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重点从“气道湿化、胸部物理疗法、气道管理、口咽部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给予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按需吸痰、对症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小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4月30日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将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管理小组。比较两组气道护理情况(包括痰液湿化满意、气道黏膜出血、痰液阻塞、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痰液湿化满意度、痰液阻塞、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管理小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65例和非循证护理组84例,循证护理组重点从加强口腔护理和气道护理、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指导临床护理,非循证护理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不同时段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真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2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1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解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ssoeiated pneumonia,VAP)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重点从“呼吸机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口咽部和声门下护理、气囊套管护理、阻止气管导管上生物膜(ETT-BF)形成脱落、肠内营养护理、卧位护理、病室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消毒”等几个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的VAP发生情况、脱机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2组患者VAP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脱机时间、死亡率等均存在差异,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能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使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预后,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护理措施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气道黏膜出血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内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运用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建立人工气道≥48 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给予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缩短,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及排痰方法。方法: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分析气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比较不同排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早期注意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清洁、保持通畅是保证脑外伤昏迷患者脑充分供氧的必要条件,结合多种排痰护理方法,可减少或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程。结论:早期预防性气道护理,采用合理的排痰方法,有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及临床愈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学指标、凝血指标、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疾病预后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MABP、HR、R、p(CO_2)、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住院时间、ICU时间、医疗费用与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出血、呼吸道阻塞、脱管与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疾病预后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中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分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依据按需吸痰指征行改良吸痰护理,干预1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氧分压(PaO 2)和氧合指数(OI)]及气管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血气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CO 2低于对照组,PaO 2、OI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气管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良好,可更好地维持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组经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FMA、Barthel、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更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状态的恢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及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进行功能锻炼.2组在术后第1天及第56天测定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56d 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感染(CAUTI)的效果,探讨行留置尿管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ICU 205例重症颅脑损伤需要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护理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尿路感染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集束化护理组CAUTI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识别高危患者、消除应激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于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于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拔管时间是(22.88±7.32)d,对照组是(26.65±8.43)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8.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指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伤后昏迷时间6 h以上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致再次昏迷6 h以上[1]。STB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脑外伤的原发性及继发性损伤对大脑造成的伤害会导致暂时和/或永久的功能障碍,限制患者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