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疟区疟疾流行特点,探讨低疟区疟疾监测方法。方法对嘉兴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率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及病例治疗后复查血检情况,媒介按蚊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嘉兴市15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4.25/万(302/124529),均为间日疟。其中: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0.29%(290/481),占总阳性数96.03%(290/302);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仅为0.97/万(12/124048),占总阳性数3.97%(12/302)。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市户籍人口占25.50%(77/302),年均发病率0.23/10万,外来流动人口占74.50%(225/302)。以高疟区青壮年打工者为主要发病者;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惟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嘉兴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疟疾监测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低疟区,且以中华按蚊为惟一媒介,对当地人群可以采用二热病人、对流动人口采用四热病人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陵县疟疾发病情况、传疟媒介种类、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和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原学和媒介监测,收集整理2006-2013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例,年均发病率0.42/10万,其中3例为输入性疟疾。血检"三热"病人33 333例,血检率0.87%~1.44%,平均1.08%;疟原虫阳性率0.24‰。680名小学生疟疾IFA检测均为阴性。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叮人率2.26~53.83只/人·夜,传疟能量0.756~10.770。结论江陵县连续3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已达到消除目标。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根治传染源,控制疫点媒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监测情况,探讨消除疟疾的可持续性。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三热"血检疟疾病例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02 600人次,年均血检率3.36‰,阳性病例66例,总阳性率0.64‰。阳性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95.5%(外出感染占81.8%);间日疟占63.6%,恶性疟占28.7%。2个监测点和101个原嗜人按蚊村(点),均未捕获嗜人按蚊。结论南平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提高群众知晓率,才能保证消除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1999年广西不同媒介地区疟疾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经过近50年的防治 ,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 ,大部分地区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是局部地区疟疾疫情仍不稳定 ,发病率高低随不同媒介按蚊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不同而异。现就广西不同媒介地区1999年疟疾发病状况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据疫情报告统计 ,1999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为407例 ,发病率0.88/10万 ,嗜人按蚊地区发病率较高 ,微小按蚊地区次之 ,中华按蚊地区发病率最低 ,见表1。2居民血检阳性率1999年全区各地对未外出人群发热病人血检1179572人 ,阳性54人 ,阳性率为0.005% ;居民普查血…  相似文献   

5.
1991-1995年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群英乡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措施,取得较满意的防治疟疾效果;疟疾发病率和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从采取措施前的1990年29.24‰和20.54%,降至1995年的3.75‰和2.4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低疟区流行病学特点与疟疾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低疟区疟疾发病率已降到很低水平 ,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显示出输入病例增多 ,疫点高度分散的发病新特点。 95.38%的病例系在临床诊断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的二热病人血检中查到。因此在低疟区继续沿用现行的疟疾监测方法 ,即对所有发热病人血检已不合时宜 ,应将重点放在血检二热病人上 ,以提高血检效率 ,采用这种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 ,可以巩固疟防成果 ,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经费。  相似文献   

8.
阜宁县属间日疟流行区 ,历史上曾有疟疾暴发流行 ,经过多年积极防治 ,于 1 989年通过省基本消灭疟疾考核 ,以后一直坚持后期巩固监测工作。现将1 986年~ 2 0 0 0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本中心历年来的监测资料和数据。1 .2 方法( 1 )疫情监测 :1发热病人血检 ,由县、镇、村三级镜检网络对发热病人采血镜检 ,搜索传染源。2人群血清学调查 ,滤纸法采居民及小学生血样作疟疾荧光抗体试验 ( IFA) ,观察抗体滴度水平。( 2 )蚊媒监测 :选择历史上疟疾发病率、中华按蚊密度较高的三灶乡 ,进行叮人率及季节消长观察…  相似文献   

9.
广西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1999-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1999-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分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08年广西区3类不同疟区51个县(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例、流动人口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0年间黔桂交界地区12个县、中越边境地区8个县和消除疟疾地区的31个县3类疟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48%(215/1450957)、0.0015%(12/811810)和0(0/276859);外出回归人群阳性率分别为3.1532%(360/11417)、2.0206%(290/14352)和0.2865%(424/148008);外来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1710%(85/49699)、0.1955%(31/15860)和0.0899%(70/77856)。共检出疟疾病例148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5.27%(227/148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72.23%(1074/1487),外来病例占12.51%(186/1487)。3类疟区重点人群IFA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078%(102/33134)、0.2392%(69/28843)和0.0283%(37/130828)。结论广西区3类疟区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传播病例主要集中在黔桂交界12个县和中越边境8个县,消除疟疾的31个县无病例分布,人群抗体水平与疟疾流行程度相一致。应继续加强对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的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疟疾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达到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检调查确定流行范围;在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监测,消除传染源。结果百色市右江区12个乡镇均为疟疾流行区,大规模防治前的疟疾发病率最高达947/万(1971年),传播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1983~1999年,全区共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505 746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3 641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31%和1.217%。2000年防治效果考核,对7个乡镇10个自然屯共1 086人进行疟原虫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对上述10个自然屯居民1 086人取血进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测定,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37%,抗体阳性者血检原虫均为阴性;年带虫发病率1997、1998、2000、2002、2003年均为零,1996、1999年均为0.33/10万,2001、2004、2005均为0.31/10万,1986年以来未发现当地传播的恶性疟病例。结论2000年经自治区卫生厅考核工作组审评,右江区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灭疟后期在右江区进行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等监测措施可达到基本消灭疟疾乃至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疟疾监测情况及实现国家消除疟疾目标的可行性。方法2008-2012年按总人口2‰要求开展疟疾监测工作,疟原虫感染者和疟疾现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治疗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和密度监测。结果疟疾血检覆盖率100.00%,血检率3.93‰,其中流动人口占55.2%;血检阳性19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率0.04/10万。按要求处置疫情和病例,未发生复发、续发病例。区内优势蚊种为库蚊,占97.18%;传疟按蚊较少,为中华按蚊,占2.82%;未检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余杭区属于疟疾低输入性和低接受性地区,重新成为疟疾流行区的可能性较小,国家消除疟疾目标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在疟疾流行区对发热病人血检是目前确诊疟疾的唯一方法。但随着疟疾发病率的降低,疟疾发热占整个发热病人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少。如岱山乡,1980年疟疾发热占门诊发热病人的14.1%(2763/16731)。1986年疟疾发热仅占门诊发热病人的0.22%(14/6279)。在这些发热病人中,有97%(33214/34242)为感冒及其它非疟疾发热者。发热病人数量大,而非疟疾发热又占绝大部分,不分季节笼统地将“发热”作为疟疾血检的指征,其盲目性极大。由于疟疾的传播必须依赖于媒介按蚊的存在,所以若根据当地蚊媒的季节消长来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湖北省京山县龙泉乡发生间日疟局部暴发流行,我们于1989年8月进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由于疟疾的监测监督工作的放松、媒介按蚊种群优势的变化、传染源输入和积累以及大量无免疫和低免疫人群的进入,导致局部的疟疾暴发流行。1988年疟史率高达18.21%,当地居民疟史率为14.03%,外来流动人口疟史率为66.67%。疟原虫镜检阳性率为29.93%,当地居民阳性率为25.07%,外来流动人口阳  相似文献   

16.
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和效果,探索疟疾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制策略,在各类人群中开展疟疾病例侦查,防止继发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随机抽样调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综合分析疟疾流行趋势。结果1989~2003年血检发热病人259735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5例,平均阳性率为0.19/万,年发病率为0/10万~0.29/10万;血检往返高疟区疟疾可疑者4279人,检出阳性者4例,平均阳性率为9.31/万;1992年以来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IFAT)累计测定15641人,未发现阳性者;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基本消灭疟疾的防制成果进一步巩固。当地残存传染源净化和消失后,疟疾在当地的传播被阻断,流行趋于终止。现行的疟防措施应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永城市快速回升的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并分析河南省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的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传播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城市2003-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8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万;2004年疟疾发病数比2003年增加13.00倍,2005年比2004年增加3.23倍。位于东部地区的10个乡(镇)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80.22%,学生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5.82%,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学生血清抗体阳性率15.31%,媒介按蚊监测捕获中华按蚊154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结论永城市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疟疾防治,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非稳定性间日疟地区,灭疟后期在疟疾流行季节开展医疗门诊“三热病人”血检疟原虫,能较易发现原虫阳性病例;进行重点人群带虫率及学生荧光抗体调查,作为灭疟后期追查传染源和病灶点,评估疟疾流行程度和抗疟措施效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及时发现、根治现症病人,开展流动人口监测管理,能有效地阻止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小湾电站东镇工区疟疾传播与流行的风险因素 ,研讨预防控制对策 ,保障建设人员身体健康。方法 针对工程与工期特点进行施工现场调查 ,结合历年疟疾防治与监测资料做综合分析。结果 工区有传染源输入、生态蚊媒、气象环境、人蚊接触等多种疟疾传播与流行的风险因素。结论 小湾电站东镇区域是历史疟区 ,目前是疟疾可接受区 ,应加强蚊媒监测 ,实施预防保护、发热病人血检、现疟病人管理 ,倡导防蚊、灭蚊等综合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新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结果四川省和各监测点的疟疾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2年血检确认的病例,已达到上报疫情数的90%以上,而且"二热"(初诊疟疾、疑似疟疾)血检阳性病人已占全部血检阳性病人的90%以上;按蚊密度人房中变化不大,牛房中按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监测措施,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提高疟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强化发热病人的血检疟原虫工作,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疫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