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72h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组(4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8周,对照组(16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他汀组各指标显著降低,面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他汀类药物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程度与其降脂作用无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可能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并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3例ACI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CI组患者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血清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检测三者水平,分析三者与ACI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13例ACI患者中轻度组53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0例;腔隙性梗死39例,小面积梗死48例,大面积梗死26例。(1)ACI患者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74±1.98)mg/L比(0.25±0.10)mg/L,(4.69±0.90)g/L比(2.64±0.56)g/L,(32.10±50.02)mg/L比(1.98±0.83)mg/L](P<0.01)。(2)重度组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89±0.06)mg/L、(6.60±0.36)g/L、(112.54±76.78)mg/L。中度梗死组及重度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均高于轻度梗死组(P<0.01)。重度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也明显高于中度梗死组(P<0.01)。(3)大面积脑梗死组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8±0.06)mg/L、(6.39±0.35)g/L、(110.50±71.18)mg/L。小面积梗死组及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也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1)。(4)D-二聚体、Fib和hs-CRP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01)。结论ACI患者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D-二聚体、Fib和hs-CRP越高。D-二聚体、Fib和hs-CRP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ACS组12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76例,选择稳定性心绞痛66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及FIB。结果ACS组CRP高于SAP组[(18.82±17.32)mg/Lvs(1.96±0.88)mg/L,P〈0.05],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8.74±23.19)mg/Lvs(11.03±10.17)mg/L、(1.96±0.88)mg/L,P〈0.011,UAP亚组高于SAP组[(11.03±10.17)mg/Lvs(1.96±0.88)mg/L,P〈0.05]。ACS组FIB高于SAP组[(3.55±1.33)g/Lvs(2.46±2.77)g/L,P〈0.051,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3.98±1.46)g/Lvs(3.23±1.02)g/L、(2.46±2.77)g/L,P〈0.011,UAP亚组高于SAP组[(3.23±1.02)g/Lvs(2.46±2.77)g/L,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增高可作为ACS的危险信号,同时也可以作为CHD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生化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方法分别测定6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为(8.05±2.48)mg/L,较正常对照组的(2.17±0.91)mg/L高(P〈0.05);较稳定型心绞痛组(2.27±0.84)mg/L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2.27±0.84)mg/L较正常对照组(2.17±0.9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高敏C反应蛋白(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正常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按冠状动脉造影将冠心病组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Fg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1Fg与hs-CRP水平在正常和SAP组与UAP、AMI各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正常组与SAP组间无明显差异;2在CHD各组中单支病变组的Fg水平与其他两组有差异性,而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3在CHD各亚组中,hs-CR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性,而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方法分别测定6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8.05±2.48)mg/L,较正常对照组(2.17±0.91)mg/L高(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2.27±0.84)mg/L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2.27±0.84)mg/L较正常对照组(2.17±0.9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蔡敏  马曦  罗春阳  彭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04-1204,122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e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4天测定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共治疗14天。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3天后hs—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hs—CRP和Fg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检测的敏感性。方法:采用ELISA和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125例ACS患者在发病72h内的血浆HS-CRP,OX-LDL水平,血清NO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的HSCRP、OX-LDL水平明显增高,血清NO水平明显减低。血浆HS-CRP与OX—LDL水平显著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HS-CRP在检测ACS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和FIB水平,比较66例PN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FIB和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PN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RP与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呈正相关(P〈0.05),CRP、FIB与24 h尿蛋白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615、0.723,显示在试验组CRP、FIB与24 h尿蛋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NS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凝血状态的变化在PN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晓宁  张晨红 《当代医学》2011,17(32):36-3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90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CRP和FIB水平.结果 90例ACI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cRP和FIB呈显著正相关(r=0.754,P<0.05).结论 CRP和FI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分别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经诊治明确的55例ACI病人作为ACI组,并按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18例)、中型组(26例)和重型组(11例).将同期55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Fib、D-D、CRP和UA.观察血清Fib、D-D、CRP和UA水平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病人血清Fib、D-D、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UA水平在AC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I病人组中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Fib、D-D、CRP水平呈现出逐级增高的趋势(P<0.05~P<0.01).血UA在ACI病人分组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Fib、D-D、CRP水平有相关性,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辛伐他汀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常规组服安慰剂.随访3周,分析比较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IL-6、hs-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结论: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血清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脂水平,并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pectoris,SAP)患者及健康查体者比较,探讨其在缺血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择87例ICM,46例UAP和40例SAP患者以及81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尿酸酶法测定其血清尿酸,并且同步测定血清肌酐、CRP、血浆FIB和血脂水平。结果ICM组血清尿酸和肌酐均值明显高于UAP、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尿酸:P<0.001,P<0.001,P<0.005;肌酐:P=0.005,P=0.001,P<0.005)。U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ICM组、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0,P<0.005),而与IC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清FIB水平UAP组最高,ICM组其次,SAP组最低,ICM组、UAP组及SAP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3,P<0.002)。而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ICM组尿酸与肌酐呈正相关(r=0.85,P<0.02),CRP同FIB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ICM患者血清尿酸及肌酐增高可能为心血管系统严重受损的标志。高FIB和CRP水平共同促进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是ICM患者病情发展、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100例入院时NIHSS评分>4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中度(4∽15分)及重度(>15分)组,以1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及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 <0.01),重度组脑梗死患者CRP水平较中度组明显升高(P <0.05),但重度组女性患者尿酸水平较中度组明显降低(P <0.01),中、重度组男性患者尿酸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血清CRP及尿酸水平变化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在女性患者中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及他汀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分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进行干预,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及NC组(P〈0.001)。干预后,辛伐他汀组血清IL-6、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01)。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tu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_reactive protein,CRP)、尿酸(uric acid,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7例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进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服药前后血清CRP、UA和血脂浓度的变化,并进行各组比较。结果: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组CRP、UA、胆固醇(total cholesterd,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n,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_density lipid protein,HDL)水平明显升高。20 mg剂量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较10 mg/d能使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CRP及UA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albumin,IMA)、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血清学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93例在胸痛3 h内就诊的患者,即时抽血检测IMA、hs-CRP及CXCL16;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其中63例ACS患者入选ACS组,30例排除ACS的胸痛患者入选对照组;比较两组IMA、hs-CRP及CXCL16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IMA、hs-CRP及CXCL1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IMA水平与hs-CRP及CXCL16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286,P〈0.05;r=0.301,P〈0.05)。结论:IMA、hs-CRP及CXCL16与ACS的发生关系密切,早期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前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50例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A和hs-CRP的含量。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稳定心绞痛(SAP)、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顺序降低(P〈0.05);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SAP、UAP、AMI顺序显著增高(P〈0.05)。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的增加,PA含量逐渐降低(P〈0.05),hs-CRP的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PA、hs-CR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71例CHD患者组(其中Gensini积分轻度组24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9例)与29名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UA等水平,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4.11±0.84) g/L、UA (362.89±155.50)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Fg (3.03±0.34) g/L、UA (290.07±93.80)μmol/L显著升高(P<0.001和P<0.01);并且按Gensini积分分组后各不同冠脉病变组Fg和重度病变组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重度病变组血Fg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血Fg和U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