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4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影像学等手段,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年龄、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治疗方案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而≤60岁的患者为18.75%;受照剂量大于50Gy后,患者的发生几率为76.92%,受照剂量小的患者为33.33%;照射野面积120cm2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12.12%,照射野面积小的患者为6.25%。联合放疗后的发生几率为33.33%,显著高于非联合放疗15.79%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和联合化疗与否等因素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4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影像学等手段,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年龄、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治疗方案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60岁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35.29%,而≤60岁的患者为18.75%;受照剂量大于50Gy后,患者的发生几率为76.92%,受照剂量小的患者为33.33%;照射野面积〉120cm2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为12.12%,照射野面积小的患者为6.25%。联合放疗后的发生几率为33.33%,显著高于非联合放疗15.79%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和联合化疗与否等因素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血清KL-6在放射性损伤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  王东  刘颖  张波 《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23-125
目的讨血清KL-6(Krebs Von den Lungen-6)在放射性损伤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监测了30名接受放疗的肺部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KL-6的动态改变。结果名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血清KL-6水平即显著升高,并呈现肺部病变范围越广泛严重者,血清KL-6水平越高的倾向。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和肺部影像的改善,血清KL-6水平逐渐下降,少数患者血清KL-6持续较高水平,肺部影像学则表现为较广范围的肺间质纤维化。结论肺部恶性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血清KL-6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利于较早预知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肺损伤10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东  张新根 《江西医药》1998,33(4):205-207
分析我院103例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7.4%。急性放射性肺炎多在放疗后2m内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于中后2m开始形成,4 ̄5m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疗不仅作为单一的治疗手段 ,且常作为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术中放疗亦日渐增多 ,并常与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因此放疗后的并发症愈加常见 ,本文就放射性肠炎诊治作一综述。1 概念放射性肠炎 (enteritisofradiotherapy)是腹腔腹膜后和盆腔的恶性肿瘤接受放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1] 。若发生在放疗期间或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的肠道损伤称为急性放射性肠炎。若症状持续 3月或以上则为慢性放射性肠炎。2 发病率肠道的放射性损伤决定于放疗剂量与照射时间。不论何种放射源在 5周内照射量超过 50GY时约 8%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现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绝大多数乳腺癌术后均需做放射治疗。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腺癌病人生存期的延长 ,放疗后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就显得愈来愈明显 ,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放射性肺炎。1996年 11月至 1997年 9月 ,采用传统的设野方式 ,放射性肺炎发生较高。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8月 ,笔者对乳腺癌放疗病人采取改变照射野的方式 ,并积极防治 ,使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下降 ,现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 ,年…  相似文献   

7.
清燥救肺汤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清燥救肺汤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针对性的常规放疗和放疗后激素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d,治疗组用清燥救肺汤加味辨证治疗,共2个月,分析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放疗1个月、2个月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放疗2月后较放疗1月后比较,治疗组上升率与对照组则上升率有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清燥救肺汤能降低放射性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的研究,加以推广,成为防治肺癌放射性肺炎预防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肿瘤患者胸部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4例患者在观察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激素(地塞米松)外,再加盐酸氨溴索60 mg,bid;对照组64例,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激素(地塞米松),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肿瘤患者胸部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68例未手术的肺癌患者,KPS评分≥80分,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检查肺功能主要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Gy。2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其中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FVC在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0级(44例)和Ⅰ+Ⅱ+Ⅲ+Ⅳ级(24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和DLCO在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的0级(44例)和Ⅰ+Ⅱ+Ⅲ级+Ⅳ级(24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0,V30及平均肺密度(MLD)值越大,放射性肺炎程度越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DLCO水平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FEV1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V20,V30及MLD可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降低宫颈癌放疗后膀胱放射性损害的发生率。方法 :对 1995年~ 1999年收治的 6例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进行分析 ,其中并发膀胱癌 2例 ,膀胱颈纤维化 1例。结果 :放射性膀胱炎经停止放疗 ,对症处理后治愈。 1例膀胱颈纤维化者 ,行永久性膀胱造瘘 ,2例膀胱癌中 1例死亡 ,1例行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结论 :放疗可引起膀胱炎、膀胱癌及其它损害 ,因此行宫颈癌放疗时 ,应注意保护膀胱 ,减少照射所导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2次/d。两组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前后两组血浆TGF-β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2、2.76,均P<0.01);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5.48%,高于治疗组的28.13%(χ2=5.16,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联合维生素C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1年6月42倒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纽单纯放疗22例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64—70Gy/6—7周;治疗组汉防己甲素、维生素C联合放疗20倒,放疗同时应用汉防己甲素片、维生素C。观察两组的近期及2年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结论:汉防己甲素联合维生素C能降低放射性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局部晚期癌症需要盆腔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白英汤保留灌肠30min,每日1次;对照组每日放疗结束后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1次,腹泻次数较多时给予抗生素加激素,适当补液。放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直肠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白英汤保留灌肠可减少盆腔部位放疗Ⅱ度、Ⅲ度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喉癌放射性损伤,降低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自放疗首日开始,分别于放疗前1 h、30 min将奥克喷均匀喷在照射野皮肤上,并超出放疗范围3~5 cm,自然干燥后立即放疗,放疗结束马上再次喷奥克喷,3次/d,放射治疗结束后继续应用奥克喷7~10 d;对照组整个放疗期间未用任何药物保护。观察两组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克喷可有效预防喉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损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射性脑病的诊治方法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本文对收治的3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后若干年,出现多颅神经障碍、颅内高压、偏瘫或四肢运动感觉障碍,经CT检查确诊,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支持疗法有一定疗效。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脑部症状应考虑放射性脑病,CT检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与支持疗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放疗50~60Gy,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和放射性肺炎相关。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用药护理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化疗和放射性肺炎相关,P值分别为0.013和0.009,多因素分析仅显示V5和放射性肺炎相关。经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症状,80%患者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计划。结论加强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使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尹国玲  武建军  朱瑜  蔡敏  王威威 《中国药房》2011,(12):1090-109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实行根治性放疗的89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组(46例)和单纯放疗组(43例)。2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根治性放疗(体外照射+腔内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放疗期间静脉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每次20mL,用200mL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60min内静脉滴入,滴完25min内进行常规放疗,每天1次,每周5次,至放疗结束;单纯放疗组仅常规放疗。结果:联合用药组Ⅰ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0.87%,Ⅱ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35%,未见Ⅲ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单纯放疗组Ⅰ、Ⅱ、Ⅲ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分别为58.14%、30.23%、4.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单纯放疗组平均放疗总时间分别为45.4d和50.1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3个月时,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8%、72.1%,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且不影响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赵常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23-524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确诊的25例放疗后肺损伤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发生率和治疗方法。结果 25例患者发生了放射性肺损伤,其中1级6例(24.0%),2级9例(36.0%),3级7例(28.0%),4~5级3例(12.0%)。分别给予休息不予药物治疗、镇咳改善症状、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联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辅以吸氧、止咳治疗等治疗方法,2例患者死于放射性肺损伤,余治疗有效。结论正确诊断和分级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纠正放射性肺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西黄胶囊预防食管癌患者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科确诊为食管鳞癌的初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黄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吞咽疼痛时间、进食困难消失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放疗3周及放疗结束1周后,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明显延长[(18.1±2.0)d vs.(16.9±2.6)d]、持续时间明显降低[(43.2±4.5)d vs.(45.5±3.9)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7.5%vs.5.0%);观察组患者吞咽疼痛时间、进食困难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西黄胶囊对预防食管癌患者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显著,不仅可以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还可以延长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云南白药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秀玲  潘琳  姚彪 《贵州医药》2010,34(8):739-740
放射性皮肤反应与损伤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研究表明,皮肤单次剂量受照5Gy就可形成红斑,30~40Gy可形成湿性反应。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同时因治疗中断还会降低放疗的生物效应。为了减轻其症状,不延误治疗,我们应用云南白药粉对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