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多药耐药菌感染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0月于医院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VAP的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进行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ICU患者发生VAP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58例;96例ICU VAP患者痰培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3株占79.51%,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4株占16.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8株占3.9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性,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替考拉宁敏感。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血清白蛋白、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ICU患者发生VAP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VAP多药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针对病原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针对感染影响因素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组合干预措施对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组合干预措施对上海市二、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1月-2012年6月对上海市67所二、三级医院176个ICU中发生VAP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分为3个阶段:基线调查、过渡期和干预期,VAP组合干预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半卧位、采用消毒剂进行口腔护理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宣教和督查,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收集ICU出入院患者例数、基本信息、住院天数、接受机械通气天数(VDs)和VAP发病等资料,比较干预前、后VAP发病率,评价组合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共收集患者资料463 208例,监测ICU住院天数为2 535917 d,累计使用机械通气日695 185 d;基线调查阶段,VAP发病率为每千VDs 23.4例,实施组合干预后,VAP发病率明显下降,2009-2012年为每千VDs 14.3例,RR=0.61 (95%CI 0.59~0.64),RD=9.1(95%CI 8.3~9.9).结论 在ICU中施行VAP组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山医院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12月对中山医院6个ICU进行前瞻性监测,感染控制人员在各ICU收集入住ICU的病例资料≥2次/周,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宣教和培训、氯己定口腔护理,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床头抬高30度等;统计分析和比较VAP的季度发病率.结果 共监测28 533例ICU病例,入住ICU为122 098 d,呼吸机使用率0.32%,发生VAP 481例;VAP发病率平均为12.16例/1000通气日,VAP的死亡率为8.32%,平均延长ICU住院时间14.2 d;通过综合干预措施,VAP发病率从24.57例/1000通气日(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下降至5.34例/1000通气日(2009年1-12月).结论 虽然医院VAP发病率仍高于美国,但是近年来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已使VAP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医护人员防治VAP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VAP的299例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密闭式痰液收集器采集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仪进行菌种鉴定,遵照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10-2011年折点判读敏感、中介、耐药结果.结果 313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出3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最高,占75.1%,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17.3%,真菌占7.6%;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占17.0%、14.9%、1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1.6%、27.6%,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4.8%,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3.7%;ICU VAP检出的病原菌均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医院应逐条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和医院内耐药细菌流行的预警机制,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提高ICU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25  
目的 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细菌感染原因,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以减少细菌定植与污染。方法 对2003年12月1日-2006年7月13日医院ICU VAP获得性细菌感染30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采取了防控对策。结果ICU VAP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G-菌占56.3%,G^+菌占23.0%,真菌占13.7%。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是控制ICU VAP的重要手段,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及人员培训是控制ICU VAP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96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从9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0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9.2%(P<0.05);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分别占21.7%、14.2%和10.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分别占11.3%、7.5%和6.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80.0%,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2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耐药率<3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左氧氟沙星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完成30例临床病例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d。结果 痊愈率为53.33%,有效率为70.00%,细菌清除率为76.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的106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81‰,低于对照组的3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加强医院感染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施多种干预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综合ICU共纳入监测对象1017例;前瞻性地调查实施干预措施前VAP发生率等资料,与干预后VAP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的情况、死亡率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干预前患者(P<0.05);干预前VAP感染率为37.74‰,干预后为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61)。结论实施多种简单、易行的干预措施对预防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35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18.8%;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占65.6%,革兰阳性菌25.4%,真菌9.0%;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7d、应用制酸药物、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用及留置胃管是VAP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ICU)、急诊ICU、神经外科ICU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VAP组与无VAP组.每隔24~48 h采集两组患者胃液、口咽部、下呼吸道标本,同时采集呼吸机湿化器、冷凝器、螺纹管气管接口端前10 cm内壁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对与VAP相关的1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VAP发病率为60.24%.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胃液pH值≥4.0、持续使用呼吸机时间≥6d、APACHEⅡ评分〉15分是VAP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VAP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分析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某院ICU病房2002年2月~2003年8月发生VAP患的临床特征、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结果42例VAP患共检出5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G^-)杆菌占79.31%,革兰阳性(G^ )球菌占13.79%,真菌占6.90%;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30.95%)为多,G^ 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5.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0%。G^-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较敏感;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MRSA对万古霉素均100%敏感。结论 ICU病房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ICU住院治疗的1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46例和非VAP组84例。收集病历问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ICU监测资料归纳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统计并比较VAP组中死亡及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分。结果 VAP组患者死亡率为41.30%(19/46)高于非VAP组,呼吸机撤机成功率45.65%(21/46)低于非VAP组(P<0.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连续使用时间,气管切开和再次插管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VAP死亡患者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22.36±2.47)天、(27.56±2.33)天长于VAP存活患者(P<0.001);通气第5天时,VAP死亡患者APACHEⅡ、CPIS评分分别为(20.42±2.36)分、(8.84±1.36)分高于VAP存活患者(P<0.001)。VAP死亡患者死亡前APACHEⅡ、CPIS评分分别为(23.45±2.36)分、(9.63±1.47)分高于VAP存活患者转出ICU时(P<0.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更易发生撤机困难且死亡率较高,致病因素较多,需加强监控,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入住ICU患者设为对照组,仅落实医院相关医院感染制度防范VAP发生,2009年入住ICU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失效原因列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子,分別是呼吸机管理及应用、吸痰操作规范程度、手卫生落实、病房管理与病床周转率等,针对每一项风险进行FMEA管理,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 2008年VAP发生率为40.12%,2009年的VAP发生率为19.27%,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每季度VAP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最低为第四季度,仅为8.69%。结论 ICU应用FMEA能有效控制VAP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医院ICU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误吸和胃液反流等,观察护理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在78例患者中,经痰培养获得阳性菌株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83.33%,革兰阳性菌17株占16.67%;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13%,其余患者脱机.结论 对ICU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法从2011年开始对入住ICU使用呼吸机>48h患者采取目标性监测,1-6月份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进行实地干预,7-12月份通过对VAP高发原因分析后采用跟班督导的方式,按照制定的VAP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结果采用跟班督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例数增加的情况下,VAP千日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1.7‰下降至干预后的38.6‰,干预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预防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抬高病床头、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设备的管理,能有效降低VAP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对275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观察,调查发生VAP的高危因素。结果 275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 133例,发生率为48.36%;使用呼吸机时间越长发生VAP的概率越高,>5 d发生VAP达69.57%;≥10 d发生VAP高达82.05%。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做好手卫生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9月180例ICU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发生率22.22%,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呼吸机应用时间长、抗酸剂、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发生率分别为36.96%、31.46%、38.16%、25.74%、23.74%,OR值分别为5.45、4.13、3.39、3.23、2.98。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给予半卧位、改善全身状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预防性常规应用强制酸剂、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