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虚阳虚证患者的体温昼夜节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阳虚、阴虚患者和正常人腋温和肢端温度的昼夜节律,发现三组腋温昼夜节律时相无明显差异,峰值相位都在下午5时左右,谷值在凌晨4时左右,振幅差异亦不显著。肢端(手足心)皮肤温度变异较大,阳虚和阴虚组都表现为清晨最低,夜晚上升,易受昼夜节律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患者与丙泊酚麻醉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医体质类型的判断标准,术前对初次人流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阳虚组、阴虚组分类,同时设对照组(即非阳虚质和阴虚质者)。记录各组体重、年龄、是否经产妇,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每公斤体重总用量、麻醉效果等指标。结果阳虚组和阴虚组与对照组相比,人流患者的体重、年龄、是否经产妇,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组丙泊酚每公斤体重总用量显著大于阴虚组,P0.05;阳虚组术中体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虚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用量及术中体动情况与人流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PY含量明显高于脾胃阴虚组,SP含量则显著低于脾胃阴虚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P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胃阴虚组,NPY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阴虚组患者血浆SP、Gl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而V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NPY和SP的变化有证型的特异性,而VIP、Glu的变化无明显的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气血阴阳大补汤对虚证小鼠细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春  高依卿 《中医杂志》1995,36(3):171-173
气血阴阳大补汤能显著促进阴虚和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显著促进阴虚和脾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促进阳虚、明显促进脾虚小鼠脾条件培养液(SCM)中集落刺激因子(CSFs)产生,及显著促进牌虚小鼠肺条件培养液(LCM)中CSFs生成;对阴虚小鼠SCM和LCM中CSFs产生则显著抑制之。结果提示气血阴阳兼补时,能增强阴虚、阳虚、脾虚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阳虚、脾虚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CHF患者62例,进行严格的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两组,分别进行主证计分和证候积分,采用改良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改良Simpson法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反映心脏结构指标、收缩功能指标和舒张功能指标,进一步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气阴虚与气阳虚两大证型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反映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气阳虚组气阴虚组,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与LVPW呈显著正相关,且LVPW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r=0.141)大于心功能分级(r=0.016)。2)反映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气阴虚组明显高于气阳虚组,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短轴分数(LVFS)均呈气阴虚组气阳虚组趋势,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则呈气阳虚组气阴虚组趋势;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与SV、CO、CI、LVEF呈显著负相关,LVEF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r=-0.514)大于心功能分级(r=-0.151)。3)反映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末容积(EDV)、舒张早期血流峰值/舒张晚期血流峰值(E/A)值气阳虚组气阴虚组;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与EDV呈显著负相关,与E/A值呈正相关,EDV与证候积分的相关系数(r=-0.229)大于心功能分级(r=-0.027)。[结论]心脏超声指标与CHF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证候积分可能是反映CHF患者LVPW、LVEF及EDV的敏感指标之一,证候积分越高者其LVPW越大、LVEF越低、EDV越小,心功能越差,舒张功能受损亦越严重。可为慢性心力衰竭气阴虚、气阳虚微观证辨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阴虚、气虚、阳虚患者体质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福州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2例,及门诊体检者共100例,对所有入选者的营养状况分布特点及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排名第1的体质是平和质;血液透析患者除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其他各项营养生化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性别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小腿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握力、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阴虚质与气虚质及阴虚质与阳虚质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虚质血红蛋白均值显著低于其他2种体质(P<0.05)。3种体质患者TSF、上臂围、上臂肌围、小腿围、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质与血红蛋白、TSF相关(P<0.05)。结论 多数血液透析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阴虚、气虚、阳虚3种体质营养状况水平与血红蛋白、TSF相关,且阴虚质患者贫血较气虚质、阳虚质严重。因而日后应加强对阴虚、气虚、阳虚患者血红蛋白、TSF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阳虚质与红外皮温均值的相关性,通过红外热像数学量化认识肾阳虚质。方法将498例受试者采用中医体质量表筛选出阳虚质及中医辨证标准判定肾阳虚证,同时符合阳虚质及肾阳虚证标准者判定为肾阳虚质,应用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受试者督脉、肾区、大腹、太溪穴区的红外皮温均值,探讨肾阳虚质与相关穴区红外皮温均值的相关性。结果 498例受试者中,阳虚质435例(87. 35%),肾阳虚证421例(84. 54%),肾阳虚质389例(78. 11%)。肾阳虚质组大腹红外皮温均值高于阳虚质组(P 0. 05),太溪红外皮温均值低于阳虚质组(P 0. 05),督脉、太溪红外皮温均值低于肾阳虚证组(P 0. 05);肾阳虚质组督脉、肾区红外皮温均值与阳虚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肾区、大腹红外皮温均值与肾阳虚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太溪、督脉的红外皮温均值越低,大腹的红外皮温均值越高的阳虚质人群,肾阳虚质的可能性越大,这表明红外热像在一定程度上能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但肾阳虚质与阳虚质、肾阳虚证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75-2077
目的:观察偏阴虚组与偏阳虚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生化指标的特点,探讨中医阴阳调护理论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偏阴虚组与偏阳虚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生化指标有无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阳虚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的得分较阴虚组患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阳虚组精力的下降更为明显,与阴虚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阴虚证患者的躯体健康得分较阳虚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虚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均高于阳虚组,阴虚组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低于阳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阳虚组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阴虚组,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阳虚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高于阴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化指标与阴阳偏盛有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调整阴阳,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按“虚证辨证参考标准”,筛选出52例典型的阴虚或阳虚患者,另设正常组20例。分别测定3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皮质醇及外周血混合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果表明,3组间白细胞、血浆皮质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阴虚、阳虚两组GR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阳虚组与阴虚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提示GR减少可能是典型阴虚阳虚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病理改变,而GR减少幅度上的差异可能是两者临床表现不一致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八纲辨证研究对八纲辨证的研究主要是从阴阳、寒热二个方面着手。阴阳方面叶增茂等探讨了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患者血清脂蛋白——胆固醇(LDL—Ch、HDL—Ch)变化与阴阳失调病机之间的关系。选择5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阴虚组(21例);阴虚挟痰组(9例);阳虚组(14例);阴阳两虚组(6例);健康对照组(29例)。分别检测各组中血清 LDL—Ch 值、HDL—Ch 值及 LDL—Ch/HDL—Ch 比值。结果发现血清 LDL—Ch 值前四组都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尤以阴虚组及阴阳两虚组与对照组之结果相差非常显著(P<0.01)。但血清 HDL—Ch 值有所降低,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阳虚组相差不明显,仅阴虚组有显著差异,似乎关系密切。鉴于目前西医对这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阳虚质、阴虚质人群手面部区域及腧穴的红外热图特征,为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进行中医体质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麦迪塞姆临床体温红外热像仪对134例受试者手面部区域、腧穴进行体表温度检测,建立体表温度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和质者额部和鼻鄂部体表温度与阳虚质、阴虚质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阳虚质者鼻鄂部体表温度与阴虚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手和右手手心部位、手背部腧穴体表温度均为阴虚质者明显高于阳虚质、平和质者(P均0.05),阳虚质与平和质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虚质转化分与鼻鄂部温度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转化分与额部、颏部温度呈正相关(P均0.05)。左手和右手手心部,阴虚质转化分与劳宫穴、拇指端、示指端、中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温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阳虚质转化分与右手拇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呈负相关(P均0.05)。左手和右手手背部,阴虚质转化分与外劳宫穴、少商穴、商阳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温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阳虚质、阴虚质人群红外热像图各有其特点,右手拇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可考虑作为辨识阳虚质、阴虚质的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后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变化。方法分析2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前后的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资料,测量并计算Tp—Ted、Tp—Tecd、QTd、QTcd,并与26例正常人作对照,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Tp—Ted、Tp—Tecd较术前显著缩短(P<0.01),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愈后良好,增加心肌复极的稳定性,使Tp—Te间期明显缩短。Tp—Te间期可作为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疗效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进行严格的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两大证型组,收集四诊信息、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等病情资料,进一步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气阴虚与气阳虚两大证型组间的差异。结果气阴虚证、气阳虚证在性别、民族构成、年龄、体重指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病程长者气阳虚居多。原发疾病方面,冠心病、糖尿病和心律失常所致心衰者以气阴虚多见,高血压心衰则以气阳虚较为普遍。危险因素方面,心衰患者年龄越大、体型偏瘦者,气阳虚所占比重较大,超重者气阴虚为多;而吸烟、嗜酒及家族病史与气阴虚、气阳虚无明显关系。心衰主症方面,有平卧困难主症者气阳虚较常见,兼水饮者气阳虚显著增多。结论慢性心衰气阴虚证、气阳虚证与原发疾病、危险因素和心衰病程、平卧困难主症、水饮兼证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上心衰的中医辨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提供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辨证参考指标.选择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阴虚水犯、心阳虚脱五型,24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CHF患者HRV(SDNN,SDA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犯,到心阳虚脱各组HRV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提示CHF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HRV部分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虚和气阳虚证型组,分别计算主症积分和证候总积分,检测TNF-α、IL-1和IL-6水平,进一步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气阴虚与气阳虚证型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气阳虚组平卧困难主症积分及证候总积分高于气阴虚组(P<0.01);22组TNF-α、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阳虚组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气阴虚组。3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1及IL-6水平均与气阴虚、气阳虚证候积分呈正相关(r=0.335,P<0.01;r=0.202,P<0.01;r=0.201,P<0.01)。提示CHF气阳虚证较气阴虚证为重。结论:CHF患者TNF-α、IL-1和IL-6水平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气阳虚高于气阴虚,TNF-α、IL-1及IL-6可能在气阴虚向气阳虚证候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血清水平可作为气阴虚、气阳虚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对阴虚质、阳虚质两种体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6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阴虚质20例,阳虚质22例)和对照组44例(阴虚质19例,阳虚质2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一般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两组均每星期随访2次并测量血压。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体质人群的临床疗效、高血压确诊率及转平和质百分率。结果治疗组阴虚质和阳虚质人群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78.9%和92.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虚质和阳虚质人群治疗后高血压确诊率分别为15.0%和9.1%,对照组分别为36.8%和16.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阴虚质或阳虚质人群转平和质百分率为23.8%,对照组为1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能降低阴虚质、阳虚质两种体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发病率,并可有效纠正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偏颇体质与其服用的保健方药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社区服用保健方药的老年居民20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一社区不服用方药的老年居民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体质分布的差异,观察停服相关方药后观察组体质分布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偏颇体质与所服用方药的对应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体质分布情况不同,两组在气虚、阴虚、湿热质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停服相关方药后,观察组湿热质数量减少(P<0.05),气虚质数量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阴虚质与湿热质分布差异变小(P<0.05),平和质与血瘀质分布差异消失(P>0.05)。分析每一类方药与体质的关系,发现补阳药与阳虚质及湿热质、补阴药与阳虚质、清热药与阳虚质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气药与阴虚质及湿热质、补血药与血瘀质、活血药与阴虚质关系密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服用保健方药的老年人群,其偏颇体质与所服方药存在密切的联系。特定偏颇体质与特定类型方药紧密关联,许多偏颇体质由错误服用方药所导致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质类型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90例高血压人群,100例正常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入选对象的基本信息、体质类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均1);高血压前期组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3组体质人群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年龄、BMI、血尿酸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在高血压家族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质年龄显著小于阳虚质(P=0.0070.05);痰湿质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痰湿质吸烟人群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P0.05);阳虚质饮酒人群显著少于痰湿质、阴虚质(P0.05、P0.05);痰湿质、阴虚质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P0.05);痰湿质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阴虚质、阳虚质(P0.05、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是高血压前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前期组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体质类型与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年龄、BMI、血尿酸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求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笔者检测了82例虚证患者和24例健康人的桡动脉脉图指标及血液循环功能参数。结果表明阴虚组和阳虚组各有其较强的特异性。而其它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资料表明,血液循环功能检测反映了虚证患者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尤其是阴虚组和阳虚组之间及二组与其它组间的血液循环功能参数的明显不同,既可解释各型虚证患者脉图形成的机理,又可作为阴虚和阳虚辨证的特异性客观指标之一。同时,气虚组和阳虚组的载体血液粘度是各组中最高的,而且阳虚组较其他组,气虚组较对照组指标也显示了这二组患者的心脏左室泵功能、心肌收缩力降低,左心喷血阻抗增加,这些因素均导致血液流动性的改变,成为“瘀血”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也符合中医“气行则血行,气耗则血凝”及“阳虚则寒、寒则凝”的理论,提示临床上对这类病人温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通过建立类阴虚、类阳虚、类血虚、类血淤四种证候的动物模型,观察研究了体表(耳)和内脏(肝、肾、肠)的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证有不同的微循环改变特点,类阴虚证动物主要表现为充盈度不足,血色暗红,血流稍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类阳虚证动物为血流缓慢,血色淡,充盈度不足,毛细血管开放数减少;类血虚证动物为血色淡红,血流星虚缦状,充盈度不足,有片状渗出;类血淤证动物为血流缓慢或淤滞,红细胞聚集,血粘度增高。这些特点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