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侯应龙 《山东医药》2003,43(28):55-56
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的射频消融治疗 ,是通过消融导管将射频电流输送到引起房速的靶病变组织 ,产生凝固性坏死 ,从而消除房速基质 ,使房速得以根治。由于射频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加之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速的长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部分患者还可因房速的持续发作而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故采用射频消融手段对反复或持续发作、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毒副作用的房速实施根治已经成为房速患者的理想选择。1 房速的术前诊断体表心电图对房速的定位诊断价值有限 ,目前主要用于房速的定性…  相似文献   

2.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常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其中部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部分为心房内大折返性房速,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征。对于这些新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采用电复律、药物治疗,如果治疗无效,常规电生理检查结合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再次行消融术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房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及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成  张丙芳 《心脏杂志》2005,17(6):616-617,620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指心动过速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左、右心房肌的任一部位,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一般在110~250/min。房速在临床上较少见,在成人约占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占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5%(Ko等,1992)。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速的治疗效果较差。持续性房速可引起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即单纯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消融导管将射频电流输送到引起房速的靶病变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房速基质,使房速得以根治.由于射频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加之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速的长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部分患者还可因房速的持续发作而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故采用射频消融手段对反复或持续发作、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毒副作用的房速实施根治已经成为房速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的异位冲动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特点,总结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连续收治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08例,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上腔静脉的11例患者行上腔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开口位置后应用标测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激动标测,标测上腔静脉最早激动点及肌袖电位分布位置进行消融,直至房性心律失常终止及上腔静脉电位消失。结果:11例患者中,房速5例,房颤6例。5例房速患者上腔静脉房速发作周长为260~390ms;P波形态除1例判定不清外,其余4例均为Ⅰ、Ⅱ、Ⅲ、aVF、aVL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6例房颤患者中,4例在环肺静脉隔离后仍可诱发或自发短阵房速或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经标测起源于上腔静脉;2例术中自发房颤标测过程中发现上腔静脉电位频率较肺静脉电位频率更快。上腔静脉电隔离后,术中均成功终止心动过速。随访6~20个月,1例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1例患者因窦性停搏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结论:上腔静脉是房速和房颤的起源部位之一,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各种类型的房速、房朴与房颤。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的发展,特别是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改进,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了明显的改观,但离最终完全解决治疗问题距离尚远。1房速房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一种,占SVT的10%左右。根据电生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表现为短阵性、阵发持续性、无休止性和慢性发作。根据新近房速分类方法 ,它包括局灶性房速、大折返性房速 ,后者包括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与手术后切口性房速。 9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速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特别是局灶性房速、典型房扑效果尤为显著 ,借助于新的标测工具如三维电磁导管系统 (Carto)、非接触式球囊心内膜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 ,手术切口性房速、不典型房扑消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1 局…  相似文献   

9.
上腔静脉起源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上腔静脉内存在由右心房肌延伸产生的肌袖,由此产生的电活动可能导致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该研究探讨一种以往认为罕见的心律失常,即上腔静脉起源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消融治疗。方法:1998年1月至今,因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心房颤动(房颤)而接受射频治疗共21例,其中3例源于上腔静脉,分别为1例房速,2例房颤伴房速,结果:3例患者房速时心电图的特点是PaVL呈负向,PI为正向,伴发房颤的患者,房速时频率快,临床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3例患者的常规标测心内激动顺序为:高位右房→希氏束→冠状窦远端→冠状窦近端。1例房速采用最早激动点标测消融成功,2例房速伴房颤分别采用解剖隔离上腔静脉和电隔离上腔静脉消融成功,分别随访31,10,2.5个月无复发。结论:上腔静脉是房速和房颤的起源部位之一,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射频消融可望获得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速并同意行RFCA治疗患者,常规电生理检查分别在高位右房(HRA)、右室心尖部(RVA)2个部位行S1S1刺激和程控期前收缩刺激,记录房速的诱发和终止方式。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法,单根消融导管于右房或左房(经房间隔穿刺)内标测寻找最早心房激动或用多极导管作为参考电极,再用大头导管寻找消融靶点。根据消融结果,分析房速的起源部位、消融即时成功率、并发症、复发原因以及X线曝光时间等。结果:24例房速患者中,22例(88%)右房房速,3例(12%)左房房速(1例患者同时存在左、右房2个部位房速)。4例与其他心律失常合并存在,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合并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同时合并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24例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实际消融25例次),均采用温控消融,按预定消融终点,23例次即时消融成功,即时成功率92%(23/25),平均X线曝光时间(32±6.4)min,消融失败2个病例中,右房房速和左房房速各1例,再次消融成功。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发展承逐年上升趋势,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例如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可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我们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律失常较为常见,病死率高。现就本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146例。男性49例,女性97例;50岁以上114例,49岁以下32例。心律失常的类型:室性期前收缩27例,房性期前收缩64例,结性期前收缩6例,短阵房速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心房纤颤10例,不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DEC)特征。方法对比8例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与10例非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和DEC特点。结果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均发生短阵心房颤动,发作时间为2~15min不等,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0.24±0.03)s,明显短于对照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0.34±0.05)s(P<0.01)。结论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DEC中窦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转换,诱发心房颤动发作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短,几乎均呈“P-on-T”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床已发现和报告一定数量的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Incisionalreentrantatrialtachycardia),在先心病大动脉转位的房内矫正术、外通道轿正术,房间隔缺损修补等手术后,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达25%,使之成为房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独立类型。一、房性心动过速的类型根据房性心动过速发作的特点及发生机制,房速可分成下列几型。1.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为房内微折返,2.局灶性房速:发生机制为心房节律点自律性异常增高,3.持续性房速(过去称无休止性房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389例应用标准Brace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17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340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109倒,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共68例。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惠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速抑制引起的心脏停搏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例不同类型的心脏停搏的心电图病例,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引起心脏停搏的16例病例中房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心脏停搏4例,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心脏停搏1例,房性心动过速后出现心脏停搏4例,心房颤动自行终止后出现心脏停搏4例,心房扑动自行终止后出现心脏停搏3例。结论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速、房颤、房扑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引起短暂或暂时性的心脏停搏。  相似文献   

17.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是急诊的常见原因,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自律性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室交界处性心动过速等.  相似文献   

18.
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临床上容易与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且药物和外科治疗效果差。10例房速病人行射频消融术,男6例女4例,年龄24~61岁。方法是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房速后,用1~2根消融导管标测心房,在房速时寻找最早A波作为消融靶点放电。结果:10例均为右房房速,7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为自律性房速。靶点处PA为一25~-50ms,消融试放电4~12次,9例消融成功。9例成功病人随访16~38个月,有1例复发。本文就房速的电生理鉴别和射频消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房性心动过速: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性心运过速(房速)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多种心脏病,也见于未发现心脏病变的患者,常表现为短阵性,阵发持续性,无休止性和慢性发作,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形成是房速的主要发生机制。根据房速起源,病灶大小和心电生理机制分类(Lesh分类)较适合目前房速研究和治疗的需要。本文综述房速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分类、心电标测和定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治疗,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对房速的认识和治疗作了相应的指导性建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23例房速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为折返性房速,3例为自律性增高性房速。23例患者,21例消融成功,其中19例成功靶点位于右心房,2例位于左心房。成功靶点 PA为-60~-25 ms,平均-36 ms。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