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艳  裴重刚  刘新华 《江西医药》2008,43(7):698-700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用多种方法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患者,在高眼压下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12个月,36眼中有32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1.21T,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31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患眼均处在高眼压状态,此时患眼房角完全关闭,治疗原则为采取多种药物降压,然而临床上,常常遇到少数患者用多种药物均不能控制眼压对于这些高眼压状态下的患眼,决定手术治疗的时机,是立即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抗青光眼手术,还是继续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术式的选择、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使眼压逐渐下降后,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12mo,22眼中有1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9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治疗。只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钟建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59-16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8例(30眼)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40mmgHg)的青光眼患者,在术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理想。结论: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药物降眼压无效的青光眼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不良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方法 3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经局部及全身药物降眼压治疗仍在40 mm Hg以上,于术前2~3 d行前房穿刺放液1~3次,其中9例加玻璃体穿刺放液后再行常规抗青光眼手术.结果 随访一年,28例眼压控制正常,11例术后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其中4例术后合并脉络膜脱离,经治疗好转.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状态下,术前2~3 d行前房穿刺放液及术中行玻璃体抽液,可以有效降低眼压,避免高眼压状态下手术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22只眼)高眼压用药物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穿刺降眼压联合.结果 本组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22只眼中19只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 Hg,3只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下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及早行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及视力不可逆永久性丧失.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首选的、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占青光眼病例的79.609/5~86.13%,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手术治疗是各型青光眼的有效途径。在进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前,原则上先用药物尽量将患者的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临床上有些患者在使用局部和全身多种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为保护患者残余的视功能,常常要在高眼压下行滤过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15例(15跟)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不理想者,行前房穿刺放液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15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术后眼压控制理想,保留了较好的视力功能。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降眼压治疗效果不佳的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2010年10月治疗的33例33眼应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获得明显的提高;术后1周所有患者眼压均在8~11mmHg,经6~12个月随访,患者眼压基本控制在14.36~21.58mmHg。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都应积极处理高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76例(83眼)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了小梁切除术,并与同期眼压控制正常后手术的91例青光眼进行比较。结果:经成组设计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两种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眼压控制不佳的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32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前房穿刺、玻璃体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32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6月,28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7.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抗青光眼手术,会引起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但是,临床上有些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联合多种降眼压药物不能将眼压控制正常。这种情况下如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将对眼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为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我们及时采取手术干预治疗,尽早对此类患者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各类晚期青光眼治疗及眼压控制方法。方法:对药物不能控制眼压,且不适宜眼外滤过手术的青光眼,采用DCS-Ⅱ型冷疗器对睫状体冷冻,并以药物辅助治疗。结果:睫状体冷冻术在降低眼压和缓解症状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但存在个别持续低眼压、白内障等并发症。结论:睫状体冷冻治疗青光眼的原理在于损伤睫状体上皮和睫状血管系统,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保存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3例(3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良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结果 35只眼顺利完成手术,后1周时32只眼(91.4%)视力提高,2只眼(5.71%)视力不变;后1周30只眼(85.7%)眼压控制≤21mmHg,只眼(14.3%)眼压≥22mmHg,用降眼压药物眼压能控制正常。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31只眼(88.6%),29只眼(82.9%)眼压≤21mmHg。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其应不失时机地选择手术治疗,以防治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5.
指压降压法在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手术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苏镇 《江苏医药》1997,23(3):175-176
对26例(31眼)术前用降眼压药不能控制的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时于球后麻醉后采用指压降压法。结果:眼压均可降至正常,并能顺利进行小梁切除或联合晶体摘除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平均随访16.7个月,90%的患者眼压正常,80%的病人视力较术前提高。因此,对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用降眼压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用此方法施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31眼,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以及眼压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眼压水平控制在15.42~21.89mm Hg,其中视力<0.1 2例3眼,0.1~0.3 15例26眼,0.4~0.6 1例2眼.结论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水平.术中应控制眼压,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杨旭  方晏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052-305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4只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54只眼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其中2眼出现前房出血,2眼出现脉络膜脱离,6眼出现浅前房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稳定。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47只眼占87%,眼压≤21mmHg者44只眼占81.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和疗效观察。方法对17例1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全身及局部应用足量降眼压药物,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在37~71mmHg之间,术中行前房穿刺、缓慢分次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术后14d,17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提高或显著提高。术中未发生玻璃体脱出,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未见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眼底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在采取各种措施眼压仍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及术中行前房穿刺,缓慢、分次放出房水,手术安全有效,避免视功能不可逆性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9.
王敏  甘玲萍 《淮海医药》2010,28(4):283-285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极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1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充分降压后眼压仍很难降至正常患者,在眼压〉40 mmHg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5月。结果19眼手术顺利,无1例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15月,15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2眼需加药物控制。成功率为78.9%。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张红  龚力力  杨磊 《贵州医药》2008,32(7):601-603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发生的高眼压,往往用各种药物治疗都难以奏效,手术是降低眼压挽救视力的唯一方法;而单纯的抗青光眼手术或单纯白内障手术均不能同时完全解除病因,获得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