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南宁市2801名4-16岁儿童应用自制的儿少情况调查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和教师评定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检出心理障碍520例(18.6%),其中多动性行为障碍272例(9.7l%),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78例(2.78%),情绪障碍125例(4.46%),其它单项症状324例(11.57%)。壮族检出率19.98%,汉族18.4%,瑶族13.2%,其它少数民族6.2%。男孩检出率23.02%,女孩13.65%。壮族儿少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略低于其它民族。男孩主观生活质量得分略低于女孩。结论:各民族儿少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少年儿童个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壮族少年儿童个性特点。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464例壮族儿童、180例瑶族儿童、156例汉族儿童、88例其它少数民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壮族儿童E量表得分低于其它民族儿童(P<0.01);男孩的P分高于女孩,L分低于女孩(P<0.01);不同年龄的P、N、L分差别较大,E分无明显差别;各地区儿童EPQ各量表得分有明显差异。13个变量对儿童个性有影响,分别为学习成绩、品行、行为、既往健康史、儿童年龄、儿童性别、家庭环境、父亲年龄、刻板动作、母亲妊娠、分娩史、父亲职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结论:壮族儿童的个性在内外向维度上与其它民族不同。儿童个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引进并探讨异常行为量表(Aberrant Behavior Checklist,ABC)在我国儿童孤独症群体的适用性。方法:对206例孤独症儿童(1.5~14.0岁)进行ABC评定,其中49例患儿由父母分别填写ABC,30例患儿于2~4周后由同一位家长再次评定,以检验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根据适用年龄范围对部分患儿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Conner父母评定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经比较检验ABC的校标效度;对ABC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结构效度。结果:ABC中文版各因子的评定者信度(ICC)在0.820~0.898之间(P<0.001),重测信度(ICC)0.873~0.944(P<0.001),各因子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8~0.951;ABC中文版各因子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Conner父母评定量表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相应因子间呈正相关(r=0.27~0.67,均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结构的有效性(χ2/df=1.91,RMSEA=0.060,GFI=0.704,NFI=0.62,CFI=0.77)。结论:异常行为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较好,适用于儿童孤独症的量化评估,但仍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49名基诺乡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基诺乡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检出率=52.61%);②寄宿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走读生(t=-0.10,P<0.05);③各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偏低的人数不同(χ2=8.736,P<0.05);④男生的行为、智力与学校因子分较低(分别为t=3.89,P<0.01;t=2.50,P<0.05),女生的焦虑因子分较低(t=-3.32,P<0.01);⑤经济状况、父亲民族是自我意识的保护因素,父亲文化程度是危险因素。结论基诺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对宁夏南部山区所抽取班级的190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8%(343/1905);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6.0%,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66,P=0.006);汉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7.0%和11.2%,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6.64,P=0.010);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1%显著高于汉族留守儿童检出率17.0%(χ2=7.51,P=0.006);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外出打工情况(OR=1.239)、内外向人格(OR=0.807)、神经质人格(OR=1.310)、父亲过度保护(OR=1.727)、母亲拒绝否认(OR=1.561)和自我意识总分(OR=0.613)最终进入方程,可以直接预测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其中情绪不稳定、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母均外出打工是危险因素,而性格外向(高分特征)和自我意识良好是保护因素。结论宁夏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从社会、家庭、个性塑造等方面着手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虑性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特点。方法:对湖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DSM-IV临床诊断,最后选出单纯儿童焦虑性障碍组(n1=110人)、正常对照组(n2=113人),入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其本人(三年级及其以上学生)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结果:①焦虑障碍组的行为问题总分高于对照组,除性问题外其余各因子得分焦虑障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焦虑障碍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其行为问题比较多,自我评价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96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以下称弱智儿童)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韦氏智力量表进行了测试,发现该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成绩随年龄增长,但发展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儿童,尤以认知应用技能缺损明显。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与韦氏智测结果具有密切相关,并有较好的临床实证效度。提示该评定量表可作为弱智儿童智力评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编制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的社会适应评定量表(SAASCL)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论,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Delphi专家函询拟定SAASCL原始量表。选取白血病儿童304例进行测试(2~7岁163例,8~18岁141例),选取其中61名儿童间隔2周重测,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量表(PedsQL4.0)作为效标。结果:2个年龄阶段SAASCL均包括20个条目,分为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人际适应及行为适应4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7.54%、59.03%;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分别为0.91、0.92;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与PedsQL4.0总分呈正相关(r=0.41~0.71、0.31~0.70;均P<0.01)。2个年龄阶段总量表及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3~0.86、0.74~0.85;重测信度分别为0.60~0.72、0.63~0.7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白血病儿童社会适应评定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良好,可以评价白血病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评定65例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行为问题。结果:87.7%的ADHD儿童伴有感觉统合失调,ADHD儿童多伴有品行障碍等行为问题;且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的心身问题和焦虑问题有统计学差异(P<0.01),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结论:ADHD儿童多伴有感觉统合失调,且其感觉统合能力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个性特点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患儿个性特征的家长心理因素.方法 对53例NS患儿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其家长采用临床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NS患儿P、N、L量表分高于正常对照组(t=3.22,5.12,4.58;P<0.01),而E量表得分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仫佬族地区不同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5例医务人员进行SCL-90测评。结果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高于中国常模,不同民族医务人员之间SCL-90评分无差异,但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仫佬族医务人员的心理症状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组症状;汉族的心理症状包括躯体化、焦虑、恐怖与精神病性4组症状;壮族的心理症状包括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3组症状;苗族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组症状少于一般人群。结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31名新疆民汉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而维、哈族2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新疆北部(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新疆南部(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结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北疆民族男女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中学生好;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部维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对625名维、汉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维汉初中生在躯体化、强迫性、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因子上差异显著,维族3个年级初中生在躯体化、强迫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个因子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而汉族3个年级在强迫性、精神病性两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维族初中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应针对维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4所中学的8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07;t=3.125,P=0.003;t=3.462,P=0.001;t=2.444,P=0.015;t=2.046,P=0.041;t=2.290,P=0.022;t=2.521,P=0.012;t=2.972,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40,P=0.006、t=5.544,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818,P=0.005;t=3.208,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SCL-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r=0.155,P0.01),与其它各因子不相关(P0.05),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福利院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年版)对该福利院儿童96人(占59.6%)调查.结果 与常模相比,被试"认知"和"思维语言"方面发展相对正常,"情绪"(8.89±2.74 vs 9.68±1.64;t=-2.631...  相似文献   

16.
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 2 0 6 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然后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 :检出行为问题 395例 ,其自我意识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P <0 .0 0 1)。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有明显负相关 ,其不同侧面对行为问题有不同影响。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幸福与满足、焦虑、智力与学校情况对行为问题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加强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22位农村留守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134)和对照组(N=88),对干预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和第7次干预结束(第1次复查)及干预结束后半年(第2次复查)两组各填写1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 ,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completion by teacher)、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PHCSS).结果:第1次复查干预组EPQ神经质得分低于对照组[8.2±5.8)vs(10.2±6.1),P=0.015];第2次复查干预组CES-DC得分低于对照组[(15.9±7.3)vs.(18.8±7.7),P= 0.038];PHCSS中焦虑、幸福满足分量表分分别在第1、2次复查中高于对照组[(6.6±3.4)vs.(5.6±2.7),(6.5±1.9)vs.(5.7±1.8);P=0.022,0.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对儿童个性的重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