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6):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营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5):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数字减影(2D-DSA)的基础上,再行3D-DSA技术,并进行三维重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便确定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及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动脉瘤是否填密.结果 24例中,行3D-DSA技术共检出16例20个动脉瘤,与2D-DSA相比,3D-DSA技术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形状、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更准确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能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能正确决策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及准确判断动脉瘤栓塞程度.结论 3D-DSA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提供许多2D-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H  Liu J  Han G  Sun Y  Liu C  Chen Y  Gao F  Zhou S  Song J  Ma N  Tang J  Xu H  W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61-664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血管嫩治疗的价值。方法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3D-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的诊断,再根据3D-DSA处理图片数据拟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行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85.0%,3D-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15例,GDC栓塞治疗13例,100%栓塞11例,90%以上栓塞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100%栓塞7例,90%以上栓塞2例。缺血性中风14例,其中血管狭窄9例,支架置入8例,7例狭窄血管100%开通;血管闭塞5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不通1例。并发症3例(7.9%)。结论 3D-DSA能够提高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普通DSA,对评价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Innova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对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三维和二维DSA成像检查。对比分析应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方法: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3例;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23例,3例动静脉畸形。结论:三维数字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参考图像角度,能够发现微小的和被正常血管隐藏的动脉瘤,减少漏诊率,三维数字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个动脉瘤的3D DSA与2D 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结果: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及瘤颈,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能提供多个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 DSA能正确选择第一枚弹簧圈大小,准确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结论: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9.
10.
杜志君  李朝晖  祝子峰 《吉林医学》2011,(20):4197-4197
<正>近年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广泛认可[1-2]。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6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常规2D-DSA检查基础上行3D-DSA SSD检查。对22例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转3D-CT功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使用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行旋转3D-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AW4.3-0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INNOVA CT重建.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并与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278例患者中,显示脑动脉瘤情况54例,脑动静脉畸形情况25例,评估栓塞效果27例,了解颅内情况24例;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57例,在行栓塞治疗后评估栓塞效果是否达到完全栓塞24例,但旋转血管造影对肿瘤微小少血供病灶显示不好11例:观察血管病变58例,评估支架在血管内的状况21例;观察胆道病变5例;观察介入治疗中有无出血等并发症25例.结论 INNOVA 3100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仪具有三维成像和断层成像功能.可行血管造影CT检查,同时获得CT和血管造影图像,易于显示异常血管和病变组织,提供全面的解剖信息,利于介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检验治疗效果,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磁共振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在脑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运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技术对1OO例受检者脑血管进行观察,并与常规MRI、MRA、DsA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63例,表现为圆形光滑的管腔,可观察到7~8级以上的分支血管;血管性病变37例,包括:血管挟窄15例,表现为血管内表面不光滑、侧壁分支开口数目减少及行进中视野缩小;血管闭塞9例,在MRVE重建时,闭塞处3D导航路径不能完成,但在其近段或远段仍可进行成像和观察;动脉瘤13例,透过不规则的动脉瘤入口,可见粗糙不平的瘤内壁。结论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可通过血管内膜面光滑程度,侧壁开口的形态及数目,管腔大小等对病变进行判断,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进行DSA检查和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选择性地栓塞瘤体内动脉血管,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3例耳廓及头颈巨大蔓状血管瘤中2例姑息对症性栓塞后,耳廓变小、,变硬,溃破出血停止,但其中1例栓塞后并发一侧周围性面瘫,另1例术前栓塞配合手术,减少了术中出血;1例左鼻腔血管瘤栓塞治疗24 h后,并发左眼鼻侧下方视野缺损;2例难治性鼻出血,栓塞治疗后鼻出血得到控制。结论 :DSA选择性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耳鼻咽喉科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对控制严重鼻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但应重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脑缺血疾病患者1周内进行DSA和MRA检查,并且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62例病人共124条MCA中,MRA及DSA均显示无狭窄的78条,狭窄<10%的5条,狭窄10%~50%的5条,狭窄51%~99%的6条,闭塞的10条。MRA对无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6%、86.96%,狭窄<1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0%、97.79%,狭窄10%~5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56%、95.83%,狭窄51%~99%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56%、96.58%,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0%、100.00%。结论:MRA能较为准确地反映MCA狭窄情况,可以在结合临床症状的前提下作为筛查MCA狭窄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锐  顾明  何乾文  柯振武  盛金平 《重庆医学》2011,40(12):1205-1206,124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小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出血的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用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其中2例用明胶海绵颗粒超选栓塞。结果 DSA显示出血直接征像8例,出血间接征像10例,同时具有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5例,无阳性发现4例。DSA发现小肠出血阳性率为85%,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小肠出血病因分别为肿瘤性病变11例(其中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1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1例),小肠憩室4例,血管病变5例,肠道吻合术后2例,炎症1例,阴性4例。超选栓塞2例,随访均未出现小肠坏死或小肠出血。结论 DSA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有望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卢剑波  孙晓川  朱继  张晓冬 《吉林医学》2011,32(22):4549-455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止等问题。方法:对收治的91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例造影显示:动脉瘤73例(包括单发58例,多发15例,合并烟雾病4例,合并颅内血管母细胞瘤1个,合并颅内脑膜瘤1个,合并脑血管畸形1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0个),动静脉畸形10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烟雾病6例(包括单发1例及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及阴性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95.7%。其中4例右侧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左侧重新穿刺后成功,3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7 cm×15 cm,无一例远端血管异常。结论:DSA是一项有较高风险的操作技术、需要医、技、护、患等多方面密切协作。术前教育、穿刺部位麻醉、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并发症防止、术后护理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208例,同时进行常规DSA(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8例中,检出动脉瘤128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29例,动静脉畸22例,烟雾病10例,脑肿瘤4例。2D-DSA病变检出率80.3%(167/208);3D-DSA病变检出率92.8%(193/208);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2D-DSA的优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在3D-DSA容积图像上(volume rendering,VR)和常规2D-DSA平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诊断差异.方法 在三维和两维图像上分别测量了45个颅内动脉瘤的最长径、横径和瘤颈宽度,并按照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比较两种成像技术的各项测量结果.结果 3D-DSA容积图像上所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大小比2D-DSA平面图像要大,特别是位于大脑前动脉和直径小于10 mm的颅内动脉瘤.结论 3D-DSA图像上所测得的各项数据平均值都较2D-DSA为大.45例动脉瘤中,3D-DSA图像上有38例(84%)最长径大于2D-DSA,37例(82%)最大横径大于2D-DSA,41例(91%)瘤颈宽度大于2D-DSA.直径<5 mm的动脉瘤最大横径(P=0.014)和瘤颈宽度(P=0.015)存在明显差别;直径>10 mm的动脉瘤各项测量结果不存在差异;直径介于5~10 mm之间的动脉瘤各项测量差别均存在显著性.位于大脑前动脉的动脉瘤最大横径(P=0.011)和瘤颈宽度(P=0.006)差别存在显著性;分布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循环区域的动脉瘤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DSA检查的方法,表现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5例颈动脉体瘤术前接受DSA检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造影,选择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其中4例进行了Matas试验交叉造影.造影后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了肿瘤,其中单纯肿瘤分离切除3例,肿瘤切除加颈动脉修补1例,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1例.结果 5例肿瘤DSA表现典型,包括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血供丰富,肿瘤部分或完全包绕颈动脉.此外1例椎动脉分支参与肿瘤供血,1例出现动-静脉瘘.颈内动脉造影1例患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艮.Matas试验2例Willis环代偿艮好,1例经2周训练后Willis环开放,1例因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良,无法建立有效代偿.结论 颈动脉体瘤具有典型的DSA表现,且在肿瘤对血管侵蚀程度的判断、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耐受性的评估等方面,DSA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手术风险的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