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回输心脏直视术后胸腔引流血及异体输血对病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20例选择性心脏搭桥手术(CABG)随机分为两组,胸腔引流血回输组(n=10),异体输血组(n=10)。两组病人于麻醉前,术后第2大,第7天检测外周静脉血的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5)。异体输血组病人术后第二天与术前及同输引流血组比较,CD3,CD4,CD8明显下降(P〈0.05)。CD4/CD8无明显改变(P〉0.5)。术后第七天两组指标与术前比较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结论:心脏直视术后胸腔引流血回输对病人T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异体输血对T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血的分析(附1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心脏直视手术后回输未经洗涤的心包及纵隔引流血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血和11例库血进行检测,并对各项结果进行F检验。结果:术后4小时及6小时心包及纵隔引流血分别占术后24小时引流血量的50.7%(360±95ml)及57.7%(430±100ml)。心脏手术后病人血及其引流血经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均阴性。引流血红细胞压积0.31,库血0.34(P>0.05)。引流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231μg/ml,库血1250μg/ml(P<0.05),说明引流血的纤溶活性明显低于库血。VII因子测定,引流血虽较正常值低,但较库血略高。引流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库血,分别为1338±406mg/L及218±87mg/L(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纵隔及心包引流血回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一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胸腔积液引流的新方法,并报告19例采用此方法引流的经验。方法 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19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的胸腔积液。结果全组19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胸腔穿刺并发症。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的胸腔积液,副作用小,效果良好,值得介绍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循环(CPB)下的心脏直视手术对凝血的影响比较复杂,导致心脏外科术后出血的原因较多。Sonoclot分析仪可以及时提供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相关信息,为临床医师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指导血液制品的使用,有针对性的对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进行干预,减少血液制品的浪费。方法:对心脏外科手术后ICU患者,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达100ml以上的进行Sonoclot检测,选取典型病例5例进行案例分析。疗效评估:对症治疗后30min内采集标本进行Sonoclot和其他项目的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的胸腔引流量。结果:根据Sonoclot分析仪结果提示案例1为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低下,给予400ml血浆、6U冷沉淀的输注;案例2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功能低下,给予5U冷沉淀、1人份血小板输注;案例3,4为血小板功能低下,给予血小板输注。案例5为肝素残余作用,临床直接给予鱼精蛋白中和。案例1,2,3,5经血制品输注后均显示胸引减少;案例4经血制品输注胸引未见减少,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立即进手术室二次开胸止血。结论:Sonoclot分析仪可用于监测心脏外科手术后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评估出血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但同其他的检测项目一样,不能将Sonoclot分析仪的结果作为诊断的唯一。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小板释放反应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可引起血小板功能的获得性损害。本文随机取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于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5-羟色胺(5-HT)等血小板释放反应的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期间BPC明显下降;GMP-140、-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本文从分子学水平证实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血小板释放反应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2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丹参组,每组10例。丹参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丹参400mg/kg。体外循环(CPB)10min及30min时TXB_2两组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增高明显,丹参组增高轻微。CPB 60min及停CPB时两组TXB_2均下降,但对照组TXB_2仍高于丹参组。CPB 10min和30min时,6-keta-PCF_1。两组均增加,但丹参组增加显著。CPB 60min及停CPB时,6-keto-PCF_1。下降,但丹参(?)高于对照组。CPB中两组血小板下降,对照组比丹参组下降明显。术后胸腔引流量丹参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本研究说明心脏直视术时应用丹参对凝血机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产抑肽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转流能破坏血小板及凝血系统的功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抑肽酶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有良好的抑制纤溶系统及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我们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术中和术后血小板功能、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ACT及尿量。研究表明,抑肽酶对血小板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术后出血及库血用量,减少因出血和输血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本研究未发现应用国产抑肽酶所造成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种联合措施及单种措施对血液的保护作用效果。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84例患者的血液保护措施(氨甲环酸、止血颗粒、去氨加压素及冷沉淀)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甲环酸加用止血颗粒可降低胸腔引流量,再加去氨加压素不仅减少胸腔引流量,还减少部分血细胞丢失及血液制品的输入量。加用冷沉淀之后的联合血液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术后血细胞计数、减少术后引流量(P均<0.05),而且明显减少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P均<0.05)。结论多种联合措施比单种措施对血液的保护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抑肽酶与止血环酸对心脏直视术后出血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肽酶与止血环酸对心脏直视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拟行首次心脏直视术。随机分成对照组、止血环酸组(总量5g)和抑肽酶组(总量2×106kIU),试验药于切皮前静脉滴注及加入体外预充液中。测定术中、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前、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P<0.05),抑肽酶组与止血环酸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止血环酸与抑肽酶同样明显减少首次心脏直视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能否耐受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对肝脏功能有何影响,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文献中未见报道.为此,我们研究了45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前后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取围手术期2个时段血小板行电镜观察,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对照组血小板明显聚集、脱颗粒、破碎、微管扩张;实验组应用抑肽酶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抑肽酶是一个效果确切的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国产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对血小板数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为I观察组(n=10)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国产抑肽酶5万单位/kg,I观察组(n=10)一次性加入抑肽酶8~10万单位/kg,对照组(n=9)常规预充。3组均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和血红蛋白及输血量。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I观察组为(123.0±3.0)×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4.0)×109/L(P<0.05)。血小板聚集功能体外循环中较体外循环前降低,在I观察组降低不明显与I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输血量在II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2.7%(P<0.05)和48.1%(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国产抑肽酶对术后血小板数及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及库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心脏手术后输注富含血小板自体血浆(PRP)与自体全血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中单位血小板数量、术后胸管引流量、输注异体血量均相似,而PRP组输注异体血制品总量较高,与PRP中血小板容积较小、聚集力较差有关。结论是:PRP在止血效果方面并不比自体全血优越。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脑损害,是一种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5%,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22例患者,旨在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脑损害的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的重视。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后引流量和心包纵隔引流血中血红蛋白丢失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有效回收利用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引流量偏多的14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横断面研究,观察其24h内引流量及心包纵隔引流血中血红蛋白丢失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记录前10h每小时引流量,并采集引流血检测引流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计算引流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即血红蛋白丢失量。结果:术后6h内引流量和血红蛋白丢失量分别达到24h总量的76%和85%。引流量、HB、血红蛋白丢失量均随时间逐渐下降,下降趋势在6~8h内非常明显,其后趋于缓和。结论:心脏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血红蛋白丢失量随时间迁延逐渐减少,前6h为24h总量的85%。瓣膜置换术后前6h是进行引流血自体回输的主要时段。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下纤维蛋白糊胶涂敷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以往多采用胸腔引漉等保守方法,复发病例则行开胸手术,然而前者复发机会多,后者创伤性较大,本文旨在探讨胸腔镜直视下纤维蛋白糊胶涂敷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小板分离回输组(PRP组,n=50)和对照组(n=50)。PR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血小板分离,在肝素化之前完成富血小板血浆提取,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对照组不进行血小板分离。于术前、术后1 h、24 h和48 h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功能参数,记录术后引流量和输血情况。结果:PRP组术后1 h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各时间点PT、APTT和FIB无统计学差异;PRP组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R)在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最大振幅(MA)在术后各时点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PRP组术后1 h引流量[(40.3±14.8)mL对(55.7±15.4)mL,P0.05]、24 h引流量[(270.7±93.3)mL对(378.2±83.7)mL,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RP组异体血输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对58%,P0.05)。结论:血小板分离回输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脏直视手术时体外循环可引起凝血因子的减少、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血小板减少以及血小板在体外循环过滤器和管道中的聚集,从而使手术时止血发生困难.鉴于前列环素(PGI_2)有强力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扩张的作用,且初步实验结果提示其在体外循环时对血小板的数目和功能有保护作用,本文对27例直视手术患者用PGI_2与安慰剂作双盲临床研究,以观察PGI_2的作用.凡术前2周用过阿斯匹林或其他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的患者均被剔除之.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为3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采用心内直视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脏直视手术中冠状动脉空气栓塞五例李凡东张广福姜冠华王振祥⒇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是心脏直视手术中较隐蔽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我院在1988年7月~1994年7月间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200例,发生冠状动脉空气栓塞5例,兹将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