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腹产患者切口及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紫色色杆菌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 ,2 4岁 ,妊娠临产 ,因胎膜早破、妊高症伴前置胎盘行剖腹产术。术后第 4天 ,病人开始畏寒、发烧 ,体温 3 8℃。实验室检查 :WBC 10 .3× 10 9/L、N 0 .9,L 0 .10。阴道见浅红色恶露 ,有臭味。患者述切口疼痛 ,切口中央处可见一 3cm× 3cm硬块 ,压痛明显。切口愈合差 ,伴有分泌物。无菌法取阴道及切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均分离出紫色色杆菌 ,患者经抗炎及其他对症治疗 ,痊愈出院。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将阴道及切口分泌物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 ,经 3 5℃、2 4h培养 ,均长出紫色、圆形、略凸起 ,光滑、湿润、有 β溶… 相似文献
2.
从心血标本中培养出一株紫色色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一株紫色色杆菌.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2001年9月9日,人住攸县中医院.患儿因发热2 d伴腹痛呕吐,体温40℃,呼吸急促,肺呼吸音粗,腹肌紧张,右下肢小腿外侧处有2em×2 cm小溃疡,WBC 21.2×109/L,N 0.88,L0.12,诊为败血症收住院,次日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T 36.5℃,P 56次/min,BP 9/4kPa,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心血细菌培养,检出紫色色杆菌. 相似文献
3.
紫色色杆菌致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与土壤中,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腹泻、局部红肿、多种器官感染和败血症,但属罕见菌株。人类感染“紫色色杆菌”个案十分罕见,病死率极高。若细菌进入血液,导致休克,可在短时间内致命。紫色色杆菌产乍的HCN与细胞色素aa3结合,造成呼吸链中断,患者迅速死亡。我院在1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该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由于医学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常见细菌所致败血症已明显减少。而罕见细菌或一些非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则时有报道,且死亡率较高。成都军区总医院2005年收治1例紫色色杆菌败血症患者,现将其诊疗经过及文献复习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我科细菌室于 2 0 0 2年 4月 8日从一患者血液检出一株蜡样芽胞杆菌 ,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 女性 ,42岁。以发热待查入院。患者 3d前以不明原因出现低热 ,体温 3 7~ 3 9℃ ,每天以下午为甚 ,发热时伴头痛、咳嗽。实验室检查 :Hb10 7g/L ,RBC3 .7× 10 1 2 /L ,WBC4.3× 10 9/L ,N0 .88,L0 .12。尿常规 :蛋白 (+ + ) ,红细胞 (+ + + ) ,白细胞少量。患者于第七天从血培养中检出该菌。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痊愈出院。2 检验方法与结果2 .1 培养基 对氨基苯甲酸肉汤 (上海市医化所成品 )。2 .2 检验程序 在患者发热期采取静… 相似文献
8.
从肺心病患者痰中分离出1株产紫色水溶性色素的铜绿假单胸菌。通过对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底物用试验及药敏试验等共90个性状的观察和试验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化脓性中耳炎的反复感染,久治不愈,一直是耳科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这可能与中耳解剖结构复杂、引流不畅有关,但中耳分泌物中细菌的菌种和毒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素。特别是多种病菌复合感染是治疗困难的因素之一[1],其中厌氧菌的致病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有人发现久治不愈者,取中耳脓液做细菌培养而无菌生长约占10%~35%,故推测致病菌为厌氧菌[2,3],并认为其感染多为无芽胞厌氧菌引起。无芽胞厌氧菌为人体寄生数量很大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皮肤、口咽、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等处,一旦条件适合,便会引起感染。临床常见有软组织、口腔、… 相似文献
14.
病人发热两月余,曾无规则用药,病情时好时坏.2003年6月19日,该患者因发热、心慌、乏力来我院就诊,以室间隔缺损收住入院.入院时体温40.3℃;脉搏102次/min;血常规:WBC 10.6×109/L,N 0.84,L 0.16;X线示左心室扩大.入院后抽取5ml静脉血作细菌培养,同时给予头孢噻肟钠抗炎治疗.培养结果为孤独肠球菌.据药敏试验继续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病人体温开始下降,最后降到正常.复查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分析各种感染部位脓液及分泌物标本病原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接种标本与血平板上获得纯培养后在MicroScanWalk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同时对检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536份脓液及分泌物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细菌350株,分离率65.3%,占前五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结论:脓液及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群分布主要为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中MRSA占有55.6%,MRCNS占51.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中ESBLs36.5%.细菌耐药性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应重视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小儿普外科收治的172例穿孔性阑尾炎术中抽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1],其中163例脓标本培养阳性,均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72例标本中163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94.8%,其中混合感染5例,感染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舒普深、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依次为73.3%、71.5%、97.3%、57.3%、80.1%。结论: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较多见,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脓液培养及药敏分析作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阑尾周围脓肿穿刺时抽取脓液的细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 .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治疗的12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脓肿穿刺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其结果 .结果 患者的脓液标本中有101例检出细菌,检出率为78.9%,分离到的菌株共84株.84株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82.1%),革兰阳性菌15株(占17.9%);需氧菌72株(占85.7%),厌氧菌12株(占14.3%).检出最多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而这些细菌对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