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手术围术期用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与儿茶酚胺分泌的量和质有关,病情常十分凶险,手术中因挤压肿瘤导致大量的儿茶酚胺分泌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因此,术中常出现脑出血、心衰、高血压危象、代谢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就嗜铬细胞瘤手术的手术前准备、心血管用药原则以及麻醉用药的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素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113-113
嗜咯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1].我院自2000年3月-2006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为1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病,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的肿瘤。瘤组织可持续或间断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及微量多巴胺。临床上常呈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脏器功能紊乱症候群。我院1989年8月~2004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11例,均曾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由于嗜铬细胞瘤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如何尽快保持平稳状态,平安渡过手术,对嗜铬细胞瘤病人进行相应的术前治疗及护理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关键。近来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降至1%-5%,但未做术前准备者手术死亡率仍高达50%。可见术前准备是极其重要的。从1992年至2007年,我们对1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1].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急剧的循环功能紊乱是麻醉与手术危险的根本原因.本院2000年以来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15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52例嗜铬细胞瘤术前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90%以上为良性,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证侯群。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自1990年3月-20004年1月,共收治5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由嗜铬细胞形成,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嗜铬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复杂。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我院于2009—05-10切除1例嗜铬细胞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福州市第二医院黄水英陈钦云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细胞性组织形成的内分泌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偶有发生在膀胱壁、脾脏、卵巢和睾丸者。由于肿瘤组织可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刺激机体引起血压升高和血容量降低。因...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由于病理性分泌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大量的儿茶酚胺持续或间歇地进入血循环,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以往嗜铬细胞瘤的死亡率可达30~40%,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我院自1995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为40,5岁。回例为复发性肿瘤,肿瘤均生长在肾上腺内,肿瘤…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手术切除肿瘤后,血中儿茶酚胺物质骤减,微循环血管床突然扩张,血管容积与血容量不相称,而可能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死亡。本院1997年8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恢复满意,效果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潘玉韶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44-1245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的肿瘤,多数为良性,有约10%的恶性,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及由于大量儿茶酚胺分泌引起的多种代谢紊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死于心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麻醉和手术当中对肿瘤的挤压,极易造成血压波动;肿瘤血运丰富,与大的血管贴近,容易引起大量出血.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90 %以上为良性肿瘤 ,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 ,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1] 。过去未做术前准备死亡率高达 2 5 %~ 4 5 %。近年来随着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仪器的使用及技术的不断改进 ,使手术死亡率降致 1%~ 5 % ,可见术前准备的重要性[2 ] 。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因其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手术麻醉的处理比较困难,麻醉期间容易发生致死性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笔者近期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的肿瘤,其病理特点是可阵发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变化大[1]。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嗜铬细胞瘤双侧腹主动脉转移及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行姑息性放疗(简称调强放疗)的患者,首次放疗后出现了高血压危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外,亦可在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发生。嗜铬细胞瘤是一少见疾病。它通过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机体产生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等危害。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否则可因高血压并发心脑疾患而导致死  相似文献   

18.
6.15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占高血压病因的0.5%~1%。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大多为一侧性。多为良性,恶性者约占10%。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是儿茶酚胺过量释放,表现为头痛、心悸、大量出汗以及各种其他体征和症状的经典三联征。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要依据儿茶酚胺过度释放,以及儿茶酚胺分泌肿瘤的解剖学定位。除非有手术禁忌证,否则手术是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消除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肿瘤生长的风险。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应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和反弹性低血糖,应严密随访24~48 h。而巨型囊性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更为罕见的肿瘤,通常无症状,大多在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偶然发现。本文介绍了1例59岁的男性巨型囊性嗜铬细胞瘤病例,该患者因反复胸痛至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术前检查中偶然发现右侧肾上腺巨大囊性占位,而后顺利进行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预后良好。此外,本文还进行了文献复习,以了解囊性嗜铬细胞瘤的流行病学和表现,以便及时诊断和管理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赵飞良  袁倚盛 《江苏医药》1997,23(10):732-732
测定尿和血中的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已是临床上公认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特异性方法。1986~1995年,我们观察800例临床上怀疑为嗜铬细胞瘤(主要症状为阵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儿茶酚胺分泌情况,对阵发性高血压与儿茶酚胺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对嗜铬细胞瘤的分布及各型比例进行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86~1995年,由南京地区各大医院提供的临床上怀疑为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患者800例;不同年龄本院工作人员组成的健康志愿者。二、方法受检者均留取24小时尿,测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