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而气管切开后往往需要置人气管切开套管。常规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为布带固定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的布带固定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布带受力面积小,固定得太紧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太松又容易造成固定不牢固发生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导致严重后果;(2)布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特别是在气管切开术后的前2d。容易被切口周围的渗血或渗液污染而变得僵硬,摩擦和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红肿、破损、糜烂,严重者会导致切口感染并诱发肺部并发症,既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又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3)布带污染后清洁难度较大,频繁的更换和清洗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容易造成气管套管的脱出。针对这些问题,2005年2月,我院改进了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进,以避免常规固定方法导致套管移位、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4例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分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自制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42例直接采用白色扁带常规的方法固定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两种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方法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程度、皮肤破损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在套管外移发生率、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套管脱出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用自制的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方法患者舒适、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
一例新型气管切开带气囊套管使用失误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贞 《天津护理》1999,7(3):133-134
1998年6月25日我科收治一位颅脑术后气管切开置管100天准备行拔管的患者。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1岁,1998年3月23日因脑血管畸形出血,在本市某医院行开颅术,期间行气管切开置金属套管,术后第3天做核磁共振前更换了新型塑料带气囊套管,2周后预拔管,试堵套管后患者呼吸困难,拔管未成功,之后患者突然高热,体温持续高达39.5℃~42℃,约1月余。术后曾行5次腰穿、2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气管切开固定带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1年4月~2014年4月患者4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自制新型气管切开固定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纱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颈部压疮、湿疹、过敏和感染发生率、气管导管滑脱、移位以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颈部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0 VS χ2=10.14,P<0.01);实验组的湿疹发生率(χ2=0 VS χ2=0.213)、感染发生率(χ2=0 VS χ2=2.051)、气管切开套管移位发生率(χ2=0 VS χ2=3.117)虽尚未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呈现下降现象;同样,实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对照组(χ2=0 VS χ2=2.797),但尚未呈现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新型气管切开固定带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气管套管固定是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的常规性工作。一般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并在气管套管两翼的固定孔系寸带打死结,固定于病人的颈部。更换纱布及寸带时需要用剪刀剪开,有时可能会误剪断气囊管,造成气囊漏气,需更换气管套管风险大或徒手解开寸带死结,这样既费力又耗时且易引发病人咳嗽、切口疼痛等不适。从2004年10月~2006年9月,我们改进固定方法并应用240例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彩云 《全科护理》2013,11(2):104-105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发生气囊漏气5d~7d后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实验组在发生气囊漏气后早期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换管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气管导管为支架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外套管没有专用的固定装置,多采用医用胶布或绷带缠绕固定,容易被痰液和消毒液污染,不易更换,增加切口感染机会.近年来,我们改进了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是在紧急危重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常用急救方法,由于其具有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便于吸痰、使患者舒适以及可以长时间留置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危重患者中应用广泛。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目前,气管切开患者常用棉质扁带固定气管切开导管,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颈部棉质扁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潮湿的绳带易腌渍颈部皮肤致使局部发红破溃;(2)潮湿和污染的棉质扁带的频繁更换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存在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和移位的风险;(3)棉质扁带长时间使用易卷曲变细,容易勒伤颈部皮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科自2012年9月起自制气管切开固定带,在临床经57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固定方法通常是将系带直接绕在患者颈部,然后固定在气管外套管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使患者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这种传统的固定方法加以改进,自制了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2005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治疗危重患者常用的急救治疗手段,主要用于解除因分泌物潴留、异物或肿瘤等因素引起的呼吸困难,建立人工气道以便患者能够呼吸通畅。气管切开为患者带来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气管切开的缺陷也引发研究者们的思考。为了避免气管切开套管滑脱或移位,术后通常采用白纱带固定,但这固定方法容易造成切口附近皮肤损伤、气管插管固定效果不佳,甚至发生脱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方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内套管为研究对象,总计消毒210次,随机分为5组,A组(煮沸组)40次,B组(0.5%碘伏溶液组)42次,C组(3%双氧水组)38次,D组(KX超强消毒刑组)44次,E组(2%戊二醛组)46次.观察比较适合临床应用的消毒方法.结果:与其他方法比较,2%戊二醛溶液消毒时间短,效果好,且价格便宜,无腐蚀性.结论:2%戊二醛溶液浸泡法是消毒气管内套管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虹 《护理研究》2006,20(6):1548-1549
危重病人常呼吸衰竭,采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昏迷病人不能主动排痰。下呼吸道痰液阻滞则需行气管切开术。以往标准气管切开术采用逐层分离皮下组织的方法,渗血多,手术费时,切口范围大,愈合时间长。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穿刺气管造口,克服了上述缺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虹 《护理研究》2006,20(17):1548-1549
危重病人常呼吸衰竭,采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昏迷病人不能主动排痰,下呼吸道痰液阻滞则需行气管切开术。以往标准气管切开术采用逐层分离皮下组织的方法,渗血多,手术费时,切口范围大,愈合时间长。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穿刺气管造口,克服了上述缺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月ICU收治的病人30例,年龄18岁~80岁,其中格林巴利症2例,重症肌无力3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自服安眠药、抑郁药2例,多发伤中高位截瘫6例,颈部勒伤2例,胸部严重创伤或术后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14.
口腔冲洗加涂擦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腔冲洗加涂擦法及常规护理方法对经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36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冲洗加涂擦法,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和口腔炎症的病例数。结果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30.30%,口腔炎症发生率为24.24%;实验组口臭发生率为4.29%,口腔炎症发生率为2.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冲洗加涂擦法在预防经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口臭和口腔炎症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方振红  Yu Jifang  宋君  伊丽莎  孔海燕 《护理研究》2008,22(22):2035-2035
经口气管插管后,由于喉头水肿、肥胖、舌后坠、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给病人留置胃管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病人用传统的方法留置胃管难以成功.如反复盲插容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喉头水肿、引发黏膜出血、误入气管引起误吸呛咳等[1].我科自2007年8月开始,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常规留置胃管失败后,采用喉镜明视下留置胃管的方法,提高了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徐敏  忻珊 《护理与康复》2007,6(4):284-28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而积极的措施[1].为了预防切口和肺部感染,常规在气管套管口垫气管切开纱布,一般每天更换1~2次[2],但对于痰液较多并能自行咳出的患者,更换频率就要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阻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采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管道阻塞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9.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颈椎肿瘤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易造成气管压迫,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可以增加手术的安全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出气管切开套管进程的影响及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性。方法:80例早期脑卒中后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对呼吸肌肌力评定、指脉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呼气量和吸气量等方面对比2组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及呼气量、呼吸肌肌力4级(包括4级)以上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肺部感染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早期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对拔出气管切开套管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