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144.5±15.3)μm,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厚度(143.9±16.8)μm,术后1周厚度(156.8±35.6)μm,术后1个月厚度(150.5±34.1)μm,超声高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71.6±31.5)μm,术后1个月厚度(169.8±30.5)μm,低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55.5±19.2)μm,术后1个月厚度(153.6±18.8)μm.13只眼出现房水中度闪光,术前厚度(142.8±10.5)μm,术后1周(196.4±35.7)μ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导致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及黄斑水肿; 术中高超声能量可明显影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 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定量测量眼底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以及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了解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吸除手术后盘周 RNFL厚度以及黄斑视网膜厚度变化特点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9例(70眼),分不伴有糖尿病患者为正常组29例(38眼),伴有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20例(32眼),成功施行白内障 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利用 OCT定量测量Phaco手术后不同时间(包括术后3 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底盘周RNFL厚度和黄斑视网膜厚度,对比不同时间点 RNFL厚度和黄斑视网膜厚度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与术眼最佳矫正视力(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VA)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盘周 RNFL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466、-0.490、-0.511,P<0.01);正常组术后2周、1个月黄斑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309、-0.315,P<0.05)。糖尿病组术后2周至术后6个月盘周RNFL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365、-0.447、-0.512、-0.499,P<0.01);糖尿病组术后3d至术后6个月黄斑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427、-0.490、-0.653、-0.451、-0.353, P<0.01)。结论白内障Phaco术后黄斑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是影响视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白内障 Phaco术后盘周 RNFL厚度也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对视力造成着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144.5±15.3)μm,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厚度(143.9±16.8)μm,术后1周厚度(156.8±35.6)μm,术后1个月厚度(150.5±34.1)μm,超声高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71.6±31.5)μm,术后1个月厚度(169.8±30.5)μm,低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55.5±19.2)μm,术后1个月厚度(153.6±18.8)μm。13只眼出现房水中度闪光,术前厚度(142.8±10.5)μm,术后1周(196.4±35.7)μ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导致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及黄斑水肿;术中高超声能量可明显影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已成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性无创光学影像诊断技术,其对视网膜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本文采用OCT技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1月黄斑区检查,比较手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析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魏科  李永蓉  宁进  孙文娟 《安徽医学》2017,38(3):342-344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程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Phaco+IOL)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70例,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3组,A组26例病程1~5年,B组24例病程6~10年,C组20例病程11~15年.比较3组患者白内障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RNFL厚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C组RNFL厚度高于A、B组,术后1个月时,C组RNFL厚度高于A组,术后3个月时,C组RNFL厚度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Phaco+IOL植入术后,其黄斑RNFL增厚,以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为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糖尿病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析手术前后2组间及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结果 糖尿病组: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别为(216.24±19.44)μm、(216.20±18.94)μm、(216.94±19.00)μm、(235.17±24.42)μm、(227.52±25.36)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均较术前(216.24±19.44)μm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235.17±24.42)μm,至术后3个月稍有下降,仍高于术前。本组中有5例(16.67%)发生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 d、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FRT较术前略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黄斑水肿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糖尿病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显著,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20例(120眼),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27例和糖尿病组93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enss,CMT)及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total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TR)。结果:两组术后BCVA随着时间推延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MT分别为277.8±41.6μm、269.6±40.8μm和263.5±31.7μm,分别大于非糖尿病组的261.3±39.7μm、254.9±34.2μm和253.5±30.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TR分别为293.5±28.8μm、283.8...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析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黄斑区的厚度,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黄斑区的厚度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患者共83人84眼,将其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8例患者39眼设为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45例45眼患者设为B组,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天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 A组患者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患者成功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天从三维OCT中均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检测到A、B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36.14±30.41)μm、(223.11±32.10),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229.0±20.46)μm略增厚,且无统计学意义:A组(P=0.224),B组(P=0.286).两组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上、下、颞、鼻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58±14.93)、(243.71±16.06)、(259.92±21.14)、(275.79±16.78);B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6.93±19.43)、(243.29±20.54)、(259.43±23.52)、(275.43±21.47),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外环上、颞、下、鼻侧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47.00±13.68)、(232.50±16.51)、(243.2±13.85)、(268.5±15.59).两组黄斑中心凹1mm视网膜平均厚度、距黄斑2~3mm内环视网膜厚度、外环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及视网膜平均厚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短期内距黄斑中心凹3~6mm的外环区4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同年龄人群组相比均增厚,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比并未见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朱茜  徐蔚  王震  王惠英  荣翱 《上海医学》2012,35(5):434-43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厚度及容积的变化。方法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且无手术并发症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30、60、90d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部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CST)、黄斑容积(CV)、黄斑容积平均厚度(CAT)的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7、30、60、90d进行频域OCT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见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异常,视网膜内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有序,IS/OS层连续完整无断裂,色素上皮层光滑连续;未见黄斑囊样水肿。与术前比较,术后1和90d的CST、CV、CA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7d的C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CAT显著增加(P值均<0.01);术后30和60d的CST、CV、CAT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术后30d的CST、CV、CAT均显著高于术后7、60、90d(P值均<0.01)。结论无明显并发症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引起黄部厚度及容积的增加,术后7d时自黄斑的旁中心凹和中心凹周围区向中心凹发展,至30d时达到高峰,90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是否终止临床治疗应以频域OCT检查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分析84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进行对照观察,以手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 及30 d 时,记录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及黄斑区容积(PM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资料。结果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 d,观察组(258.06±23.34)μm,对照组(259.88±21.01)μm,P >0.05;术后7 d,观察组(270.94±20.26)μm,对照组(260.54±20.88)μm,P <0.05;术后30 d,观察组(275.46±25.38)μm,对照组(260.68±22.95μm),P <0.05。黄斑区容积(PMV):手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 d,观察组(8.29±0.55)mm3,对照组(8.28±0.54)mm3,P >0.05;术后7 d,观察组(8.68±0.68)mm3,对照组(8.32±0.62)mm3,P <0.05;术后30 d,观察组(9.46±0.73)mm3,对照组(8.34±0.58)mm3,P <0.05。判定术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新增/加重者观察组有15只眼,对照组有2只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增加,水肿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1.
刘健  徐洁慧  楼继先  汪怿  曹永葆 《浙江医学》2017,39(10):801-804
目的观察糖尿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黄斑部形态的变化,探讨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58例(60眼),其中糖尿病组患者29例(31眼),非糖尿病组患者29例(29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黄斑各亚区的视网膜厚度值,观察两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将患者术后1个月时logMARBCVA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变化、高血压病史、HbA1C、高脂血症史及吸烟史作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logMARBCVA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均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区厚度(CST)的改变量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CST均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术前:r=0.53,P<0.01;术后1个月:r=0.69,P<0.05)。术后1个月时logMARBCVA与糖尿病病程(r=0.47,P<0.01)、HbA1C(r=0.38,P<0.01)、术前CST(r=0.61,P<0.01)及吸烟史(r=0.28,P<0.05)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术前CST为术后logMAR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时CST改变量达到最大;术前CST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并影响术后BCVA。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0例(40眼),非糖尿病组38例(38眼),采用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非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及1个月的中心凹区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1 d、1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时段的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黄斑中心凹区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宏光  沙爱娟  关文雯  叶丹  王越 《海南医学》2016,(13):2208-2209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称为超声乳化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称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合并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60例(60眼)P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术。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mGCC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6个月上方、下方、平均mGCC厚度值分别为(95.14±8.10)μm、(95.03±9.91)μm、(96.08±7.68)μm,观察组分别为(101.08±9.34)μm、(100.01±9.33)μm、(100.06±10.95)μm;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上方、下方、平均mGCC厚度值分别为(83.16±11.81)μm、(89.60±11.38)μm、(88.68±10.67)μm,观察组分别为(96.08±9.59)μm、(95.06±9.60)μm、(95.08±9.75)μm。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均较观察组变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优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形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确诊为单纯性白内障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经裂隙灯、间接双目眼底镜、黄斑频域OCT、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确诊为黄斑囊样水肿13例患者资料。结果:13例(13眼)患者中均(100%)可见视网膜内囊腔。1例(7.69%)可见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3例(23.08%)可见神经上皮层分离。白内障术前、术后1月、2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13.92±18.11)μm、(432.46±48.44)μm、(297.92±28.34)μm。术前与术后1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9,P<0.001),术前与术后2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P<0.001)。结论:黄斑囊样水肿是白内障术后较常见并发症,通过频域OCT检查,在定性、定量方面诊断黄斑囊样水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对黄斑中心小凹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眼,对患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 d、1周2、周四个时间段分别应用OCT黄斑部扫描程序对术眼行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术眼术前及术后各时段黄斑部厚度的变化。结果 OCT扫描显示,无术眼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测得96例术眼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均值:术前为176.101μm,术后1 d为176.554μm,术后1周为176.502μm,术后2周为179.456μm,将术前与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四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值配对t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值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是检测黄斑厚度的有力工具之一,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眼术后1 d、1周、2周黄斑中心小凹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对黄斑中心小凹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眼,对患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d、1周、2周四个时间段分别应用OCT黄斑部扫描程序对术眼行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术眼术前及术后各时段黄斑部厚度的变化。结果OCT扫描显示,无术眼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测得96例术眼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均值:术前为176.101μm,术后1d为176.554μm,术后1周为176.502μm,术后2周为179.456μm,将术前与术后1d、术后1周、术后2周四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值配对t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术后1d、术后1周、术后2周,黄斑中心小凹厚度值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T是检测黄斑厚度的有力工具之一,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眼术后1d、1周、2周黄斑中心小凹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7例(77眼)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房角粘连≤1/2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7例37眼(超乳组)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40例40眼(联合手术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行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式眼压、前房深度、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且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盘周边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检查。结果:术后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视力、RNFL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眼压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超乳组相比,联合手术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更深[(1.98±0.64)mm vs (2.31±0.43)mm,P0.05],房角开放象限更宽。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而言,联合房角分离术即便在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方面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表现出更多优势,但却并未在眼压控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金琴辉  项振扬  郑玥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446-144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并接受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37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分析黄斑中心凹部位视网膜厚度和结构变化,并记录矫正视力及视物变形、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7眼均予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黄斑前膜完整剥除,术后视力改善率91.9%(34/37);术前存在视物变形18例,术后视物变形改善12例,视物变形消失6例。术后6个月视力(0.43±0.17)较术前(0.22±0.16)提高(t=11.467,P<0.01)。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75.68±80.38)μm较术前的(483.05±141.94)μm下降(t=14.223,P<0.01)。未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可明显改善视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变化。方法选取未接受弱视治疗的3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弱视眼作为弱视组,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50名正视儿童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患儿黄斑各区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采用Littmann公式对RNFL厚度进行修正。比较两组各区黄斑厚度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各区黄斑及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黄斑各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前后两组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各区厚度与校正后视盘周围各区域RNFL厚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弱视组上方RNFL厚度与黄斑中央区厚度呈负相关(P<0.05),下方和鼻侧RNFL厚度与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颞侧RNFL厚度与鼻侧、颞侧黄斑厚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视网膜可能存在异常重构。分析两者相关性或许能应用于弱视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赵思婕  余芝红  王剑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05-1607, 16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人90例,其中DM合并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观察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月及3月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扫描(OCT)检查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2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CMT及视力的变化,并探讨CMT与BCVA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CMT较对照组均增厚(P < 0.01和P < 0.05);其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CMT增厚达最高值(P < 0.01)。2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logMAR BCVA值与术前对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 < 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logMAR 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3个月logMAR BCVA与CMT呈正相关(r=0.47、0.36,P < 0.05),对照组的术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与CMT无相关性(P>0.05)。结论 DM病人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CMT显著增加。2组病人术后BCVA虽均有改善,但部分DM病人在随访期间出现了显著BCVA的再次下降,可能与术后的CMT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