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樊佳昱 《上海护理》2014,14(2):45-47
<正>产妇在产后经常会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其发生率可达到14%[1]。产后尿潴留轻者引起产后不适,严重者引起尿路感染,影响泌乳甚至增加产后出血,也影响患者的产后恢复和护理满意度[2]。尽管目前有很多护理措施可以改善和处理产后尿潴留,其中包括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3月采用常规护理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选取同期采用前瞻性护理预防尿潴留的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膀胱功能、尿潴留的情况、切口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膀胱功能好于对照组,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切口疼痛,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盆底肌锻炼在降低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产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指导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锻炼。对比两组显性、隐性、顽固性尿潴留发生率,自主排尿开始时间、首次残余尿量、产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性、隐性、顽固性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排尿开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无痛分娩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锻炼,可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盆底肌锻炼对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再置管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虹  刘晓鸿 《上海护理》2012,12(6):33-34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再置管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留置导尿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在留置导尿后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与再置管率。结果经过盆底肌肉的锻炼,实验组患者尿潴留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再置管率明显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肌肉锻炼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尿潴留现象,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再置管率。  相似文献   

5.
王颖 《中国临床医学》2014,21(4):482-483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用于防治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72例需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于术前、术后拔管前和拔管后计划性地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发生尿失禁时进行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拔除尿管后5d、10 d和15 d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2.2%、16.7%和13.9%,对照组则相应为52.8%、33.3%和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Ⅰ度尿失禁6例,Ⅱ度2例,Ⅲ度3例;对照组中Ⅰ度9例,Ⅱ度8例,Ⅲ度2例。对照组中Ⅱ度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能缩短尿失禁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加预防性盆底肌训练联合知信行模式(KAP)干预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科2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治疗与基础护理一致,均于36周时开始预防性盆底肌训练直至尿管拔除,观察组同时给予剖宫产术后低频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KAP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效果、盆底肌力及两组对尿潴留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及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术后1周阴道收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加预防性盆底肌训练联合KAP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排尿效果,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早期干预措施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选择剖宫产后的产妇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术后3 d对照组进行盆底肌锻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仪的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样本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后个体肌力的差值(3个月时的肌力-42 d时的肌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经过干预,实验组肌力提高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王琼 《当代护士》2022,(9):22-25
目的探讨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症状、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尿失禁症状、排尿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每日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联合膀胱锻炼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排尿情况,减轻患者的尿失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100例,根据孕妇的意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产程时间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41例,剖宫产15例;对照组阴道顺产11例,剖宫产2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娩结局比较无显性著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浅Ⅰ、浅Ⅱ、深Ⅰ、深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术后出现尿潴留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排尿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排尿成功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干预组满意度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产妇的排尿成功率,促进膀胱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4例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于手术前2 d到拔除尿管后南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2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有25例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100ml,对照组有14例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100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恢复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由责任护士指导其进行盆底肌锻炼和膀胱训练。术后10 d、20 d、30 d、90 d评价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情况。结果:术后20 d、30 d、90 d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0 d后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治疗尿失禁简单、易行且有效,可作为前列腺摘除术后轻、中度尿失禁初次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万宾 《全科护理》2016,(20):2080-2082
[目的]观察围产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按照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产期盆底肌锻炼、健康宣教、产后随访等方法对产妇进行干预,分析两组产妇顺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后第3个月月底盆底肌力变化和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顺产率和产后第3个月月底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盆底肌锻炼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加快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应用IMB模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MB模型干预。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肌功能锻炼患者给予IMB模型干预,可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利于盆底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盆底肌功能及心理与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性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共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困扰程度、尿失禁量、焦虑及抑郁程度与幸福感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恢复状况、心理状态及幸福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实施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盆底肌功能状态、心理状态,提升病人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底肌锻炼的超声尿动力学实时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声尿动力学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锻炼进行监测。方法:对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与松弛动作进行观察,对照组为20例正常妇女。比较两组下尿路形态与盆底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盆底肌收缩较之松驰时,膀胱尿道连接部向前向上运动,尿道轴向上向前旋转,尿道最大关闭压、阴道压明显提高。病例组盆底肌收缩力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超声尿动力学方法可以实时反映盆底肌运动时下尿路的解剖与盆底功能的改变,有利于对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的锻炼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对60例产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在产妇产后1年,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力评价2组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产后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为(1.86±0.33)分,低于对照组(2.60±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1,P<0.05);产后12个月盆底肌力评分为(4.46±0.42)分,高于对照组(3.13±0.39)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8.82,P<0.01);实验组产后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6.67%(χ2=4.56,P<0.05)。 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