑制脑组织iNOS活性(P〈0.01),改善脑组织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神经病理改变。提示脑溢安对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5):485-48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rrIL-β)诱导体外骨关节炎软骨细胞iNOS活性和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成功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10,20,40 mg/L)1 h后,以10 μ g/L IL-1β刺激,培养24 h后,通过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表达;以Griess反应测定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并通过iNOS催化L-精氨酸和分子氧反应生成NO推算iNOS的活力.结果:透明质酸可有效抑制IL-1β诱导骨关节炎软骨细胞iNOS的活性和NO的产量;RT-PCR检测显示透明质酸能抑制iNOS的mRNA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透明质酸能通过降低iNOS的活性和其蛋白表达,来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在分泌性中耳炎(SOM)动物模型鼓室黏膜中的表达,探讨TGF-β1、IL-1β、IL-6在SOM发病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灭活肺炎链球菌注入豚鼠中耳腔,制作SOM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致病鼠鼓室黏膜上皮在注入细菌后6h、1 d、3 d、7 d、14 d及30 d后TGF-β1,IL-1β,IL-6的表达。结果:第3天造模成功,SOM动物模型的鼓室黏膜上皮中TGF-β1、IL-1β,IL-6急性期均有表达。IL-1β术后3 d达高峰,IL-6术后1 d达高峰,TGF-β1在术后7 d表达明显增强,第30天时达高峰。结论:灭活肺炎链球菌致SOM中,IL-1β,IL-6在SOM早期发挥作用,TGF-β1可能与SOM慢性迁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溢安对脑血血后含铁血红素氧保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脑内HO-1的表达情况,计数HO-1的阳性细胞。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大鼠脑内HO-1第12h即有表达,第2d达高峰,第7d仍有表达;脑溢安在第24h即明显增强大鼠脑内HO-1表达。结论:脑出血后,脑内HO-1表达增加;脑溢安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油酸(oleic acid,OA)肺损伤对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OA组,每组各8只大鼠。采用OA法复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观察2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值(W/D)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TB)的改变,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IL-1β、IL-10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OA组W/D、ALT、AST、TB均高于对照组(P<0.01);OA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构较对照组肝细胞弥漫性水肿,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空泡化,小叶内部分肝细胞核消失,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血窦充血等改变;OA组肝组织中IL-1β、IL-10蛋白及IL-1β、IL-10mRNA含量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OA性ARDS并发肝损伤的机制中,可能有IL-1β、IL-10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28和白细胞介素-29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细胞介素-28(IL-28A、IL-28B)和白细胞介素-29(IL-29)是一组由病毒或双链RNA诱导的多种细胞产生的新型白细胞介素,它们能结合一种由IL-10RB和IL-28Rα组成的异二聚体型Ⅱ类细胞因子受体,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而发挥其抗病毒或其他防御功能。作者就IL-28与IL-29的分子结构、编码蛋白、受体与生物学活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共沉淀、激酶反应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变化及脑溢安对p38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脑出血损伤后1 h p38MAPK活性增强,出血损伤后6 h达高峰,12 h后下降,至24 h p38MAPK活性消失,脑溢安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在脑出血损伤后1,6和12h各时间点p38MAPK活性均较模型组减低.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增强,脑溢安能抑制脑出血损伤激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以及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多态性基因型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该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8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00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组(81例),以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取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凶组DNA,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IL-1基因上+3953T、IL-10基因上-592A和-1082A,共3个SNP。在诊断为SIRS或脓毒症24h内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和IL-10mRNA的表达;同时取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结果:SIRS组和脓毒症组中,+3953T、-592A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脓毒症早期,IL-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953C/T组明显高于C/C组;而IL-10两个SNP对脓毒症早期的IL-10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该研究显示,IL-1及,IL-10基因上SNP差异可能是脓毒症患者易感的原因之一。在脓毒症发生机制中,有促炎介质和抑炎因子的共同参与,其表达水平与SIRS及脓毒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