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和Ⅰ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晶状体后脱位11例11眼作回顾性研究, 均采用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摘出脱位晶状体, 且视力均有提高。合并继发青光眼者, 眼压得到控制。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3例, 虹膜炎症反应2例。 结论:晶状体后脱位导致视力障碍、继发性青光眼、伴有玻璃体积血时,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者21眼(缝线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者19眼(无缝线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无缝线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缝线组(31.79±6.01min vs 45.38±8.04min,P<0.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1wk无缝线组BCVA(LogMAR)显著优于缝线组(0.32±0.14 vs 0.57±0.25,P<0.001)。术后3mo,两组患者CECC均低于术前(均P<0.01)。缝线组术后1wk CCT大于术前和术后3mo(均P<0.01),无缝线组手术前后CCT无显著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眼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对眼挫伤致晶状体脱位32例(32眼)作回顾性研究,均采用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伴视网膜脱离者,同时行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摘出脱位晶状体,患眼视力均有提高。合并继发青光眼者,眼压得到控制;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6例,虹膜炎症反应2例。结论眼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导致视力障碍、继发性青光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时,采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脱位30例(全脱位11眼,不全脱位22眼,共33眼),进行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或晶状体摘出。其中7眼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入口,26眼采用角膜缘入口。30例(33眼)均同时行Ⅰ期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9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1眼,视力不变2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最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术中稳定的眼内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蔚  卢奕  李朝鲜  褚仁远 《眼科》2001,10(5):268-270
目的:评价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3年10月-2000年5月连续收治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36例作回顾性研究。所有患眼根据病情均采用不同的术式去除脱位晶状体,包括角巩缘切口圈套娩出、睫状体扁平部切口行晶状体切除或超声晶状体粉碎,同时切割玻璃体,并应用小梁切除、阀门管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治疗因晶状体脱位引起的并发症,17例I期植入前房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眼成功的去除晶状体,91.7%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52.3%患眼视力≥0.3,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获得控制,6例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结论:各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及其所致并发症,视力增进效果明显。阀门管植入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28例(32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均超过180°。所有患者均经睫状体平坦部作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切除玻璃体及脱位的晶状体。其中22只眼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0.5±2.4)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内皮细胞计数、眼压、人工晶状体、眼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提高27只眼(84.38%),不变4只眼(12.50%),下降1只眼(3.13%)。术后6个月内皮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眼压均控制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前房未见玻璃体疝。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严重晶状体不全脱位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联合行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禹  孙笑  解聪 《临床眼科杂志》2008,16(3):243-24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晶状体全脱位患者12例(12只眼),其中继发青光眼7例(7只眼),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术后随诊3~11个月,平均7.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结果 术后视力0.1~0.3者2只眼,0.3~0.5者6只眼,0.5以上者4只眼,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意义.眼压3个月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眼,均采用后房型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眼(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眼2只眼,玻璃体混浊2只眼,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体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体的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28例(32眼)进行玻璃体切除,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统计术后视力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增进30眼(93.8%),不变2眼(6.2%),术后随访1至19月,严重并发症少。结论:玻璃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晶状体脱位术后视力恢复快,是完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4例(24眼)无晶状体眼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其中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3例(13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1例(11眼)。结果24例(24眼)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诊1~12月,视力≥0.3者20例占83.33%;0.1~0.2者4例(4眼)占16.67%。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但1周内都能恢复。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探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晶状体脱位3种手术方式(晶状体捞出、切除、粉碎)的选择依据和方法。方法27例(30眼)晶状体脱位病例资料,按不同术式分组,对其临床表现、术式特点和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3种术式的手术效果良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切除法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 晶状体脱位的部位、核的硬度以及眼前后段的状态等是术式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因素综合分析是确定术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We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with primary posterior iris claw intraocular lens (IOL) implantation in cases of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nucleus and IOL without capsular support.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 Fifteen eyes underwent PPV with primary posterior iris claw IOL implantation performed by a single vitreoretinal surgeon.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changes in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n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egment complications. A total of 15 ey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Eight had nucleus drop, three had IOL drop during cataract surgery and four had traumatic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lens. The final postoperativ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20/60 or better in 11 patients. This procedure is a viable option in achieving good functional visual acuity in eyes without capsular suppor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人工晶状体异位23眼包括人工晶状体玻璃体腔脱位、瞳孔夹持、"刮雨器(雨刷)"综合征等,原因为术中后囊膜破裂、后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襻变形、外伤等,应用旋转复位法、后囊膜夹持固定法、玻璃体切除或加睫状沟缝线法等。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9眼,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人工晶状体位置固定。结论: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技术是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异位的主要措施,根据人工晶状体异位的不同情况应用各种复位技术可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过氟化碳液体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过氟化碳液体(perfluorocarbonliquid,PEFCL)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FCL(法国产过氟萘烷,pefluorodeclin,纯度100%,C10F18)治疗2例(2只眼)晶体脱位于玻璃体内,采用玻璃体切除,PFCL漂浮晶体于前房,再行常规的白内障摘除术,在VR术中应用PFCL治疗37例(37只眼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6例(26只眼)人工晶状体脱位患者行前部或后部玻璃体切割术并重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至4年(平均2年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最佳视力达0.8以上者8例,0.5~0.6者10例,0.15~0.4者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部或后部玻璃体切割术后取出并重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采用前部玻璃体切除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位坠人玻璃体腔,手术过程中人工晶状体的捞取和固定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只眼)人工晶状体完全脱人玻璃体腔者采用人工晶状体取出置换,原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玻璃体腔内捞取人工晶状体不用重水等方法,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人工晶状体脱位原因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囊袋及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囊膜不完整人工晶状体脱落6例,前房人工晶状体外伤后脱位1例。2例脱位人工晶状体摘出,置换缝合固定型人工晶状体;6例脱位的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脱位人工晶状体不摘出,减少摘出时扩大切口的创伤。结论脱位人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如植入不适当可取出置换,大部分脱位的人工晶状体可不摘出,行睫状沟缝合固定,能明显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只眼)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均在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同时行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眼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玻璃体手术是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同时行缝线固定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只眼)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均在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同时行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眼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玻璃体手术是取出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同时行缝线固定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经巩膜缝合固定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04/2019-06对自发性脱位进入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8例8眼(研究组)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巩膜缝合固定治疗。选取同期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后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10例10眼为对照组。术后7、30、60d随访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和手术并发症。结果:研究组8眼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顺利经巩膜缝合固定,对照组10眼成功植入并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视力:两组内术后7、30、60d裸眼视力和术前比较,均提高(P<0.05);两组术后7、30、60d矫正视力较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7d与术后30、60d裸眼视力有差异(P<0.001);术后7、30、60d两组矫正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7、30、60d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10~21mmHg),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0、60d比较,研究组术前与术后30d比较,均有差异(P<0.05),散光值较术前增大;术后30、60d,对照组术后散光度均大于研究组(P<0.05)。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术后30、60d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脱位于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经巩膜缝合固定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步骤,降低手术性创伤,较好恢复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和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