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组74例,治疗3—30次;药物治疗对照组65例,治疗30天。温针组:患者俯卧或侧卧,取腰部压痛点及相应夹脊穴,腰阳关、委中、昆仑。急性扭伤加人中,疼痛放射下肢加环跳,下肢麻木加阳陵泉。手法:腰部夹脊穴直刺0.8-1.5寸,根据病情也可针尖斜向椎体斜刺1-2寸,针感酸胀重麻,温灸30分钟;腰阳关直刺1.52寸,捻转补泻法,酸胀感,温针灸20分钟;委中直刺0.8至1寸,不灸;人中针尖向上15°角斜刺,捻转手法,1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次;环跳强刺2.5-3.5寸,提插捻转手法,针感酸麻胀达足底部,…  相似文献   

2.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本人经过临床观察1例湿热蕴积型癃闭,通过中医护理、针灸、拔火罐治疗,疗效颇佳。1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女,32岁,于1999年8月20日初诊。主诉:小便点滴而出,淋沥涩痛,小腹胀满2日,逐渐加重,经临床诊断为:湿热蕴积型癃闭。2 治疗方法2.1 针灸 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取关元穴,直刺深度2~2.5寸,取中极穴,斜刺2~2.5寸,取气海穴,直刺1.5~2寸,取至阴穴,斜上刺0.2寸,取照海穴,直刺深度1寸,取涌泉穴,直刺深度1寸,留针5~20分钟。2.2 拔火罐 在肾俞、膀胱俞、关元穴拔火罐留罐20分钟。2.3 精…  相似文献   

3.
针灸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府  付玉珍  付静 《中国针灸》2003,23(4):209-209
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2 治疗方法(1)取曲池、血海、风池、委中、天井,直刺或斜刺0.5~1.5寸,行泻法,得气后留针1小时;膈俞、风门、风府、大椎,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然后将自制的温灸箱平放于针刺部位上,箱内放艾绒约30 g,点燃温灸约1小时,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法 :以取膀胱经和任脉经穴透刺为主 ,再取部分散风益气活血经穴相辅。操作 :取 30号 6~ 8寸毫针 5支 ,患者俯卧位 ,取风门透刺至督俞 ,肝俞透刺至气海俞 ;任脉 :患者仰卧位 ,取 30号 6~ 8寸毫针 3支 ,上脘透刺至水分 ,阴交透刺至中极 ,天枢透刺至水道 ,同时取 2 8号 2~ 3寸毫针 6~ 8支 ,风池透风池 ,并针刺止痒穴 (位于三角肌外缘中点 )、大椎、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上各穴均严格消毒方可进针 ,手法用捻转补泻结合进针 ;取上海产G 680 5电针治疗仪 ,按一对线同侧邻近相连法把上述毫针接上线夹 ,用Ⅱ频率 ,强度以病人舒…  相似文献   

5.
张淑君  傅文  王旭洋  刘苏瑞 《河南中医》2016,(12):2206-2208
腰奇穴位于"尾骨端直上2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处"。但因惯性理解的原因,若将"尾骨端"认为是"尾骨上端",再直上2寸,则腰奇穴应在第2、第3骶椎棘突之间,于腰俞之上,而不是在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这样就导致了在教材编写时及临床取穴时产生了偏差。以腰奇穴最早出处的论述和腰俞穴为准,"尾骨端"宜明确为"尾骨尖端",腰奇穴的定位应在"后正中线上,尾骨尖端直上两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腰俞之下"。如此表述,将让初学者及临床医师更能明确其定位,取穴精准。  相似文献   

6.
自 2 0 0 0年 4月以来 ,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3 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 5例中 ,男 2 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48.5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45d。将其随机分为自血穴位注射组和治疗组。2 治疗方法2 1 注射组 :本组 2 0例 ,选穴 :取双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为主穴 ,配以大椎、三阴交等穴。治疗方法 :合谷直刺 1 .5寸、曲池直剌 1 .5寸、血海针尖向上斜刺0 .5寸 ,使针感达到腹部为宜 ;足三里直刺 1 .5寸 ,大椎向上斜刺 0 .5寸 ,三阴交直刺 0 .5寸使针感达足心为宜。用无菌空注射器…  相似文献   

7.
列缺(Lie que)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任脉。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取法 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有一小凹陷即是列缺穴。 刺法 斜刺0.3~0.5寸;埋针。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皮肤瘙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丽 《中国针灸》2002,22(12):34-42
方法 :穴取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膈俞、脾俞 ,常规消毒 ,大椎向上斜刺 0 5~ 1寸 ,其余穴向脊柱斜刺 1~ 1 5寸 ,以有酸、胀、沉针感为宜 ,留针 2 0分钟后取针 ,不按压针孔 ,然后在上述腧穴部位拔罐 10~ 15分钟 ,以针孔部位拔出血液或拔出渗液为宜。每日 1次 ,10日为一个疗程 ,拔火罐可隔日 1次。结果 :治疗 2 4例 ,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6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0年。经 2个疗程治疗后 ,痊愈 :皮疹、皮肤瘙痒消失 ,计 19例 ,占 79 2 % ;好转 :皮疹、皮肤瘙痒明显减轻 ,或皮疹、皮肤瘙痒周期延长 ,计 5例 ,占2…  相似文献   

9.
肺俞(Feishu UB_(13),足太阳膀胱经),《甲乙经》记载: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依据现代解剖定位取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该穴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可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自汗、盗汗等病症。具体操作有两种刺法:(1)直刺,微斜向脊柱,深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向肋间扩散;(2)横刺,向上或向下沿肌层透刺,可进针1~2寸.局部感应有酸胀感,灸3~5壮;温灸5~15分钟。该穴既属常用穴,但又是“危险穴”。据《甲乙经》:“肺俞不可伤,伤及令人身心颤掉。”《铜人》:“刺入三分,留七呼”。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法是我市著名的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研究发明的针刺方法,用于治疗“窍闭神匿”的各种心、脑神志病,尤其是中风及其后遗症,有其独特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石氏[1]的醒脑开窍法,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取极泉、尺泽、委中、合谷。操作时,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人中,向上斜刺鼻中隔,用雀啄法,使之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1.5寸,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循经离原穴1寸处进针0.5~1寸,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抬腿取穴,进针1~1.5寸,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合谷针向三间穴处,提插泻法,以患侧食指抽动3次度。  相似文献   

11.
取穴 :牙痛灵 (手背第三、四掌间掌关节后 5分处 )。方法 :轻者取患侧 ,重者取双侧。用 2 6号 2寸针灸针 ,穴位消毒后 ,针尖斜向上刺 ,进针 5~ 8分后 ,用强烈捻转或提插手法 ,留针 1 5分钟 ,每 5分钟加强手法 1次。结果 :本组 1 0 0例中 ,病程最短 2小时 ,最长 3天。痊愈 89例 ,显效 1 1例 ,无效 0例 ,有效率 1 0 0 %。治疗次数最少 1次 ,最多 2~ 3次。体会 :牙痛灵穴为经外奇穴 ,也是经验效穴 ,针刺可疏散风热 ,清胃降火止痛 ,故效果显著。单刺牙痛灵穴治疗牙痛!山东276003$临沂农校卫生所@刘兰瑛…  相似文献   

12.
笔者师从马坤范主任医师 ,针刺委中穴配合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3 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 0例中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3 0~ 5 4岁 ;病程 1~ 3天。全部患者均有扭伤史。治疗方法主穴取双侧委中穴 ,配穴取患处对侧腰痛穴(手背指总伸肌腱两侧 ,腕背横纹下 1寸处 ,一手 2穴 )。如整个腰部疼痛 ,则取双侧腰痛穴。治疗时患者站立位 ,双手扶持床架或靠椅 ,选用 2 6号 2寸毫针 ,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委中穴 ,快速直刺 1 .5寸 ,采用大幅度捻转手法 ,反复行针 2 min,待引起强烈酸麻胀感后 ,将针慢慢退出。再用 1寸毫针 ,针尖向…  相似文献   

13.
委中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膝后侧,腘横纹中央,为膀胱经之合穴及下合穴,是临床治疗腰背部及下肢关节病变的常用穴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彭旭明教授创立的彭氏分筋推拿手法常取此穴作为施术点,但其所取委中穴的位置为腘横纹中央偏内、偏下各1寸处,命名为"委中下".彭旭明教授认为在此处施行推拿手法,更易使患者产生循经感传效应.本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推拿配合三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推拿采用平推腰背膀胱经、督脉,拿揉下肢;点揉委中、中脉、仆参诸穴,点按阿是穴;叠掌揉患处;弹拔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及腰部夹脊穴、肾俞、志室、大肠俞等穴。三步针刺法,第一步针刺腰痛穴,反复捻转强刺激,不留针,配合患者腰部环转运动;第二步用齐刺法,以捻转泻法对阿是穴施术24次,配合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运动。第三步以2寸毫针刺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不留针,起针后配合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运动。结果:痊愈13例,显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2年来应用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端证1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5~52岁;病程2个月以内者5例,l年以上者12例;其中属外感型者11例,内伤型者6例。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取双侧肺俞穴(第三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消毒后,用2寸毫针,向脊柱斜刺0.5~1寸。针刺不宜过深,否则易致创伤性气胸。再取大推穴(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推棘突之间)消毒后,用2寸毫针稍向上斜刺O.8~l.2寸,外感型用泻法,内伤型用补法,每smin捻转1次,加用光浴。留针20min,拔针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本组47例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0岁。多为腰椎间盘突出,主诉为腰及腿痛者40例,45例有诱发因素,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年。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 取患者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取患侧腰椎间盘突出1、2、3、4穴为主穴(笔者临床经验穴,即患椎旁开3寸、1寸、0.5寸,髂后嵴直下2寸),向椎体方向呈45°斜刺或直刺2.5~3寸或向下斜刺2.5~3寸深,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针感沿下肢痛疼的经络似触电样传到趾尖、足背、足底或足根部,留针30分钟(中途行针1次或加电针仪)。以患侧秩边、环跳、殷门、委中、太冲透涌泉穴为辅穴。辅…  相似文献   

17.
18.
<正> 采用中脘穴四周透刺法治疗胃病5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取穴操作主穴:中脘;配穴:胃俞、内关、足三里。操作: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5寸毫针,垂直刺入,进针约1—1.5寸深,感觉酸、麻、胀、沉困为度。若针感不满意,继续捻针调整针芒的角度,针感满意即留针3—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横刺的角度向上脘透刺,针深约1—1.5寸,针感向剑突、胸部放散。复将毫针再退至皮下,翻转针体,直透建里穴,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使用特点。收集秦汉至清末的有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针灸处方474条,涉及书籍72部,使用经穴103个,奇穴12个以及阿是穴,总频次1460次,前10位的腧穴为委中、肾俞、昆仑、申脉、足三里、涌泉、大肠俞、太冲、地机、下醪、次醪;前5位的腧穴配伍为委中-肾俞,委中-昆仑,委中-腰俞,肾俞-腰俞,委中-水沟;特定穴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70.14%,其中五输穴使用频次最高;腧穴主要遍布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上,阳经使用率73.63%,下肢腧穴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56.23%。刺灸法中针刺占46.72%,艾灸占28.96%,针刺结合艾灸占20.02%,放血占4.31%。表明选穴方法以循经取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的特点,首选阳经腧穴,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足太阳经腧穴配伍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重视五输穴和下合穴。刺灸法以针刺为主,放血以委中为主。  相似文献   

20.
关元(Guan yuan) 归经穴属任脉,小肠募穴;交会穴之一,为足三阴、任脉之会。 定位在腹白线上,脐中直下3寸处。 取法仰卧,将脐与耻骨上缘中点的连线分成5份,上3/5与下2/5的交点处是穴。 刺法直刺0.5~1寸,斜刺1~1.5寸;灸法。 主治1、遗尿、尿频、尿潴留 毫针刺法,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