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为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耐药指标的敏感性和耐药方式。方法 MTT药物敏感试验,白血病祖细胞(CFUL)体外生长类型,Bcl2 抗原表达和Bcl2/Bax 抗原比值,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柔红霉素(DNR)荧光强度四项指标被综合评价。结果 62 例AML中,MTT药敏试验阳性符合率为73% ,阴性符合率为70% ,三种临床常用药物中一种药物敏感预示缓解的符合率达71% 。51例AML中,31例完全缓解(CR)组中CFUL自主分泌生长29例,不生长2例,20 例未缓解(NR)组中,自主分泌生长型14 例,不生长型6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 0.05)。32 例AML中,药敏组Bcl2 表达率为59.55% ±19.56% ,耐药组为77.36% ±11.91% (P< 0.05),Bcl2/Bax 比值药敏组为7.50±5.04,耐药组为14.32±8.99(P< 0.05)。15例临床耐药的AML,DNR荧光直方图12 例呈现主峰左移,诊断为经典耐药,3 例呈现主峰右移,诊断为再生耐药。结论 MTT,CFUL检测可预示临床治疗是否耐药,Bcl2,Bcl2/Bax 检测与患者预后有关,有DNR直方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表达及临床预测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估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表达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2例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的表达。结果Bcl-2P170,CD346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率低于低表达或不表达者(45.5%v77.4%,50.0%v78.6%,57.1%v75.0%,P〈0.05),未CR和早期复发率高,分别为81.8%,78.6%,64.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手术标本中bcl2 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bcl2 基因产物的表达。同时检测雌二醇、p53 基因及cerbB2 基因的表达。 结果 105例乳腺癌原发灶中,bcl2 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8.6 % ,p53 基因、cerbB2 基因及雌二醇表达率分别为32.4 % 、52.4 %和55.3 % ;bcl2 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无关( P> 0.05) ;bcl2 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期进展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 0.05 ,P< 0.005) ,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正相关( P< 0.005) ;bcl2 基因表达与雌二醇密切正相关( P< 0.001) ,而与p53 基因,cerbB2 基因负相关( P< 0.05,P< 0.005) 。bcl2 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cl2 阴性者( P< 0.005) 。 结论 bcl2 基因参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检测bcl2 基因表达状况,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并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L-2等细胞因子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5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IL-2、IL-6水平及血清sIL-2R、TNFα水平。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P<0.01)及CR组(P<0.05);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及CR组(P<0.01)。(2)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及CR组(P<0.01)。(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其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10,P<0.05);在M5患者中血清sIL-2R与TNFα水平正相关(r=0.874,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调,并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MDR1基因表达与近期化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卵巢癌MDR1 基因表达对化疗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及改进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PGP和MDR1 基因m RNA 的表达水平。 结果 49 例卵巢癌中用ABC法检测PGP表达的阳性率为428% ,其中有化疗史的阳性率为360% ;无化疗史的为500 % ( P> 005)。PGP染色阴性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536 % ,而染色阳性的为143 % (P< 005) 。有37 例卵巢癌用改进的RTPCR 检测MDR1 基因m RNA 表达的阳性率为703 % 。有化疗史的阳性率为952% ;而无化疗史的阳性率为375 %( P<0001) 。MDR1 基因mRNA表达阴性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818 % ,而表达阳性的为231% (P< 0005)。此同样37 例卵巢癌免疫组化结果并未见与化疗史相关,但仍发现与近期疗效存在相关性。 结论 MDR1 基因表达与卵巢癌化疗密切相关,PGP/ MDR1 mRNA 有可能作为预测卵巢癌化疗效果的一项指标。改进RTPCR 方法适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卵巢肿瘤组织中nm23H2 基因的扩增、表达及其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IHC)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 方法检测41 例卵巢癌、20 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1 例正常卵巢组织nm23H2 基因的表达、扩增和突变。 结果 ①卵巢癌nm23H2 阳性表达率在68 % 以上,显著地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 001) ;②癌灶nm23H2 的阳性表达及扩增显著地高于转移灶( P< 001) ;③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nm23H2 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Ⅲ~Ⅳ期者( P<001) ;④nm23H2 的阳性表达和扩增与病理分级及病理分类无显著差异( P> 005) ;⑤nm23H2 阳性表达的患者近期疗效比阴性者好( P< 005)。 结论 nm23H2 阳性表达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早发事件,其阳性表达的降低预示疗效差。因此,对患者进行nm23H2 基因的检测有助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erb B2、p53 和Bcl2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 方法 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 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cerb B2 和p53 这两种蛋白的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核分裂、生存期短、PCNA强阳性表达、ER、PR阴性表达等不良因素呈正相关趋势( P> 0-05) 。(2)Bcl2 的阳性表达与瘤细胞的分化、淋巴结无转移、生存期长,ER、PR 的阳性表达等良好因素相关联,而且Bcl2的阳性表达常会“减弱”或“抵抗”原癌基因的不良因素。 结论 多种癌基因( 包括cerb B2、p53 和Bcl2) 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BHRF1基因表达对60Co照射后CNE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BHRF1高表达载体并转入CNE2细胞中,通过检测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和在60Co照射后不同时期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结果:BHRF1可抑制细胞PCNA的表达及降低S期的百分率;经60Co照射后,BHRF1CNE2细胞的凋亡率较低(P<001),S期细胞数下降不明显(P>005);在辐射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其S期和G2期细胞百分率先后升高。结论:BHRF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抵抗辐射诱发的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c—erbB—2,p53.CEA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cerbB2、p53、CEA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23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腺癌的p53,CEA,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66%,77%,鳞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28%,35%;鳞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cerbB2、p53、CE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只有PCN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9%,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53、CEA的表达与生存期有关,生存6个月以下和12个月的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20%(P<0.05),CEA的阳性率分别为60%,40%(P<0.05),从而提示p53和CEA表达阳性率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化疗对消化系肿瘤患者CD16及T细胞活化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消化系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免疫状态。 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监测80 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 细胞表面3 种抗原标志,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 消化系肿瘤患者化疗前CD+3 /HLADR+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化疗后CD16 、CD+3 /HLADR+ 显著下降( P< 001),CD69 低于化疗前(P< 005) ,且化疗后CD16 、CD49 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化疗药物损害消化系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cl-2和Beclin-1基因在Ⅲa期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术前PC化疗方案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40例Ⅲa期肺腺癌患者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术前PC方案化疗对Bcl-2和Beclin-1基因表达水平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研究Bcl-2和Beclin-1基因表达水平与PC方案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仅与肿瘤分化有关(P=0.027);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P<0.001)。经过PC方案化疗后,Bcl-2表达水平下降, 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DFS时间与区域淋巴结转移(P=0.025)、肿瘤分化(P<0.001)、Bcl-2表达水平(P<0.001)、Bcline-1表达水平(P=0.038)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DFS只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3),而与Bcl-2和Bcline-1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对于Ⅲa期N2型肺腺癌患者中的Bcl-2(+)Beclin-1(-)患者术前PC方案能显著影响Bcl-2的表达从而影响患者的DFS时间(P<0.05)。结论:利用新辅助PC方案术前化疗可以影响肺腺癌组织中Bcl-2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影响患者DF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SHP-1基因和JAK家族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探讨两者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3例及健康志愿者19名(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FQ-PCR和RT PCR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 JAKs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SHP-1在AML患者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JAK2、JAK3和TYK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5),JAK1在初治AML中表达也增高但与CR和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P 1和JAK1、JAK3在mRNA水 平负相关(P<0.05)。 结论 SHP-1可能是白血病潜在的抑癌基因,AML细胞中SHP-1与JAKs mRNA表达呈负相关;SHP-1对JAKs基因的负调控作用并非只是通过去除JAKs磷酸化而阻断JAK/STAT路径,还可能在转录水平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CD4表达规律和Apo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 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 、CD3 CD4 表达率和Apo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肿瘤转移状况和化疗对上述 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 和CD3 CD4 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 ,A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化疗者的 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 (P <0 0 1,P <0 0 5和P <0 0 5 ) ;在未化疗患者中 ,有转移者和无转移者之间的CD2 5和CD3 CD4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转移者的Apo却显著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在化疗患者中 ,转移者的Apo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CD2 5 表达率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5 ) ,而CD3 CD4 二者差异却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肺癌能抑制患者外周血细胞CD2 5 和CD3 CD4 细胞进一步降低 ,但却引起Apo明显升高。化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CD2 5 、CD3 CD4 和Apo的检出率 ,使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tp53、p16、Bcl2的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114例肺癌组织中mtp53、p16、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研究,并以14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mt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小细胞肺癌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5)。结论 mtp53、p16、Bcl2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induced apoptosis and a multidrug-resistance (MDR) phenotype, mainly mediated by P-glycoprotein (P-gp), contribute to chemotherapy failure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o study apoptosis-regulating factor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we investigated cell samples of adults with de novo AML by flow cytometry for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apoptosis-related molecules CD95 (n = 135), Bcl-2 (n = 131), and Bax (n = 66), as well as spontaneous apoptosis in vitro (n = 104)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ti-CD95-induced apoptosis (CD95 sensitivity) (n = 93). We correlated these findings with P-gp function as detected by the rhodamine123-efflux test (n = 121), immunophenotype, FAB morphology, cytogenetics, and clinical data of the examined patients. Immature FAB M0/1 AML cells expressed significantly more Bcl-2 (P < 0.0002) and less CD95 (P < 0.0003) compared with AML cells of the more mature FAB M2-5 subtypes. No maturation-dependent difference in Bax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FAB M2-5 AML cell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anti-CD95-induced apoptosis (P < 0.008) and showed a lower P-gp function (P < 0.002) than FAB M0/1 AML cells. Leukemic cells of AML patients who achieved a complete remission (CR) after induction chemotherapy expressed less Bcl-2 than non-responder (NR) (69 CR, 23 NR; P = 0.05). CR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extent of spontaneous apoptosis in vitro (58 CR, 17 NR; P=0.05) and a tendency towards a higher CD95 expression (73 CR, 23 NR; P = 0.08) compared to NR. CR also correlated with a low P-gp function (70 CR, 21 NR; P = 0.008) and a tendency towards CD34 negativity (73 CR, 23 NR; P = 0.08).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ax expression and 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 (49 CR, 12 NR) was observed. In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P-gp function and the extent of spontaneous apoptosis in vitro as well as CD95 sensitivity but not Bcl-2, CD95, Bax, and CD34 expression levels emerged as significant markers for 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e conclude that the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CD95 and Bcl-2, as well as CD95 sensitivity and P-gp function but not constitutive Bax expression depend on the maturation stage of leukemic cells in adult de novo AML. P-gp function, the extent of spontaneous apoptosis in vitro and CD95 sensitivity are more predictive for 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adult de novoAML than the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apoptosis-related molecules CD95, Bcl-2 and Bax.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P-糖蛋白(p170)、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bcl-2三种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L患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AL患者44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分别进行2个疗程的标准剂量化疗,按照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诱导缓解失败(NR)组.选用12例同期就诊的健康人及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其p170、MRP、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AL患者p170、MRP、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70和MRP表达在各型白血病中CR组均低于NR组;NR组24例中22例至少有一或二种蛋白表达增高,且表达具有一定的一致性(P<0.01).bcl-2的高表达与治疗反应差有关,CR组患者的bcl-2表达明显低于NR组(P<0.05).结论 p170、MRP、bcl-2均与AL多药耐药的发生有关,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提示bcl-2导致耐药的机制不同于经典的p170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脑内C6胶质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第7天,随机将荷瘤鼠分为维甲酸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接种后的第22天,免疫组化检测各组P27Kip1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动物生存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p27kip1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生存期延长(P〈0.05),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延长动物生存期的机制同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有关。p27kip1蛋白的表达高低可作为判断胶质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氧微环境对食管癌Ec9706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CoCl2化学法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形成缺氧微环境,在缺氧微环境中以Bcl-2-siRNA干扰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三维培养体系模拟人体内环境并置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管道结构形成数量及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VEcadherin(VE-cad)及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对照组比常氧对照组形成更多的网络样管状结构(P<0.000),凋亡减少(P<0.05),Bcl-2、VE-cad和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常氧下显著增多(P<0.05)。而在缺氧培养下进行Bcl-2-siRNA干扰后,缺氧实验组对比缺氧对照组网络样管状结构显著减少(P<0.000),凋亡增多(P<0.05), 而Bcl-2、VE-cad及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较缺氧对照组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缺氧空载体组与缺氧对照组网络样管状结构未见明显差异(P>0.05),凋亡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cl-2、VE-cad和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能够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且Bcl-2依赖的VE-cad过表达可能是缺氧诱导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Syk mRNA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齐义新  胡洁  宋振川  董青  单保恩 《肿瘤》2005,25(5):475-477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yk mRA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瘤体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yk mRAN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瘤体石蜡切片中ER、PR的定性表达情况.结果瘤体组织中Syk mRA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但与ER、PR以及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Syk mRAN的异常表达与乳腺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PIM1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以PIM1 siRNA和siRNA Control转染KYSE150细胞,命名为PIM1-siRNA组和NC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ontro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M1表达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相关蛋白以及与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IM1-siRNA组KYSE150细胞中PI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PIM1-siRNA组KYSE150细胞光密度(OD)值、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ontrol组(P<0.05),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ontrol组。Control组和NC组以上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M1通过调控STAT3信号通路调节食管癌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