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宫腔积液的发生率为4.2%~11.1%。宫腔积液使子宫内膜的微环境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移植胚胎在子宫中的发育及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降低IVF-ET周期妊娠率。宫腔积液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输卵管积液返流、子宫内膜炎性渗出、卵巢高反应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等相关。本文就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宫腔积液的产生机制、对IVF-ET结局的影响及其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3例进行IVF-ET治疗失败后的不孕妇女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宫腔病变;其中198例进行了内膜活检,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结果异常67例(30.0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11例、宫腔粘连10例、子宫内膜肥厚8例、子宫内膜肥厚伴息肉7例、子宫内膜薄5例、不完全子宫纵隔3例、大型宫腔(未排壁间肌瘤及子宫腺肌症)3例、黏膜下肌瘤2例、宫腔粘连伴内膜息肉1例、不完全子宫纵隔伴子宫内膜息肉1例、大型宫腔伴子宫内膜肥厚1例、大型宫腔伴黏膜下肌瘤1例、大型宫腔及子宫内膜薄伴子宫内膜炎1例。198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174例(87.9%),其中增生期114例,分泌期60例;异常子宫内膜24例(12.1%)。结论:宫腔镜检查应作为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移植前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着床失败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和治疗有助于改善IVF-ET的妊娠结局。在不孕女性中,子宫内异常病变发生率为10%~15%,这些异常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经阴道二维超声(TVS)、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宫腔注水超声(SIS)可用于评估宫腔情况,而宫腔镜检查仍是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但对于子宫内膜炎组织病理学才是诊断的金标准。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内病变的有效方法,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子宫肌瘤电切术、子宫隔膜切除术及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妊娠率均有显著提高,宫腔镜手术后进行辅助生殖的时机因手术方式不同而不同,通常术后1~3个月不等。值得肯定的是宫腔镜检查在不孕症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对于所有拟进行IVF-ET的患者常规进行宫腔镜检查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筛查出宫腔积液的绝经后女性,对能接受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将其结果与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子宫腔内膜细胞学检查标本取材满意率91.07%(102/112);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学检查者标本取材满意率86.61%(97/112)。2在筛查出的112例患者中,共有94例患者既有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结果又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87例(92.55%),良性增生性改变1例(1.06%),子宫内膜细胞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4例(4.26%)。病理检查结果仅为单纯子宫腔积液、宫腔积脓,未见异常的患者57例(60.64%);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30例(31.9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5例(5.32%)。结论绝经后妇女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应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低、治疗风险大的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尤其是难以刮出足量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用于术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敏利  黄绘  罗薇  袁燕  文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1-332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IVF-ET的患者中运用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IVF-ET失败后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镜检查发现问题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并再次行IVF-ET治疗。结果:124例患者中,84例(67.74%)患者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畸形、宫腔疤痕、子宫黏膜下肌瘤。经过治疗后,62例患者再次行IVF-ET治疗,25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40.32%)。宫腔镜检查正常患者40例再次行IVF-ET治疗,11例(27.50%)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结论:宫腔镜可以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并能通过治疗改善宫腔内环境,提高临床妊娠率,宫腔镜检查可作为IVF-ET失败者再次治疗前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各种病因引起宫腔积液声像图特征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治的46例宫腔积液患者的特异性超声图像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引起宫腔积液的各种病因所对应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结论超声检查可为各种原因引起宫腔积液的特征性声像图资料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引起宫腔积液的病因主要包括生理学宫腔积液、阴道闭锁或横膈、宫腔宫颈粘连、上环或环下移引起宫腔积液、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囊肿、宫颈电切术后、宫颈癌、双侧输卵管积水伴宫腔积液、双子宫或纵隔子宫合并早孕、宫外孕时宫腔假孕性的宫腔积液、剖宫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宫腔残留、绝经后无器质性的宫腔积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9月白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32例,均在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子宫颈管和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者予以相应手术治疗。观察宫腔镜的检查结果、输卵管通畅率和受孕率。结果:132例不孕症患者宫内异常病变71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纵隔15例,宫腔粘连12例,子宫畸形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黏膜下肌瘤5例,宫内异物2例;输卵管不通121条,术后通畅95条,再通率为78.5%;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2.2)个月,共受孕60例,受孕率为45.5%。结论:宫腔镜方法简单、安全、经济、不需住院,对宫腔内病变的定性比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更为全面和准确,并且可进行相应的治疗,对诊治女性不孕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积液(ECF)的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助孕并伴有宫腔积液15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取卵日子宫内膜线分离最大前后径(APD)3 mm的患者分为未干预组,未对积液进行处理;将APD≥3 mm者分为干预组,于取卵日行积液负压引流。两组均于移植日再次行超声观察,未见积液者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以随机抽取的同期无宫腔积液153个周期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3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流产率。结果未干预组移植日积液存在率为7.14%(3/42),干预组宫腔积液的再发生率为6.42%(7/109);3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日宫腔少量积液者(APD3 mm)积液多可自然消失,不影响IVF的临床结局;积液量较多(APD≥3 mm)者在取卵日行积液引流后也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经阴道彩超对不孕症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流动力学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IVF-ET技术助孕的112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阴道彩超于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根据随访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n=38)和未妊娠组(n=74),比较两组患者各超声检查参数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患者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 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集中于≥9.6mm范围,内膜厚度均值水平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0,P<0.05),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内膜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下的S/D、PI、RI水平均低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的VI、FI、VFI水平均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026~3.340之间,P<0.05);不孕症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下PI负相关(r=-0.189,P<0.05),与内膜下V I正相关(r=0.227,P<0.05),与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及其余卵巢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S/D、PI、RI、V I、FI、V FI及内膜V I、FI、V FI并联预测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敏感性为86.84%,特异性为85.14%.结论 不孕症患者HCG注射日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S/D、PI、RI、VI、FI、VFI及内膜VI、FI、VFI可用于预测不孕症患者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张群芝  张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1-2752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情况。方法:对2006年2月~2010年2月120例不孕女性子宫内膜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反应良好34例,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反应欠佳59例,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及无分泌9例,子宫内膜增生反应13例,良性病变或疾病3例。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r=0.965,P<0.05)、慢性子宫内膜炎(r=0.725,P<0.05)、子宫内膜增生(r=0.836,P<0.05)与不孕不育具有相关性。不孕不育与各种异常相关性依次为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子宫内膜增生>慢性子宫内膜炎,说明在不孕不育的宫腔病因中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不孕不育的宫腔病因中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的发生率最高,而其中以子宫内膜表现为分泌反应欠佳及增生反应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腔镜对不孕症常见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2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2例患者根据不孕症类型分为原发型不孕症组(64例)及继发型不孕症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研究宫腔镜对不孕症常见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孕症与患者一般情况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导致不孕的宫腔内病变以子宫内膜息肉最为常见,宫内异物最为少见,多为外界因素导致;宫腔镜检查结果评分在各类宫腔内病变中差异不明显,而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方面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宫腔内壁粘连及子宫畸形方面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结论宫腔镜诊断不孕症常见宫腔内病变具有诊断准确、快捷的优势,可以作为宫腔内病变导致不孕症患者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检查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不孕症患者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检查结果。结果:260例不孕症患者中宫腔形态正常(输卵管阻塞)180例(69.23%),宫内病变有80例(30.77%)。80例宫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6例(7.50%),子宫畸形9例(11.25%),宫腔粘连24例(30.00%),子宫内膜病变36例(45.00%),宫内异物1例(1.25%),粘膜下肌瘤4例(5.00%)。结论:应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检查能早期、准确地明确不孕症盆腔病因、宫内病变并针对性治疗,同时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患者子宫内膜受体表达及内膜组织形态学对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助孕的不孕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于尿LH阳性的6~10天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染色强度和染色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随访IVF-ET、FET结局,分为IVF-ET妊娠组18例,IVF-ET非妊娠组26例,FET妊娠组14例,FET非妊娠组22例。结果:IVF-ET妊娠组和FET妊娠组的ER、PR、EGFR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积分值高(P<0.05)。IVF-ET妊娠组、FET妊娠组的分泌期比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ER、PR、EG-FR表达影响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移植结局,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谈不孕不育症宫腔镜检查的临床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孕症就诊的118例女性患者的宫腔镜检查资料,分析各种宫腔检查异常结果的比例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118例患者中,87例患者宫腔镜诊断异常,阳性率为73.7%,其中宫腔形态异常、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结核的比例分别为21.8%、17.2%、48.2%、9.1%和3.4%。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后,子宫内膜炎、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结核的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8.6%、100.0%、86.0%和76.0%。女性不孕症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异常阳性率高,且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在女性不孕症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常规检查,,能够有效的观察子宫内膜腺体状态,从而辅助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3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了解其有无宫腔病变、盆腔病变及输卵管通畅情况,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236例患者盆腔病变185例,宫腔病变128例;盆腔粘连(46.61%)、子宫内膜异位症(15.25%)是盆腔主要病变;子宫内膜异常(31.35%)是宫腔主要病变。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与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符合率51.24%。236例患者随访率76.69%,受孕85例,受孕率46.96%。结论联合应用宫腹腔镜明显提高了不孕症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的受孕率跟术后盆腔、宫腔病变治疗效果及输卵管通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常常存在移植优质胚胎后着床率低的问题,这可能与子宫内部环境异常有关。随着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的普及,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不孕症妇女宫腔内存在超声和子宫输卵管造影难以明确的微小病变,即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CE是子宫内膜的一种持续性炎症,常常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仅伴有轻微下腹不适、白带增多等,临床上难以确诊。CE与IVF-ET后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有关,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组织学检查是诊断CE的金标准,抗感染可能是治疗CE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兰  白丽  董萍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11-34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作用。方法:对386例不孕症病人进行宫腔镜检查,并用输卵管导管行输卵管通液,了解不孕症的宫腔病变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不孕症宫腔镜检查宫腔病变阳性率为71.77%(277/386),病变以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输卵管不通占40.67%(157/386)。结论:不孕症者宫腔病变率高,宫腔镜可以直视宫腔,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是不孕症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与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女性腹腔液的菌群构成,分析TNF-α和IL-3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女性腹腔液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发生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合并不孕或不育的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已生育且行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腹腔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菌群构成,检测并对比TNF-α和IL-37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中的作用。结果两组均发现多种菌群存在,其中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各菌门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腔液中的TNF-α和IL-3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TNF-α水平远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TNF-α和IL-37存在正相关关系(r=0.621,P0.001),对照组中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r=-0.217,P=0.62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女性腹腔液中存在多种菌群,但腹腔液菌群存在的微环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中并无重要作用,而腹腔液中TNF-α和IL-37关系密切,且两者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分型及厚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288例。分析子宫内膜分型、厚度和妊娠结局。结果:288例患者中,妊娠168例(58.3%),与非妊娠组比妊娠组年龄较小,子宫内膜A及B型比例较高,子宫内膜厚度也较高(均P0.05)。结论: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不仅可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也有助于预测IVF-ET后的妊娠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G-CSF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或临床妊娠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共599倒不孕患者,分干预组(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 =1.87,95% CI (1.32 ~2.66),P=0.0004],排除其他可能对子宫内膜及临床妊娠率有影响的因素,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比较,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2.29,95% CI(1.51~3.46),P<0.0001].宫腔内G-CSF灌注前后比较,使用G-CSF后子宫内膜增加明显[MD =0.68,95% CI(0.27 ~ 1.08),Z=3.28,P=0.001];宫腔内灌注G-CSF与常规促子宫内膜增长方式相结合,宫腔内灌注G-CSF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MD =0.87,95% CI(0.54~1.19),Z=5.25,P<0.00001]. 结论 宫腔内灌注G-CSF可促进IVF-ET周期子宫内膜生长并提高临床妊娠率.若能与常规促子宫内膜生长方式联合应用,其有效性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