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27-1629
  相似文献   

2.
王强 《北京中医》1990,(5):19-19
“通调水道”一语源自《内经》,因为此语前有一“肺”字,故后世医家多以为是“肺主通调水道”。然细读《内经》原文,则知此说尚值得推敲。《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首先从语法上讲,“肺主通调水道”是讲不通的。此节经文中,“肺”是“脾气散精,归之于肺”一句的补语部  相似文献   

3.
王玉生  赵敏霞 《陕西中医》1995,16(8):352-353
肺通调水道,并非单指小便之通道,还有输布水液精微、排泻汗液、呼吸言语水分的散发等作用,本文分述了因外感、肺气虚、肺阴虚、肺火盛等所致水道失常的证治。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0-1861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痹"范畴,其基本的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内燥丛生。临床治疗多从滋阴润燥,有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文章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对"通调水道"进行考析,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论证"通调水道"在本病治疗的重要性,为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从"肺通调水道"来探讨肺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通过探讨其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可加深对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和治疗启示。  相似文献   

7.
"肺主通调水道"现已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笔者通过总结"肺主通调水道"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体现,结合后世医家论注及现代临床应用,探讨肺与水液代谢的密切关系,为水液代谢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改变与尿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观察"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的影响。方法:以尿液量变化为主要指标,观察哮喘模型小鼠呼吸功能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模型呼吸大鼠功能改变及正压扩肺家兔肺通气活动改变对"通调水道"的影响。测量各动物特定时段的产尿量,观察模型组动物尿量是否较对照组有所改变。结果:3个动物实验模型组动物尿量均较对照组减少。1)哮喘模型小鼠5 h总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COPD模型大鼠在6 h,12 h,18 h和24 h各时段的总尿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3)正压扩肺家兔尿量较自身平静呼吸时10 min内尿滴数减少(P0.05),且正压扩肺家兔正压扩肺干预后10 min内尿滴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获得了"肺主呼吸"对"通调水道"的影响实验依据,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肺主通调水道"相关分子信号的调控途径,揭示其现代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指肺气的宣发肃降是人体津液运行的主要动力.气道黏液在中医上归属于“津”,气道黏液高分泌归属于“痰”.肺通调水道功能障碍引起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是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主要机制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导致的杯状细胞化生增加及黏膜纤毛清除机制受损.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通理论即针对中医皮肤科相关疾病提出机体阴阳失调、脏腑不通、气血失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阴阳、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必然引起人体肌肤、毛发的病理变化,发生皮肤、毛发相关的各种疾病。临床治疗用药谨守阴阳调和、脏腑调通、气血调顺的法则与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六经开阖枢理论,源于朴素的自然规律,以三阴三阳之变化概括了人体气化功能。后世脏腑别通论对开阖枢理论有一定的发展,阐释了一种区别于传统认识的脏腑关系。提壶揭盖法宣肺利小便,其义理与气化功能及脏腑相通规律有关。文章由此阐发,以六经开阖枢理论为指导,结合脏腑别通论,从脏腑气化角度,对提壶揭盖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治法本质上以调节脏腑气机为法则,义理深刻、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肺为藏之长”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认为“肺为藏之长”理论的发生,除“导源于天地合气而万物化生”这一关于自然界演化原理的“援物比类”,其意义在于肺为人体后天之“天”这一认识外,更重要的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体现和中医藏象理论特点的反映。通过对该命题的进一步认识,有效地解释了“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为水之上源”、“肺朝百脉”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4.
病案一徐某,男,58岁.2003年11月就诊.患者平素形寒畏冷,心悸气短,时有咳嗽,痰白质稠,但尚可自持,并不影响劳作.数日前进食凉柿子数个,遂见诸症加剧,并见颜面浮肿,心悸气短,稍劳即作,咳嗽阵作,咳声不利,痰白质稠,食欲不振,饮水不多.进食稍多,则觉心下痞闷不适,小便急,频频入厕,而量少不畅,大便尚可.舌质淡,苔水滑,右寸不足关尺沉弦,左寸略滑关尺软,节律不齐.证属肺心阳虚,治当温阳化气利水.  相似文献   

15.
肺的生理特性失常是肺癌发病的根本,本文通过对肺的生理特性"肺为娇脏,肺为气海,肺为水之上源"的分析,阐明肺癌病机以"气、津"为关键,并首次提出"窝囊肺"的概念,确立"宣补肺气、行津消痰"为肺癌的基本治法,选方当从恢复肺生理特性入手结合临床辨证,为中医临床辨治肺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捷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近30年,在继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怀堂老教授“治中风独取督脉、夹脊穴”的学术思想下,挖掘中医经典,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通督调神”治疗中医脑病的学术思想,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现将此学术思想之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通调方治疗脊柱源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予自拟通调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予尼美舒利分散片,每次0.1g,1d2次。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56.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自拟通调方治疗脊柱源性腹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通腑调肺法在肺系病急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系病急重症是临床呼吸科的一个大难题,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肺病患者的生命。文章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认为通腑调肺法能通过"通腑以调肺"的作用达到保肺护肺的效果,并依据中西医学基础理论、通腑调肺法的临床应用、单味中药大黄临床研究这3个方面,初步探讨通腑调肺法的应用,期为临床肺病急重症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不仅强调时刻注重顾护中土,同时应协调机体之阴阳、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使人体机能恢复动态平衡.以调中复衡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通调三焦”推拿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干部保健科门诊就诊的CVA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调三焦”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咳嗽、咳痰、咽痒和胸闷)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ex)、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咽痒、胸闷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VCmax、PEF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MVV、VCmax、FVCex、FEV1、P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