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真  闫晓军 《地方病通报》2022,37(1):71-73+81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导出2016—2020年漯河市郾城区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16—2020年漯河市郾城区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959例,检测粪便样本959份,检出病原体阳性样本40份、阳性率为4.17%;发病较高月份为6月(176例、占18.35%)、7月(149例、占15.54%)、8月(106例、占11.05%)和10月(120例、占12.51%);年龄以18~40岁为主(283例、占29.51%),≤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7.31%),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177例(占18.46%),可疑暴露食品中粮食类及其制品最多(185例、占19.29%);病原体阳性病例中,沙门菌阳性率最高(2.40%)。结论 漯河市郾城区仍存在一定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将被动监测逐步转变为主动监测,加强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宣传。  相似文献   

2.
刘韧 《内科》2008,3(6):930-932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称食源性疾病是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在中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据首位,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宾馆、饭店)占中毒责任单位的60%以上,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疆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致病菌分布,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新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8—2021年共监测病例30 115例,其中男性14 945例,女性15 170例;报告病例以第三季度最多,共10 475例、占34.78%;年均发病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高60.50/10万,和田地区最低10.22/10万;报告病例数以0~5岁年龄组最多(6 442例、占21.39%),病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25.4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98.45%;可疑暴露食品中水果及其制品占比最高25.76%,可疑进食场所中家庭占比最高72.90%。共采集标本8 393份,检出阳性909株,检出率10.83%;检出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高32.41%,哈密市最低1.78%;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6.61%,副溶血性弧菌连续4年未检出。结论 2018—2021年新疆各地区(州、市)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第三季度,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家庭是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应继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数据.结果 2014-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学生食源性疾病病例14799例,其中住院病例1277例,平均发病率为60.505/10万,平均住院率达8.629%,无死亡病例报告.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每年10-12月出现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6~12岁为主,主要病源食物为肉类及其制品.结论 广东省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鸟类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关系作尝试性探讨。全省可作为有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宿主或携带者的脊推动物133种,其中鸟类34种,占全省鸟类564种的5.32%,占全省动物宿主总数的25.56%,仅次于啮齿动物宿主(38.35%)。鸟类可作为鼠疫等7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是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疾病的主要宿主,它染疫后通过飞行迁徙将病原体做远程转移,可能使疫区扩大或形成新的疫源地。因此鸟类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然而甘肃对鸟类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甚少。本文目的在于引起重视,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甘肃省各级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相关科室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简称知信行)现状,为提高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3—5月,选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采用问卷形式开展调查,知信行得分满分以10分赋值。结果 共调查237人,获有效问卷220份,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相关的知信行正确率分别为55.83%、92.80%和77.78%,得分分别为(6.26±0.11)分、(9.28±0.08)分和(8.43±0.1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β=0.391,95%CI:0.165~0.618)和参加工作年限(β=0.467,95%CI:0.102~0.831)均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甘肃省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监测态度积极,但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监测行为。  相似文献   

7.
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至50%。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种类,掌握腹泻患者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病因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白银市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网络报告的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病例样本925份,检出病原菌202株;其中沙门菌19株、志贺菌13株、副溶血性弧菌46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24株,检出诺如病毒81株,细菌检出率21.8%、病毒检出率16.7%;不同季度(x2=23.692)、不同年度(x2=96.580)5种病原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控知识宣传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汝庆 《内科》2008,3(5):739-74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美国每年有CAP患者300万-560万例,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美元,特别是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的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CAP面临许多新问题。正确地选择抗菌药物对CAP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CAP常用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引起甘肃省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污染途径和影响健康的饮食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白银市食源性疾病发生事件、报告病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等监测数据,获得白银市主要危险食品、污染途径和威胁健康的饮食行为。结果 2013—2017年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数中各类致病食品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7,P0.05),占比最多到最少的趋势基本一致;食源性疾病病例和主动监测致病微生物阳性的水果类食品中,检出致病菌较多的水果为西瓜(35.03%,36.74%)、桃子(21.81%,13.58%)、葡萄/草莓(9.64%,11.89%);主动监测和致病菌监测均检出致病菌,致病菌检出率高的食品,主动监测时检出率依然较高。结论引起白银市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是水果类及其制品,以西瓜和桃子为主;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部分居民存在影响健康的不洁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菌株及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可产生巨大危害,估计美国每年约有六百万到八千万病例,约五百到九千人死亡,经济损失约为五十亿美元。有的食源性疾病看似温和,但后遗症可能是很严重的,例如:沙门氏菌可引起败血症;非伤寒沙门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可引起Arthritis反应;弓形体病是先天性畸形的主要致病因素等。在常见的病原菌中非伤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食源性疾病病原感染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方案采集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和粪便标本,依据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分型和病原鉴定。结果 2013—2014年474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检出志贺氏菌12株、沙门氏菌4株、大肠埃希氏Ο175菌1株,发病人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5);以成人居多,不同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8,P0.05);临床诊断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不同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P0.05);不同疾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第三季度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季度,不同季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2,P0.05)、病例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05)。结论武威市食源性疾病检测病原主要为志贺氏菌,应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卢俊  段凤英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4):1841-1844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各种病原体的构成及非典型病原体所致CA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成人CAP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肺炎衣原体IgM抗体及军团菌IgG抗体)和痰液细菌分离培养检测患者的病原体。分析CAP病原体的构成。选取31例(占27.4%)由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CAP患者为观察组,46例(占40.7%)细菌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24例(21.2%)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后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4例(12.4%)、流感嗜血杆菌9例(8.0%)、肺炎衣原体7例(6.2%)、大肠埃希菌2例(1.8%)、军团菌1例(0.8%)、卡他莫拉菌1例(0.8%)。有6例患者(5.3%)为非典型病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以干咳(P〈0.05)、咳白黏痰(P〈0.01)、胸闷、气促(P〈0.01)多见;观察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的患者较多(P〈0.01,P〈0.05);观察组的胸部X线片表现以斑点状或斑片状阴影为主(P〈0.05),双肺纹理增粗明显(P〈0.05),多叶浸润比例高(P〈0.05)。结论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是CAP的主要病原体。对有这类表现的CAP患者要及早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军团菌抗体以期及早明确诊断,抗生素治疗上首选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14.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一直是人类生命的巨大威胁,虽然呼吸道疾病诊断手段和病原体检测方法不断进展,高效抗生索不断问世,由于引发和加重肺病易感因素增加,使得肺炎虽然是常见病,但问题却非常严峻。临床试验显示,CAP治愈率接近80%,但不超过90%,死亡率在4%~14%之间,近几十年来无明显变化。CAP治疗强调“适宜时间”即就诊后尽快(6h内)接受抗感染治疗,而不等病原体检验结果,先进行的经验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是有效的,然而在住院患者还有约10%~25%预期时间内无好转,另有1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肺炎,成为临床诊疗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老年和中青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与中青年同类病变的进行比较。方法 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老年院内肺炎67例,分析其病原分布及临床特点,并与67例青壮年组肺炎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肺炎的病原体中细菌31例(46%),支原体或衣原体6例(9%),病毒感染7例(10%),结核9例(13%),其他少见病原体或不明原因14例(22%)。而青壮年组的病原分布为:细菌47例(70%),病毒感染10例(15%),结核10例(15%)。老年组临床特点主要是基础疾病多、诱发因素多、住院时间长、合并用抗生素显著多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 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分布和临床特点与青壮年肺炎不同,掌握老年院内肺炎的特点有助于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6-2019年眉山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9年眉山市网报数据,对眉山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016-2019年眉山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6 662例,每年以三、四季度报告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3.11%和35.17%。小于3岁人群病例所占比例最高(20.08%);其次是大于65岁人群(14.97%),第3位是25~35岁人群(11.60%)。职业分布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43.10%),其次是散居儿童和学生(21.06%和10.21%)。可疑暴露食品最高的是肉与肉制品(24.68%),其次是水果类及其制品(20.22%);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3.29%),其次是餐饮服务单位(11.84%)。结论眉山市食源性疾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感染的重点人群主要为农民和散居儿童,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进食场所主要是家庭。  相似文献   

17.
李健  赵仲堂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6,22(11):1082-1083,1047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以高热、低血压、出血、少尿和多尿等肾功能损害为特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亚、欧、非、美、澳五大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病例发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和东部,近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HFRS在我国分布广,发病多,病死率高,发病数占全世界的90%左右,我国除青海、新疆未发现HFRS病例外,其余各省均曾有过报告。  相似文献   

18.
伯氏疏螺旋体(Borrell’abundorferi)是蚂媒疫源性疾病一莱姆病的病原体,侵人机体后可造成多器官系统受损,患者早期可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流感样症状,晚期可导致心肌炎、关节炎及神系统严重病变,重者可危及生命。自1975年首例患者确证以来,莱姆病已成为美国最为常见的蚂传播性疾病,随着欧洲亚洲的中国、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病例报道日益增多,莱姆病已作为世界性卫生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及预防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于莱姆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其中血清学检测以其…  相似文献   

19.
巴甫洛夫斯基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理论总体上的概念分为三个部分,既结构(自然疫源地的各要素)、功能(病原体的保存机制)以及自然疫源地生态系(各生态系统间的关系)。60年的历史该理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虫媒动物病为基础发展而来。认为病原体、媒介和宿主动物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既三位一体学说。疾病的疫源性与病原体在地理生态系中的循环相关;第二个阶段认为并不是在任何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媒介都作为必要要素之一,既非虫媒性传染病类型。但是其疫源性还是与病原体在动物间不间断的循环相关;第三阶段该理…  相似文献   

20.
莱姆病传播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该病广布全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例30万人左右,美国2000年报道43个州发病17621例(CDC,2001),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估计每年也有万余病例,1992年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其危害性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