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名论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中医学常用概念之一,在中医学里,与火有关的名词术语约有百余条,它们不仅用以说明自然现象和机体的功能活动,而且还用其阐明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故在中医学里,火的内涵十分繁杂,实有辨析之必要。1五行之火五行之论,首见于《尚书·洪范》,其言火云:“火曰炎上。”以温热、向上、升腾等为其特征,位南方,主夏季,与《周易》八卦中的离卦相配。五行之火已不再是一种元素的专指,而是代表着一种属性、特性。汉、唐时期,五运六气学说盛行,五运与六气相配属,六气中火又分君火与相火,《素问·天元纪大论》最早论之说:“天…  相似文献   

2.
谈谈荥穴的“特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六十八难》日:“荥主身热”,因炎夏多热病,故《难经·七十四难》又云:“夏刺荥”,可见荥穴为治热证之要穴。但热就虚实论,有虚热、实热之分;荥就五行论有属水.属火之别。可见十二荥穴,虽均可退热,但究其机理,有所差异,论其方法,自应有别。现就此作一探讨。《难经·六十四难》:“阴荥火,阳荥水”,意为阴经之荥入属火,阳经之荥穴属水。因此,用阴经之荥穴退热,应用泻法,以直接泻其有余,放只能用于实火;而不可用于虚火.因阴经荥穴属火,用此退虚热,若用补法,则会损伤阴津,而加重虚火;若用泻法,则是治标,并…  相似文献   

3.
《求医问药》2011,(7):55-55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出现心烦、失眠、健忘、口舌生疮等“心火亢盛”的症状。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是人体的主宰。心为阳脏,其性属火。当火邪侵犯人体时,会首先伤及心,使人体气血逆乱、心神不宁,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多吃一些寒性的食物可以有效地祛除心火,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对应自然界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夏天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脏腑为"心"。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心跳加快,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因此,夏季养生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中医所说的  相似文献   

5.
夏季宜吃什么、喝什么?饮食中该注意些什么?是关系到每个人能否平安度夏,增进身体健康的大事。笔者通过温习传统食疗理论,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夏季饮食,贵在“三清”。选食宜清淡夏季三个月,在五行上属火,《摄生月令》曰:“夏就是火的意思,立夏这个季节是火相,到夏至火就更旺。”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且由于腠理开泄,津液流失,营养损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体亏人乏。饮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因为清淡的食物可起到清热…  相似文献   

6.
“灸法适用于热证否?”,我带着困惑,翻古看今:《伤寒论》道:“脉夫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认为灸法属火疗范畴,有助火增热之弊,故灸法禁用于热证。而且,医祖张仲景还在《金匮要略.黄疸病症正治》篇中明确指出黄疸发病时禁灸治和温针,意思是黄疸由湿热蕴蒸而成,此病内有湿热,倘若误用火劫其汗,两热相得在里则热不能外解,必致心烦气喘,胸满口燥诸症。  相似文献   

7.
我省名老中医石恩权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对《温病学》有精深的研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笔斯侍诊数载,颇有收获,兹将石老治疗暑温夹湿的经验介绍于此:暑温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急件外感热病,其致病主因是外感暑然病邪。暑为火邪,性质属阳,混为土之气,性属阴邪,两者性质虽不相同,但常相兼为患。因夏季气候炎热,地面湿气易于蒸腾,所谓“天署下逼,地湿上蒸”,加之夏乎雨水较多,以致暑热既盛而湿气办事,暑热每易挟混成为身湿病邪,其所致之病即为暑温夹湿(身湿),如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说:“暑今湿盛,必多兼感,…  相似文献   

8.
惠达 《开卷有益》2006,(7):61-61
一提到夏季,人们大多会以火辣辣的太阳、潮湿、曝晒、汗流浃背、蚊虫叮咬等来形容。的确,夏季是人们苦于经历的季节。《摄生月令》日:“夏就是火的意思,立夏这个节气是火相,到夏至火就更旺。”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因此会用到很多防暑降温的方法,携带方便又实用,具有祛署、提神、醒脑和镇痛作用的风油精经常是人们的首选。那么,除了这些应用,您知道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生产的“健春”牌风油精还有什么样的妙用吗?在这里给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1998年夏季因水灾影响,引起腹泻的菌种比1997年夏季明显增多.就所掌握资料,本室对1997、1998年夏季引起腹泻的病原菌种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现将鉴定情况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诊断血清均为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批号为980402,有效期为2000年4月,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批号为980503有效期为2000年5月,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批号为980104,有效期为2000年1月。各种培养基SS、安康凯、双糖、微量发酵管及编码鉴定手册等,均为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和编写。1.2鉴定方法及步骤取送检粪便的脓血或粘液部…  相似文献   

10.
论脑和女子胞的阴阳五行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阴阳五行界定法则,将五行纳入阴阳时,火为阳,水为阴。脑在五行属火,为阳;女子胞在五行属水,为阴。五行之中,每一行再分阴阳时,脑和女子胞均为阳。脑为阳中之阳,在天干地支为丙午。女子胞为阴中之阳,在天干地支为壬子。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的5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立夏之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季开始了。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立夏之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相应发生一定的改变。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  相似文献   

12.
“心属火”、“心为火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五行符号,而是中医学“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两大功能之理论基础与高度概括。从火、君火、相火之关系以及“心为火藏”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揭示中医理论的通贯性。  相似文献   

13.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相似文献   

14.
肖娴 《开卷有益》2006,(1):14-15
火就一般常识而言,自然界的气候是没“有火气”这个名词的。中医学所以将“火”也列为六淫之一,主要是因为火与热的本质相同,都属于阳盛“。火为热之极”,火有形而为热之体,热无形而为火之用,故火热常常并称。火热为阳盛所生,虽然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  相似文献   

15.
眩晕从痰论治五法陆馨(常熟市中医院215500)主题词眩晕/中医药疗法,祛痰/方法眩晕,是内科常见病,其中因痰而致者颇多.《丹溪心法·头眩》指出:“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疾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痰有寒...  相似文献   

16.
3.1五运的含义:五运,指五行之气的运动,包括一年五个季节气候变化的运动规律,和统主一岁的五种气象的运动规律。一年四季可以用五行归类,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循环运转不已,实质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运转不已故又称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等五运。五行之气的产生来自五方的气流,它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病的病理机制为如下3种:①硬化病灶的形成:a.肝气郁闭,气赢不能畅通,肝之脉络闭塞。b.因肝郁而生热,灼伤阴分。肝属厥阴风木,体阴而用阳,与足少阳胆相表里,中藏少阳胆火。肝之气化,必须时时条达才不致壅而为热。如肝气郁闭,壅滞于内,则化而为热,灼伤阴分。c.肝之阴血亏虚,不能濡润膜腠,而致膜腠皱缩。d.因脉络闭塞,膜腠皱缩,  相似文献   

18.
立夏先养心     
正立夏即标志着漫长的夏天开始了,也是夏天第一个节气,温度将会明显升高,雨水会更多。这时,人们要注意"立夏先养心"。养心记住"三"穴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桂芬介绍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易烦躁不安,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因此,立夏养生需首"养心"。  相似文献   

19.
一、多食红色食品中医养生讲究"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在中医五行学说里,心属火,心主血,心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此夏季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夏天的火热、红色的血液以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对于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者,尤其是女性,更应多多益善。根据中医"心主气血,其华  相似文献   

20.
赵艳华  张建 《中原医刊》2004,31(5):46-46
带状疱疹中医又称“缠腰火丹”、“蛇串丹”,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医认为本病属内蕴湿热或肝胆火盛又外感病毒而诱发,主要表现为带状分布的红斑上簇集性水疱,常伴剧烈疼痛。现将几种民间验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