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在鼻腔填塞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1-08行鼻腔填塞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术后常规给予氯诺昔康8mg(2m1)静脉注射,一日两次;②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ml静脉注射,一日两次,其他治疗均同治疗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分别于术后3、6、12、24及48h对患者术后鼻部头部胀痛程度及术后24、48h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鼻腔填塞术后鼻部头部胀痛程度、夜间睡眠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氯诺昔康在鼻腔填塞术后的短期使用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均属高发,对于频繁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现在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术(剥离术)和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电切术)。选择我科于2010—01-2013-01期间收治的18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分别采用剥离术和电切术,比较2种术式术中、术后的不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鼻息肉是嗅觉障碍的常见原因,但临床往往重视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而忽视嗅觉障碍的存在,我院2000-01—2007—12收治的80例(149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障碍不能恢复,现就原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因素对慢性鼻-鼻窦炎(CRS)内镜鼻窦手术(ESS)疗效的影响。方法:术前对115例患者进行变态反应性因素血清相关指标测定:血清总IgE浓度、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半定量检测、血清ECP浓度;进行症状与生活质量调查:VAS、SNOT-20、SF-36问卷调查;并进行LundMackayCT系统评分及海口标准分型分期。实际随访ESS术后1年以上患者74例,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术后疗效评定海口标准、Lund—Kennedy内镜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进行VAS、SNOT-20、SF-36问卷调查。结果:血清总IgE浓度增高者术后VAS评分改善低于不增高者(P〈0.05)。术前海口分型Ⅱ、Ⅲ型患者中血清总IgE浓度增高者手术有效率、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较不增高者差(P〈0.05)。3种及3种以上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阳性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较3种以下阳性患者差(P〈0.05)。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强阳性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SNOT-20评分较无强阳性患者差(P〈0.05)。ESS术后有效患者的血清ECP浓度显著低于无效患者(P〈0.05)。血清ECP浓度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成正相关(r=0.49,P〈0.05)。术前海口分型Ⅱ、Ⅲ型患者中,血清ECP浓度增高的患者手术有效率、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改善较血清ECP浓度不增高者差(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因素对CRS患者主客观疗效有-定的负面影响作用。血清总IgE浓度增高与血清ECP浓度增高在伴鼻息肉的患者中提示手术疗效不佳。本研究为CRS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突根治术后术腔填塞物的选择,对于创面的止血和愈合有较大意义。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减少鼻腔出血,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鼻腔创面愈合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2008-01—2008-12我们将40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应用碘仿纱条和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填塞乳突根治术腔,观察Sorbalgon藻酸钙敷料代替碘仿纱条用于填塞乳突根治术腔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处理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收治的10例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治疗颅底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鞘瘤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胆脂瘤1例。结果8例患者完整切除肿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中鼻腔内肿瘤切除,颅内肿瘤残留,术后辅助化疗,肿瘤控制;1例神经鞘瘤术中瘤体出血,肿瘤残余。术后1例胆脂瘤患者出现术侧眼干、面部感觉减退,4个月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41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是处理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面神经减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面神经减压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5例外伤性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Ⅳ-Ⅴ级)患者行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面神经减压术。结果5例行颞骨高分辨CT扫描均显示颞骨骨折,3例显示颅中窝底突起的骨碎片,流泪试验均为阳性。术后随访1-2年,2例面瘫Ⅳ级、2例面瘫Ⅴ级患者完全恢复,1例面瘫Ⅴ级患者恢复至Ⅲ级。结论根据颞骨高分辨CT扫描和流泪试验判断面神经损伤的部位以选择手术进路,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适于面神经全程减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行鼻内镜术的1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作为分组依据,将复发的48例患者纳入复发组,将未复发的124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其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度。选取2019年1—7月行鼻内镜术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预测模型的临床验证。结果 单因素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SAS评分与术后复发均有相关性(P均<0.05);患者行鼻内镜术后复发的概率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该模型的临床验证显示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3.33%,预测正确率为91.25%。结论 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SAS评分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构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Med—ELCombi40+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检测阈值(THR)、最大舒适阈(MCL)、动态范围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其对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的20例植入Med—ELCombi40+人工耳蜗患儿,对术中、术后1、3、6、12、24、36个月的电极阻抗值,以及对应时间点的THR、MCL值、动态范围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总体而言,各电极阻抗值术中检测最低,术后1个月时电阻较术中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个月时电阻略有下降(P〈0.01),随后蜗顶组和中间组电极电阻基本趋于平稳,但蜗底的电极电阻呈逐年升高。各电极通道THR值基本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MCL值术后早期呈显著上升(P〈0.05),但第2年起趋于平稳。蜗底组电极的动态范围术后早期呈上升,但1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各组电极电荷量术后3个月升高显著(P〈0.05),术后1年起趋于稳定(P〉0.05)。电极电阻与动态范围的相关性较THR值、MCL值高,且呈负相关。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电极电阻与术后3年时的动态范围呈强负相关,均以蜗顶组最明显(r=-0.618,r=-0.636,均P〈0.01)。结论:电极电阻的变化规律会因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异,测定电极阻抗值能有效评估人工耳蜗刺激电极状态;术后电极THR、MCL值与电极电阻的关联性小,可能受众多因素影响所致,但电极的动态范围与电阻呈负相关;术后3个月或6个月时的电极电阻具有预测动态范围大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及其周围区域肿瘤的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05年5月间手术的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根据术前肿瘤性质、大小、位置、听力功能、面神经功能以及后组脑神经功能,分别采用乳突与颈部联合进路(4例)、不移位面神经的颞下窝进路(9例)、移位面神经的颞下窝进路(11例)以及颞下窝进路联合耳蜗进路(8例),分析术后功能保存情况。术中均使用脑神经监护仪,术后均复查CT或MRI。结果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其中副神经节瘤13例、神经鞘膜瘤10例、脑膜瘤2例、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黏液软骨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胆固醇性肉芽肿1例,随访时间3~60个月。26例肿瘤全切,5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死亡2例。5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并发颅内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2级13例,3~4级12例,5~6级7例;术后3—60个月随访面神经功能1—2级23例,3—4级7例,5—6级2例;术后听力较术前改善4例、不变10例、减退11例,丧失7例;术后9例无后组脑神经症状,11例出现暂时性麻痹,12例出现永久性麻痹但1—3个月后10例代偿,2例未代偿。结论采用不同手术进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可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维持可接受的生活质量,手术技术及熟悉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5年行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并行喉功能重建18例,其中声门型癌12例,声门上型癌6例。采用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式(CHEP)11例;气管.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式(TCHEP)1例;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式(CHP)6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拔管,拔管率100%。CHEP术式,拔管时间为14~18d,平均15d;TCHEP术式,拔管时间20d;CHP术式拔管时间18—25d,平均21d。全部病例术后恢复呼吸及发音功能,保留会厌(CHEP,TCHEP)术式,短期误咽发生率为41.6%;切除会厌的CHP术式误咽发生率为100%。按术后8周评价,保留会厌者均无误咽,而切除会厌者误咽发生率占33.3%。术后随访,3年生存率88.8%,5年生存率75%。结论根据喉癌发生的部位和累及的范围选择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采用不同术式和重建方法,既能良好地保留喉功能,又能完整地切除喉肿瘤,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神经(FN)与前庭神经鞘膜瘤(VS)空间位置对于术后FN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1例单侧VS患者,采用扩大迷路径路显微全切除肿瘤,观察术中FN-VS空间位置,分为4型:第1位置为FN位于VS前方,第2位置为FN位于VS前上方,第3位置为FN位于VS上方,第4位置为FN位于VS后方。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法评价患者术后7、30、90、180d的FN功能。结果:术中FN解剖保留率达98%,术中发现FN—VS空间位置有43%为第1位置,33%为第2位置,24%为第3位置,未发现第4位置。术后180d 73%FN功能良好,且随VS直径增大,术后FN功能良好率递减。FN—VS空间位置与术后FN功能呈显著相关,第1位置至第3位置术后FN功能良好率呈递减关系。结论:术中FN解剖保留率并不平行于术后FN功能良好率,VS直径与术后FN功能良好率相关,而FN—VS空间位置能够预测术后FN功能良好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伴颈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术后术腔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2013-06-2014-06期间我科不伴颈侧清扫的88例甲状腺切除病例,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42例,甲状腺腺叶加对侧部分切除术17例,甲状腺全切术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2014-01-2014-06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5例外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对术后切口的恢复进行对比。结果: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后出现少量术腔积液,余均未出现术后积液。术后切口的恢复与外院手术组比较,更符合美容原则。结论:对于不伴有选择性颈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按解剖层次精细操作,术中配以电刀、双极电凝和超声刀的联合应用,彻底止血,这类手术术腔大部分是可不放置引流,同时能增加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方法治疗V型斜视。结果V型外斜视12例采用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原在位平均-5°,向上平均-15△,向下平均-8△,采用下斜肌部分肌除术8例,术后原在位平均-5°,向上平均-10△,向下平均-5△。V型内斜视8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术后原在位平均+5°,向上平均+8△,向下平均+16△,采用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原在位平均+10°,向上平均+8△,向下平均+10△。结论V型斜视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直肌附着点移位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序贯治疗前后,夜间低氧血症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中重度OSAHS患者检测低氧血症指标及血清TNF-α浓度后予以手术治疗。其中,27例患者先后行鼻平面手术和口咽平面UPPP,11例行UPPP,6例鼻平面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血清TNF-α浓度及低氧血症指标,仍异常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6个月后复查。另选择38例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等均相匹配者作为对照。结果①OSAHS患者清晨与睡前血清TNF—α浓度变化值与低氧血症各指标密切相关;②OSAHS组患者术后6个月低氧血症指标仍异常者,TNF-α浓度变化值与低氧血症各指标相关性密切;③术后6个月低氧血症指标仍异常者,CPAP治疗6个月前后,低氧血症指标与TNF—α浓度变化值已无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清晨与睡前、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NF-α与低氧血症参数间存在相关性。术后联合CPAP的序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TNF-α浓度和低氧血症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效果。方法通过对2010.1—2016.10在我科住院的25例V级搏动性耳鸣患者,查颞骨薄层CT提示乙状窦壁与乳突气房间隔薄弱、或者乙状窦外壁菲薄、缺损,入院后均行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治疗,评价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治疗搏动性耳鸣效果。结果 25例患者中21例耳鸣患者均为女性,4例为男性;其中右侧18例,左侧7例;年龄25-60岁,中位数42岁,病史6月-6年,有2年以上高血压病史7例,腔隙性脑梗塞病史5年1例,施行耳后肌骨膜瓣乙状窦窦壁修补术后,23例术后即刻治愈,搏动性耳鸣完全消失,2例耳鸣响度明显减弱,术后6月、12月电话随访此2例病人耳鸣时有时无,响度≤II级,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没有复发或加重病例。结论耳后肌骨膜瓣修补乙状窦窦壁治疗搏动性耳鸣简单有效,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小,创伤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但需术前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17.
我科2001—05—2011-08对16例复发性第二及第三、四鳃裂瘘管(或囊肿)患者行功能性颈清扫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蝶窦病变的CT形态学变化,以通过CT指引行蝶窦开窗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98例蝶窦良性病变术前CT影像的特点,总结三种不同鼻内镜手术径路治疗蝶窦良性病变的效果。98例中, 64例行鼻腔-嗅裂径路(上鼻甲-蝶窦自然口-蝶窦),24例行Messerklinger径路(前筛-后筛-蝶筛板-蝶窦),10例行Wigand径路(中鼻甲切除或外移-后组筛窦-蝶窦前壁-蝶窦)。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蝶窦开窗处引流通畅,症状均完全控制,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鼻窦CT可以很好地指引蝶窦开窗术,三种手术径路均微创、安全、有效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经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t检验了解术后疗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预后的诸因素。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是否伴有鼻息肉、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坚持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最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强调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后随访和鼻腔清理,鼻内糖皮质激素、黏液稀化剂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2月-2005年12月对25例下咽癌施行了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喉功能恢复及肿瘤的完整切除,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收集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入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下咽癌患者25例,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37岁—77岁平均57岁。术前和术后病理检查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