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上皮防御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上皮防御屏障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TI预处理组及UTI治疗组,后3组再按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3、6和12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采用改良的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预处理组在CLP前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25 kU/kg,治疗组在CLP后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50 kU/kg.分别于CLP后3、6和12 h活杀大鼠,取回肠黏膜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黏膜防御素-5(RD-5)和肠三叶因子家族3(TFF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肠绒毛顶端上皮脱落,固有层崩解,毛细血管出血和溃疡形成,UTI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能显著减轻上述改变.模型组RD-5和TFF3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TI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能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P<0.05或P<0.01);预处理组CLP后12 h较治疗组升高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脓毒症时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受损,UTI对其有保护作用,从而遏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LTI)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潘氏细胞防御素5(rat defemin-5,RD-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预处理组及治疗组(n=15).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预处理组在CLP前2h经尾静脉注射UTI 25 000 U/kg,治疗组在CLP后2 h经尾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于模犁建立后12 h取回肠黏膜,观察其病理改变并以RT-PCR法检测RD-5 mRNA的表达.数据以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RD-5 mRNA在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5),预处理组及治疗组较脓毒症组有明显升高(P<0.05),预处理组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RD-5mRNA表达明显下降,乌司他丁可显著上调其表达,保护肠黏膜,预防用药较治疗给药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11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备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术后1、6、12、24、48 h活杀10只动物,留取肺组织,检测iNOS活性、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iNOS活性(U/mg)在染菌后1、6、12、24 h(分别为12.57±3.20、22.17±7.29、19.73±6.23、14.37±3.7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9±1.87,均P<0.01);血必净组6、12、24 h iNOS活性(分别为14.97±3.48、15.15±5.46、10.28±4.13)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肺组织NO含量(μmol/g)在染菌后1、6、12、24、48 h(分别为14.53±3.82、31.52±7.01、41.32±7.28、32.82±5.42、24.82±6.0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4±1.48,均P<0.01);血必净组肺组织NO含量在12 h、24 h(分别为30.93±5.19、25.25±4.67)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均P<0.01).模型组肺组织MPO活性(U/g)在染菌后1、6、12、24 h(分别为1.21±0.32、2.11±0.28、2.05±0.24、1.07±0.36)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5±0.18,均P<0.01);血必净组MPO活性在6 h、12 h(分别为1.69±0.47、1.37±0.42)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明显下调(均P<0.01).染菌后24 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血必净组大鼠肺损伤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iNOS和NO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治疗能显著下调肺组织iNOS活性及NO生成,减轻创伤弧菌感染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巨噬细胞抗体表达的变化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150只,分成脓毒症组、血必净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模型标准是发热、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和白细胞总数改变.血必净组大鼠术前12 h、术后腹腔内注射4 mL/kg血必净,1次/12 h,共3 d;其余两组大鼠同时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三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变化和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并运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小肠黏膜多为基本正常黏膜,12 h,24 h,48 h,72 h脓毒症组、血必净组大鼠肠道黏膜出现病变;脓毒症组病变较血必净组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9.732,P<0.01).在0 h三组小肠黏膜巨噬细胞抗体的表达数基本一致,12 h,24 h,48 h,72 h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较C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0.13,P<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血必净注射液可部分保护肠道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味黄连解毒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核转录因子-kB(NF-kB)、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通路的影响,以及对损伤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5只)、中药组(15只).通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法复制MODS大鼠模型.中药组灌胃加味黄连解毒汤25ml/kg;对照组、模型组则灌胃生理盐水,12h1次.于制膜12、24、48h观察外周血、小肠、心脏组织一氧化氮(NO)系统及NF-kB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2h时血清NO(umol/L)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kU/L)即明显升高(NO:167.16±15.10比82.35±11.40,iNOS:10.20±1.20比5.48±1.16),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明显减少(10.40±1.87比13.08±2.68,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12h时NO(113.14±10.08)、iNOS(6.52±0.85)即明显降低,cNOS(13.63±1.46)明显升高(均P<0.05).模型组小肠、心脏组织NO和iNOS明显升高,cNOS明显降低;中药组NO和iNOS明显降低,cNOS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小肠偶见NF-kB表达阳性细胞,心脏组织中几乎无NF-kB表达;模型组小肠及心脏组织可见NF-kB阳性细胞;中药组小肠NF-k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心脏组织未见明显降低.结论 加味黄连解毒汤能有效改善MODS大鼠器官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表达从而减轻促炎介质及iNOS过度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受损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2只大鼠。乌司他丁组实验前15min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对照组、脓毒症组于上述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6、12、24、48h大鼠尾静脉采血测定TNF-α、IL-6的质量浓度;留取肠组织行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ax、Caspase-3凋亡蛋白检测;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内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质量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乌司他丁组比较,P0.05),而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高,但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脓毒症组肠黏膜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组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脓毒症组肠上皮及毛细血管基底膜肿胀、细胞间紧密连接明显开放增宽,中性粒细胞侵润,肠黏膜细胞绒毛倒伏及脱落、线粒体肿胀及空化,而乌司他丁组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高炎症状态,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对肠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制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对脓毒症大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 d和2 d经尾静脉注射三氯化钆(GdC13)去除KCs.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LP组)和GdC13组(CLP+GdC13组).各组动物于术后24 h处死.检测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毒素(ET)、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提取肝组织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ET-1、eNOS、iNOS及HO-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大鼠血中ALT、AST、ET、ET-1及NO水平显著升高(P<0.05);去除KCs后,脓毒症大鼠血中ALT、AST、ET、ET-1及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大鼠肝组织ET-1、eNOS、iNOS及HO-1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去除KCs后,肝组织中iNOS及HO-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KCs在脓毒症时肝脏的微循环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UTI组,每组35只.UTI组于制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UTI 20 kU/kg,12 h注射1次,连用3 d.3组分别于CLP后1、3和7 d各活杀5只大鼠,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浆HMGB1水平;余下的20只大鼠观察术后1、3、7 d死亡率.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术后1、3和7 d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UTI组各时间点血浆HMGB1水平较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术后1 d、3 d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UTI组大鼠术后3 d和7 d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脓毒症组[3 d:30%比70%,7 d:50%比85%,P均<0.05].结论 UTI能显著抑制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释放,对脓毒症具有较长时间的"治疗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为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肠道的炎症反应、黏膜破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腹部开放伤+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B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灭菌注射用水(16 mg/kg)(n=10);C组: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黄体酮治疗(16 mg/kg)(n=10).建立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模型;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1、6、12 h皮下注射黄体酮16 mg/kg,16 h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肠道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肠道黏膜TNF-α、IL-6浓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TUNEL法检测肠道黏膜凋亡细胞.结果 B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及肠道黏膜病理损伤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小肠组织TNF-α和IL-6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0.01).B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P<0.01);C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比较B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黄体酮能够有效抑制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大鼠肠道黏膜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结构,减少肠道黏膜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黏膜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夹闭肠系膜上动脉致小肠缺血1 h,再灌注2 h,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UTI组,假手术对照组仅开腹,UTI组于缺血后经颈静脉缓慢泵入UTI(5万单位/kg),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于各于再灌注后2 h检测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观察肠黏膜组织学改变并评分。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小肠黏膜和血液中抗氧化酶活力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UTI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小肠黏膜和血液中抗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光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组小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重于UTI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减少小肠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释放,对肠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