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脊髓损伤(SCI)致截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DVT不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影响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而导致患者猝死犤1犦。因此对SCI致截瘫患者,积极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治疗DVT显得非常重要。采用病例讨论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SCI合并DVT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制定出患者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最终达到防治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脊髓损伤(SCI)致截瘫患的常见并发症。DVT不仅影响患肢体功能,影响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严重可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而导致患猝死。因此对SCI致截瘫患,积极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治疗DVT显得非常重要。采用病例讨论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SCI合并DVT患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进行积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对患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制定出患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最终达到防治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伤残 ,无论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和打击。及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开展早期康复 ,可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用较少的治疗费用 ,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为患者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有利条件。1 我国脊髓损伤概况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现有肢体残疾患者 877万。因我国无脊髓损伤登记制度 ,因此尚无准确的全国脊髓损伤统计资料。根据 1 988年北京地区 5年回顾统计 ,脊髓损伤发病率为 6 8例 /百万人 /年 ,低于英国、美国等发…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6):274-275
脊髓损伤而致的下肢截瘫很难恢复,但经过训练,可以用手操纵轮椅或小型机动车,获得不亚于正常人的移动能力,从而减轻或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实现生活自理。单纯脊柱骨折或韧带断裂,经过手术后的康复医疗,减轻或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使病人尽快地恢复了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是较常见的脊柱外伤并发症,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截瘫,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护理的关键是最大限度保存和发展残存的功能。我科从1995年~1997年以来收治了45例此类病人,经过三年的护理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7岁~63岁,平均41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19例,重物压伤14例。其中截瘫19例,不全瘫26例。2康复护理2.1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2.1.1呼吸大多数四肢瘫患者由于肋间肌与腹肌的麻痹,呼吸活动仅靠服肌维持,容易团呼吸不畅或嗝肌活动受…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全身损伤,不仅脊柱与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同时引起全身性多器官,多系统的严重功能障碍和心理功能障碍.Gutuman博士创立的脊髓损伤中心和全面康复的理论与实践,明显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率和存活时间,使他们能重返社会开始新的创造性生活.脊髓损伤的全面康复应从受伤现场急救开始,即早期康复.临床及康复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脊柱脊髓损伤后不仅需要急救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应早期预防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或损害而造成功能障碍或残疾加重.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参照国外经验,初步提出早期康复流程分期、康复具体内容及康复评定标准,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8.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康复策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脊髓损伤患者从正常状态到突然致残 ,再通过康复训练回归家庭和社会 ,心理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问题[1] 。及时处理心理问题 ,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 ,而且可以促进整体康复的进程。特别是对那些身体已经残疾 ,不可能再恢复正常的患者而言 ,心理的康复比机体的康复更为重要。因此 ,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问题 ,探讨进行心理康复的策略和方法 ,也是我们临床心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1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心理问题1.1心理创伤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时 ,会产生心理的应激[2 ] 。如果某种刺激过于强烈 ,就会产生个体…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38-139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陈三定1脊髓损伤是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将遗留不可逆的后遗症。在康复医师和护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可以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并使病人提前康复。我们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即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9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的表现,将其分为伴DVT组(9例)和不伴DVT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否合并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有无肿瘤病史、既往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有无气压治疗、是否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无静脉置管史、有无手术、有无输血史、下肢肌力、发病至转入康复科时间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6.87;95% CI 1.09~43.22)和未进行气压治疗(OR 12.47;95% CI 1.09~142.36)与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有关(P<0.05)。 结论女性和未进行气压治疗是早期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外伤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康复治疗小组进行治疗及心理支持,对108例外伤后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实施各种康复护理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护士及早的康复介入,循序渐进,进行防治。结果:经过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调动了脊髓损伤患者的主动性,发挥其残存功能,帮助他们重归家庭和社会。结论: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要尽早开始,减少并发症,并依靠患者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实验组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按照外伤瘫痪患者护理常规进行。常规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锻炼前后(入组时和4个月后)腰椎及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密度变化,同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锻炼前后(入组时和4个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尿Ca/Cr及尿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腰椎及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密度实测值与入组时比较,锻炼后(4个月后)两组均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比较,锻炼后(4个月)实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钙、尿Ca/Cr及尿羟脯氨酸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尿Ca/Cr及尿羟脯氨酸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4个月)两组间除血清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尿Ca/Cr及尿羟脯氨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经皮肾穿刺带后舒适度分新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肾穿刺术(简称肾穿刺)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可根据肾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及确定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定位技术的发展,经皮肾活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是一项具有一定损伤性的检查,术后难免发生相关并发症。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术后严格体位制动,腹带加压包扎,但由于患儿的合作程度差,常因此带来腰背酸痛、四肢麻木、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紧张焦虑、失眠及周身不适症状,致使舒适度下降。我科2004年11月-2005年11月行肾穿刺术112例,对术后舒适改变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78例伤前没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发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临床治疗组38例(传统护理组)及常规治疗加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组40例(强化护理组),强化护理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预防性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临床评估与随访,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8周,共计7例(9.0%)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强化护理组仅1例(2.5%)发生深静脉血栓,传统护理组6例(15.8%)(6/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后大便失禁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大便失禁的康复方法,使大便失禁者能自控。方法:⑴对患者说明大便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⑵刺激肛门括约肌、直肠。⑶盆底肌功能训练。⑷卫生棉条塞肛。⑸定时排便训练。结果:每天遗便多次的脊髓损伤患者用棉条塞肛2~4天后,大便次数都减至1~2次或2~3天一次,有效率100%。14例患者(70%)经训练后有便意,20例患者中除1例因经济问题提前出院,1例效果欠佳,都能定时排便,基本 相似文献
16.
许光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4):27-29
本文重点介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神经恢复及行走功能预后,同时阐述运动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及提高远期康复目标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和专科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08年7月抗震救灾中我们共收治12名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使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估疗效。结果经过平均22d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专科护理,9例患者可自排大便。3例患者在亲属的帮助下,也能自排大便。Barthel指数记分法均〉4分,疗效满意。结论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采用药物与物理方法对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训练让患者能够早日控制大便,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提高患者的自尊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完全与否与体感诱发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用于鉴别脊髓是否为完全性损伤的客观检查方法。方法 依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将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组;同时根据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将上述病例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传导阻滞两组,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脊髓损伤与其体感诱发电位(SEP)是否出现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SEP用于判断脊髓损伤完全与否的敏感性为0.75,特异性为0.94,准确性为0.89。结论 SEP是否出现完全性传导阻滞可作为判断脊髓是否为完全性损伤的一项客观有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水中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损伤平面、受伤时间、运动功能及年龄等各方面均相似的SCI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练习及水中步行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2组患者各治疗2个疗程;并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对其肌力、肌张力、步行能力、血压及心率等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经相应训练后,其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肌张力、ASIA运动评分及步行能力等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其它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水中步行练习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SCI患者的运动功能,该项技术可进一步应用于SCI患者的日常康复训练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