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脉饮全方及拆方对2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脉饮全方组、凉血清热药组、去凉血清热药组和阳性药组。采用生理记录系统观察调脉饮全方及拆方对氯化钙(CaCl_2)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豚鼠心肌组织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钙-腺苷三磷酸酶(Ca~(2+)-ATP)和电压门控钠通道5α(sod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alpha subunit 5,SCN5A)的蛋白表达。结果:调脉饮全方组和凉血清热药组均可延迟CaCl_2诱发大鼠的室性早搏和死亡时间,调脉饮各组方对于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早搏和死亡时间均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其中全方组和凉血清热药组延迟死亡时间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脉饮各组豚鼠心肌Na~+K~+-ATP、Ca~(2+)-ATP的蛋白表达降低,SCN5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调脉饮全方组与凉血清热药组具有对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芩茎叶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以下简称总黄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和冠状动脉结扎复灌诱发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记录总黄酮对乌头碱和哇巴因致室早(VP)、室颤(VF)、心脏停跳(HS)的剂量和冠状动脉结扎复灌至VP、VF及HS发生率。结果:总黄酮20,40mg/kg显著增加乌头碱致VP、VF及HS的阈剂量,减少冠脉结扎复灌诱发大鼠VP、VF及HS的发生率;可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VP、VF的阈剂量,但对致死剂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总黄酮对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蝙蝠葛苏林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蝙蝠葛苏林碱iv给药能显著增加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用量;能显著提高电刺激兔心室致颤阈;对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复灌注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氯化钙-乙酰胆碱诱发小鼠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调脉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脉饮注射液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调脉饮注射液大、小剂量组,观察:对小鼠吸入氯仿所致室颤的保护作用;大鼠经20%乌拉坦6 mL.kg-1静脉麻醉后开胸,从颈静脉匀速滴入1.0μg.mL-1.min-1乌头碱溶液,豚鼠麻醉后从颈静脉匀速滴入10μg.mL-1.min-1哇巴因溶液,观察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心搏停止的时间,然后换算为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累积量;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冠状动脉5 min后恢复冠脉供血,造成缺血再灌注,观察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制成10%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调脉饮注射液可以提高室颤阴性率,降低小鼠室颤的发生率(P<0.01);推迟大鼠室性早搏、室速及室颤的发生时间,提高乌头碱的累积用量,具有抗乌头碱心律失常(P<0.05)的作用;推迟豚鼠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提高哇巴因的累积用量,具有抗哇巴因心律失常(P<0.05)的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能够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心肌SOD的活性。结论:调脉饮注射液能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脉饮全方及其拆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电图及心室肌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s,LTCC)α1c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把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调脉饮全方组(22 g·kg~(-1)),凉血清热组(7 g·kg~(-1)),行气通脉组(7.5 g·kg~(-1)),益气养心组(7.5 g·kg~(-1))和西药组(胺碘酮,100 mg·kg~(-1))。除模型组外,每组按相应剂量分别灌胃给药7 d。采用乌头碱舌下静脉注射造模,分别记录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及死亡出现的时间,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心室肌组织LTCCα1c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凉血清热组、胺碘酮组大鼠出现室性早搏时间均有延迟,其中全方组、胺碘酮组大鼠出现室性早搏时间延迟明显(P0.05,P0.01);全方组、凉血清热组、胺碘酮组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时间明显延迟(P0.05);全方组、凉血清热组、胺碘酮组出现室颤时间明显延迟(P0.05,P0.01);全方组、凉血清热组、胺碘酮组出现死亡时间明显延迟(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凉血清热组、胺碘酮组大鼠心肌LTCCα1c亚基mRNA表达均有所降低,其中全方组和胺碘酮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凉血清热组、胺碘酮组大鼠心肌LTCCα1c亚基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调脉饮全方及其中凉血清热药具有抗实验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心肌组织LTCC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快律宁对药物诱发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乌头碱、氯化钡诱发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和哇巴因诱发豚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记录给予氯化钡后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大鼠/豚鼠出现室早、室速及室颤时的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用量,观察快律宁不同剂量对上述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快律宁可明显推迟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并缩短其维持时间;可提高大鼠出现室早、室速、室颤时的乌头碱用量,并提高豚鼠出现室颤时哇巴因用量。结论:快律宁对药物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影响心肌多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7.
参仙汤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仙汤对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氯化钡、缺血性再灌注等致豚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豚鼠和Wistar大白鼠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普罗帕酮组及参仙汤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先连续给药1周,给予预防性治疗,末次给药30min后从鼠的股静脉分别输入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氯化钡以及冠状动脉结扎,记录每组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时间及死亡(CA)的时间。结果参仙汤对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钡、氯化钙、缺血性再灌注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结论参仙汤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益气升陷法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楷体目的:观察益气升陷法对各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复制氯化钡、乌头碱及哇巴因诱发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分组观察益气升陷法对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诱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所需药物剂量的影响.结果:益气升陷法能明显缩短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和乌头碱诱发大鼠出现室早、室速、室颤及心脏停搏的用量.结论:益气升陷法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定心方Ⅱ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方法:观察定心方Ⅱ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快速性心律失常、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结果:在乌头碱诱发大鼠快速性心律失常实验中,定心方Ⅱ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后(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1);在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快速性心律失常实验中,定心方Ⅱ组在出现心律失常时间、到性早搏时间、室性心动过速时间及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1或0.05;在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实验中,定心方Ⅱ组对实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停搏等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定心方Ⅱ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和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及哇巴因诱发豚鼠快速生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养心复脉口服液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养心复脉口服液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采用乌头碱、氯化钡和冠状动脉结扎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方法 ,探讨养心复脉口服液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 :养心复脉口服液 (19g· kg- 1 · d- 1 × 7d,38g· kg- 1 · d- 1 × 7d,ig)可明显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冠状动脉结扎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 ,其特点是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性早搏 (VPB)、室性心动过速 (VT)和心室颤动 (VF)的剂量 ,推迟氯化钡致大鼠 VPB和 VT的发生时间及缩短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 ,降低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 VPB的发生率。结论 :养心复脉口服液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贾维宁  陈体辉  罗玉辉  理习阳 《世界中医药》2020,15(7):1038-1041,1046
目的:分析知柏地黄丸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性激素水平级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DOR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知柏地黄丸加减辨证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Treg免疫细胞情况、性激素指标及2组患者随访期内的妊娠结局、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下调DOR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末期流速(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FSH/LH水平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且在提升患者Treg细胞占比、CD4+T、CD8+T、CD4+T/CD8+T、自然受孕率、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率方面效果更优(均P<0.05);且并未提高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辅助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法加减辨治DOR,可有效提升患者Treg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卵巢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性激素水平,提升DOR患者妊娠结局水平,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药物辅灸疗法辨证治疗痛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辅灸疗法辨证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给予患者1~3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及治疗后血肌酐(Cre)、血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e、BUN、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物辅灸疗法辨证治疗痛风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调节血清Cre、BUN、UA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大学的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老年慢阻肺)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和穴位贴敷,观察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行肺功能检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期值(FEV1%pred)、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LR都降低,肺功能(FEV1%pred、FEV1/FVC)都有所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疗联合穴位贴敷可辅助治疗慢阻肺,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愈痫灵颗粒对痫性大鼠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1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动物用戊四氮(PTZ)造模。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ig给药,即愈痫灵颗粒组、丙戊酸钠组、拉莫三嗪组给药剂量分别为810 mg ·kg-1,122 mg ·kg-1,10.1 mg ·kg-1,模型组、正常组每天给予同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后,用开场实验(open field test)测定大鼠认知功能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GF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愈痫灵颗粒能显著提高戊四氮致痫大鼠的开场实验成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1);愈痫灵颗粒能提高NGF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和降低NGF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降低致痫大鼠海马区NGF的表达是愈痫灵颗粒改善戊四氮致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加味生脉散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脉散中加入生龙骨、生牡电蛎基本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8例,并与西药对照组2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8.9%,核素心功能检测和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示SV、EF、ER和RCO均有明显提高,和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马鬃蛇对去势大鼠垂体雄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鬃蛇石油醚提取物(CVPE)对去势大鼠垂体雄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麻醉,无菌下摘除双侧睾丸及附睾。术后第14天随机分为4组。1组为模型组,灌胃(ig)生理盐水,2组为CVPE低剂量组2 g·kg-1,3组为高剂量组4 g·kg-1,4组为阳性药、组皮下注射(ih)丙酸睾丸素20 mg·kg-1。连续每天1次灌胃CVPE,21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垂体雄激素受体(AR)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结果:给药组(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的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并显著升高血清睾酮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CVPE可提高成年去势大鼠的垂体雄激素受体及血清睾酮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垂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对妇科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哲  乔宏 《新中医》2002,34(12):41-4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妇科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针刺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中药组加服中成药四磨汤,中药加针刺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针刺双侧手、足三里穴。结果:中药加针刺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外周血白细胞恢复均优于中药组及对照组。结论:中药加针刺对妇科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较好,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IPF的68例患者,应用自拟方桃莪丹汤为主治疗并随证加减,配合西药对症治疗。结果经1疗程(6个月)治疗,68例中1年生存率为88.24%,3年生存率为58.82%,5年生存率为36.76%;对照组分别为78.13%、37.50%、12.50%。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肺肾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本方法疗效优于一般报道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八味健骨片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组方成分、临床前药学研究结果,估算血药浓度,并经实验证明,地高辛免疫反应药物监测系统可以检出口服八味健骨片、香加皮提取物的动物血清中的强心苷响应值,与给予地高辛片的检出结果一致;在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受试者血清中也检出响应值,检测值大小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相关;临床阴性对照显示,该反应具有特异性。结果提示,可以用地高辛免疫反应临床药物监测系统对杠柳毒苷的交叉反应进行以毒性成分为目标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