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预处理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择期泌尿外科全麻手术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5μg/kg(2μg/ml)、地佐辛0.1 mg/kg(0.8 mg/ml)和等量(0.125 ml/kg)0.9%氯化钠注射液,15 min输注完毕。1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 min内注射完毕),输注依托咪酯后2 min内观察并记录肌阵挛发生情况,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肌阵挛发生率、肌阵挛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地佐辛组肌阵挛总发生率,轻、中度肌阵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25μg/kg和地佐辛0.1 mg/kg预处理均可降低依托咪酯诱导时引起的肌阵挛的发生率,且其预处理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患儿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择期全身麻醉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2例。麻醉方式均选择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滴鼻预处理,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手术开始时,对照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肌阵挛症状出现率为26.19%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的0.00%(P0.05);观察组患儿恶心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1.90%(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采用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能够更好的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会造成患儿的苏醒时间稍有延迟,临床上需要辩证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依托咪酯麻醉镇静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依次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分别预先静注等量(0.125ml/kg)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03mg/kg,然后静注0.3mg/kg依托咪酯,观察并认真记录肌阵挛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的T0、T1及T2时间段的的BIS、MAP及H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比较,轻度以及总体肌阵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间的轻度、中度以及总体肌阵挛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可降低依托咪酯麻醉镇静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00)与对照组(n=200),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依托咪酯用量、肠镜检查时间、可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反应、麻醉清醒后不适感、对检查的满意度、遗忘程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应用安慰剂或右美托咪定后、应用依托咪酯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结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托咪酯总剂量、肠镜检查时间、可唤醒时间分别为(15.4±3.9)mg、(6.7±1.5)min、(5.3±2.2)min,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的(18.0±4.1)mg、(7.4±1.6)min、(6.9±2.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动发生率为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下降>30%发生率、HR低于50次/min发生率、SpO2<9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检查麻醉中能够协同依托咪酯共同起到镇静作用,减少依托咪酯用量,缩短检查时间、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麻醉术前身心应激的抑制程度。方法选择100例20~60岁、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于麻醉前45min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B组)麻醉前45min鼻内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SBP、DBP、HR、SpO2、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SBP、DBP、HR、SpO2在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SBP、SpO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用药后T4、T5时DB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用药后各时点HR开始下降,与用药前及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在用药45min后AVAT、E、NE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用药后AVAT明显下降,E、NE的水平明显上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用药后AVAT、E、NE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以减轻麻醉手术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痛肠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组(DE组)。DE组先0.1μg/(kg.min)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0.1μg/kg),E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ml后,2min后两组再0.2mg/(kg.min)静脉依托咪酯(0.2mg/kg),完成后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依托咪酯4~6mg,并观察依托咪酯总用量、可唤醒时间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依托咪酯总用量、可唤醒时间E组明显高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协同依托咪酯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赵刚  蔡建明  俞米林  路牧 《重庆医学》2016,(18):2500-2503
目的:探讨预注右美托咪定(Dex )对丙泊酚或依托咪酯诱导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患者80例,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联合Dex组(PD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联合Dex组(ED组),每组20例,记录4组患者在入室后麻醉前(T0)、给予Dex开始1 min(T1)、输注Dex 10 min(T2)、麻醉诱导后3 min (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 min(T5)、插管后3 min(T6)、插管后5 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记录T0、T2两个时点SpO2值及Ramsay评分。结果与T0时点比较,T2、T3、T5时点PD、ED组心率下降,并低于P、E组(P<0.01);T3时点P、PD、E 3组DBP、SBP下降(P<0.05),ED组SBP、DBP高于P、PD组(P<0.05);T4时点E组SBP、D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ED组DBP高于PD组(P<0.05);T5时点E组血压明显高于 T0同时也高于其他3组(P<0.01);T6、T7时点P、PD两组SBP、DBP降至低于术前水平(P<0.05)。PD组SpO2值T2时点低于 T0时点(P<0.01);T2时点Ramsay评分,PD、ED两组高于P、E组(P<0.05)。PD、ED组BIS值T2时点低于 T0(P<0.01),T3~ T7时点4组组患者均低于T0(P<0.01)。结论预注Dex可以维持依托咪酯诱导围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降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36-13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胃癌全麻醉根治术后镇痛疗效及对感染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9)。对照组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感染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麻醉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t=11.259,P=0.000;t=8.524,P=0.000);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90,P=0.000)。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χ2=4.652,P=0.031)。用药及拔管时,对照组心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胃癌全麻醉根治术后麻醉镇痛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21-123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对异丙酚静脉麻醉患者注射痛及脑状态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11月门诊胃镜中心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89例,男女不限,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44例)和对照组(N组,45例)。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5 mg/kg,N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60 s后都以5 mg/s的速度静脉推注异丙酚,直至患者肌肉松弛睫毛反射消失。观察静脉推注异丙酚20 s内,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主诉有无注射痛;观察患者的脑状态指数:疼痛指数(Pi)和镇静指数(WLi)。结果 两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预给小剂量的依托咪酯可以降低静脉麻醉患者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Pi值。(2)脑电疼痛指数(Pi)为疼痛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对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影响诱导期插管前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多种因素进行多元分析。方法ASAI-Ⅱ级,年龄17~62岁的全麻患者317例。固定维库溴铵用量,不同途径(右颈内静脉、前臂静脉、大隐静脉)、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芬太尼,不同剂量和注速的依托咪酯顺序静脉诱导。插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值与基础MAP变化率[MAP%=(MAP—MAPT0)/MAPT0×100%]作为麻醉诱导后插管前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指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相关分析多种因素[性别(x1),年龄(X2),身高(x3),体质量(X4),是否合并高血压病(X5),咪达唑仑用量(X6),芬太尼用量(X7),依托咪酯用量(X8),注药速度(X9)和注药途径(X10)]对麻醉诱导期插管前MAP%的影响,通过标准化偏回归系数比较各影响因素对MAP%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选入、剔除水平取0.1—0.2时,10个研究因素中年龄、注药速度、注药途径、芬太尼用量和依托咪酯用量5个因素进入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且由大到小依次影响着MAP%(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061、-0.2374、-0.2165、-0.1795、-0.0921)。一般回归方程为MAP%=-0.2687x2(y)-2.5901X7(ug/kg)-8,7569x9 mg/s+4.4985x10-13.2671x8 mg/kg+5.4323(F=9.32,P〈0.01,修正R2为0.7927)。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影响插管前血压波动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依托咪酯注药速度、注药途径、芬太尼用量和依托咪酯用量。尽管一般认为依托咪酯麻醉的优点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但在联合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时,仍要考虑到有许多因素影响着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周雪丹  张科  吴卫  于明帅  吴晓红 《西部医学》2023,35(2):282-286+292
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唤醒时间、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8 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静脉泵注体内,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后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插管前(T0)、插管后10 min(T1)、唤醒前10 min(T2)、唤醒期间(T3)、唤醒后5 min(T4)、加深麻醉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后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拔管即刻、术后2、6、24 h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麻醉前、术后2 h及6 h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糖(Glu)]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HR、MAP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间段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r、ALD、Glu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内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依次递增(P<0.05),且观察组术后2、6 h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4,P=0.694)。结论 脊柱侧弯矫形术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提高术中唤醒质量,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于老年人外科手术全麻诱导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40例)和异丙酚组(P组,40例)。诱导期,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同时给予相同的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结果E组麻醉起效时间较P组慢(P〈0.05);诱导后P组的BP和HR下降更明显(P〈0.05),插管后回升至正常范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BP和HR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能保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更适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患儿鼻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术前紧张情绪、父母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2~9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前30 min经鼻喷入生理盐水0.02 mL/kg,DEX组喷入DEX 2 μg/kg(药物使用原液)。观察和记录患儿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25、30 min的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以及给药30 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分离焦虑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接受度评分和术后躁动评分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组患儿与父母的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6.7% vs. 26.7%,73.3% vs. 40%,P均<0.05),术后躁动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患儿给药20 min后HR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3±12.93)次/min vs. (104.53±11.97)次/min, P<0.05]。两组患儿的SpO2未见明显差异,且均未见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结论: 全身麻醉前经鼻喷入DEX可以产生良好的术前镇静作用,改善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提高面罩接受度。两组患儿苏醒质量高,无明显的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鼻喷DEX 2 μg/k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术前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血浆靶控输注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时A组预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B组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恒速输注10 min,静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目标血浆靶浓度按照改良序贯法设定,根据预试验设定A组第1例起始浓度是0.30μg/m L,B组是0.40μg/m L,相邻浓度增加或降低0.1μg/m L,出现6个交叉点时试验结束。结果:实际A组21例、B组18例纳入统计。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A组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为0.62μg/m L(95%CI∶0.49~0.76μg/m L);B组Cp50为0.91μg/m L(95%CI∶0.79~1.07μg/m L)。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血浆靶控输注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观察预注利多卡因对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23~67岁,体重指数(BMI)20~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利多卡因组)或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30 s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min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并记录肌阵挛的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后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利多卡因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肌阵挛,且大部分患者程度较轻;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肌阵挛(P<0.05).结论 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对患儿全麻下行脊柱裂矫正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812岁行脊柱裂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输注右旋美托嘧啶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值4512岁行脊柱裂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输注右旋美托嘧啶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值4555。记录术中七氟烷和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情况、补救芬太尼用量。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modified objective pain score,OPS)、苏醒期激惹评分(agitation cole score,ACS)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modified aldrete score,MAS)等评估患儿术后疼痛、烦躁及苏醒情况。术后若OPS≥4或ACS≥4超过5 min,给于芬太尼0.555。记录术中七氟烷和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情况、补救芬太尼用量。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modified objective pain score,OPS)、苏醒期激惹评分(agitation cole score,ACS)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modified aldrete score,MAS)等评估患儿术后疼痛、烦躁及苏醒情况。术后若OPS≥4或ACS≥4超过5 min,给于芬太尼0.51μg/kg进行补救镇痛。结果: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右旋美托嘧啶组的芬太尼、补救芬太尼、七氟烷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术后情况,右旋美托嘧啶组拔管后即刻疼痛明显(OPS≥4)的发生率、补救镇痛芬太尼量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达到MAS=1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初次需要芬太尼的间隔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烦躁和寒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裂矫正术患儿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嘧啶,术后有一定的持续镇痛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烦躁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围麻醉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P组静脉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E组用依托咪酯替换P组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3minfT2)循环、应激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组间比较,T1SBP和HR、T2SBP、DBP和HR,E组大于P组,注射痛P组多于E组,肌颤E组多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更适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者;两者对血糖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