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科大型下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髋部骨折或行下肢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术后均给予积极护理+物理(机械)抗凝措施,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视手术类型决定两组抗凝时间(21~28 d),对比两组术后不同观察时点凝血时间、下肢周径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2,7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APTT)均不同程度延长,观察组术后7 d PT[(16.4±3.6)s比(15.6±3.1)s]、APTT[(39.6±5.4)s比(37.3±5.0)s]均长于对照组,且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39<0.05)。观察组术后2,7 d大腿和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为(236.2±40.4)m L比(249.4±52.3)m L,局部血肿形成率为2.17%比6.82%,刀口渗血比例为2.17%比4.55%(t=1.343,P=0.183;fisher,P=0.355;fisher,P=0.35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5.00%(χ2=3.072,P=0.080)。结论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型下肢手术术后DVT的出血率相近,在延长凝血时间、减轻肢体肿胀、降低DVT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9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后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对大型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90例大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实验组(44例)。两组术后均给予积极护理+物理(机械)抗凝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片进行抗凝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局部血肿率及刀口处渗血率;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下肢周径。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量、局部血肿率及刀口处渗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术后5~21 d,治疗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0.87%(5/46),实验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25.00%(11/44);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治疗组PT为(15.3±2.5)s与实验组的(14.5±2.0)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TT为(38.5±4.3)s,长于实验组的(36.2±4.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7 d大腿周径分别为(47.1±4.2)、(46.7±4.2)cm,小腿周径分别为(36.8±3.3)、(36.2±2.8)cm;实验组术后2、7 d大腿周径分别为(49.5±4.5)、(48.8±4.0)cm,小腿周径分别为(38.5±3.5)、(37.5±2.6)cm;两组术后2、7 d大腿和小腿周径均小于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型骨科下肢手术后使用利伐沙班可以延长患者凝血时间、缓解肢体肿胀,并显著降低术后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牛艳丽  李晓妍  周宇 《安徽医药》2023,27(4):742-746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检测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表达。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老年FNF病人152例,根据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31)与无DVT组(n=12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卡普里尼(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并分析其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评分的相关性和其对老年FNF术后DVT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DVT组术后1 d、3 d、5 d股静脉流速[(17.38±5.29)cm/s、(14.57±3.50)cm/s、(16.15±4.29)cm/s]均显著低于对无DVT组[(22.76±6.38)cm/s、(18.74±5.18)cm/s、(20.36±6.27)cm/s](均P<0.05),DVT组术后1 d、3 d、5 d腘静脉流速[(13.81±2.59)cm/s、(7.68±2.68)cm/s、(11.47±3.01)cm/s]均显著低于无DVT组[(16.72±2.86)cm/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120例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传统护理方法+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法.于术后第7天观察DVT特征性临床症状,术后4、7 d观察DVT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12例(20.0%)自诉肢体疼痛等不适,而试验组有3例(5.0%)自诉有肢体疼痛不适,2组DVT特征性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5);术后第4、7天,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8.3%(5例)、11.7%(7例),试验组DVT发生率分别为为0%、1.7%(1例),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试验组(χ2=5.217,χ2=4.821,均P〈0.05);术后第4、7天,试验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第4天:(15.2±2.9)cm/s比(14.3±3.1)cm/s,(20.5±4.0)cm/s比(19.5±4.2)cm/s;术后第 7天:(16.1±3.2)cm/s比(14.6±3.1)cm/s,(21.5±5.9)cm/s比(19.5±5.3)cm/s](均P〈0.01).结论 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肺癌术后DVT,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7.
邓平征  陶丽娟  周龙殿 《药品评价》2023,(10):1236-1238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自制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自制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 d纤维蛋白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及D-二聚体(D-D)水平均比术前高,观察组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D-D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14 d时,两组PT及AP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asmussen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自制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观察组术后24 h给予利伐沙班预防。分别于术后24 h、5 d、10 d检查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ⅡI复合物(TAT)值以及检测术后10 d和术前患者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再结合10 d内发生的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评估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的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4 h、5 d的TAT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24 h时高水平TAT值相比,利伐沙班在术后5 d可以显著降低血浆TAT值(P<0.05),并且降低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P<0.05)。两组患者术后10 d体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给药后至术后10 d的时间里发生出血事件和DVT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钠相比,采用利伐沙班可较有效影响人体凝血系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小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9.
丁卫华 《北方药学》2015,(1):186-186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肢周径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2周后观察组膝上10cm周径及膝下10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qd;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IU,qd;均于患者下床行走后停药。记录术后48 h引流量,手术前及术后7 d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7 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下肢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大的下肢DVT形成及肺栓塞发生。利伐沙班组术后48 h引流量(174.3±26.1)mL,低分子肝素组为(167.4±24.2)mL,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利伐沙班组发生肌间静脉血栓8例,低分子肝素组9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均无消化道黏膜出血、硬膜外血肿及切口血肿发生。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腰椎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髋关节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在兴宁中医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增加循证护理,包括:心理因素干预,提升肢体锻炼依从性、保持良好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及中药配合按摩等。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组1例(2.0%),对照组7例(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卧床时间分别为(14.9±2.6)dvs(16.4±2.3)d,住院时间分别为(20.3±3.1)dvs(24.7±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全面的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减少骨科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运用多种方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0月共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第3、7天监测凝血四项、患肢周径;第7天复查患肢静脉彩超。结果经过治疗并随访半年,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下肢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并能有效地改善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及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复合伤中应用高压氧的效果。方法 82例下肢开放性复合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手术、清创、皮瓣转移,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共进行20 d。观察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肉组织恢复情况、皮瓣转移存活率和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局部肿胀消退,无疼痛或轻度压痛患者27例(64.3%),对照组在治疗后局部肿胀消退,无疼痛或轻度压痛患者13例(3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1例患者行皮瓣转移,存活20例(95.2%),对照组有18例患者行皮瓣转移,存活15例(83.3%),观察组皮瓣转移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愈合41例,愈合率97.6%;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愈合37例,愈合率92.5%.观察组在愈合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下肢复合伤炎性反应、提高皮瓣转移存活率和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王跃华  陈锋  周凯  黄永清  赵巧丽 《安徽医药》2018,22(12):2414-24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物理方法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预防DV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DVT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术后1 d、7 d观察组髌上15 cm、髌下10 cm、踝上5 cm肢体周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不同部位肢体体表皮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man征、Nenhof征阳性率分别为4.29%、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10.00%(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D-二聚体、FIB、ATPP水平基本相近(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D-二聚体、FB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组间t检验均P<0.05;DVT组和无DVT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各时点DVT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无DVT组评分(均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物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可作为防治DVT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丛晓荣  潘维亮 《中国医药》2012,7(12):1568-156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于术后第1天给6ml加入5%葡萄糖或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0次/d。对照组术后12h起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1次/d,2组疗程均为7d。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抗凝;研究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行中药抗凝。术后第14天行下肢血栓B超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4天,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6%(5例)比13.0%(6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平均抗凝费用低于对照组[(73.3±9.1)元比(149.3±1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14天内皮素分别为(30±9)、(80±9)、(454-9)ng/L,对照组分别为(32±9)、(83±9)、(52±9)ng/L,2组术后第14天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后第3天,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预防胫骨髓内钉术后DVT的发生,且治疗费用更低廉。  相似文献   

16.
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静脉推注,B组给予曲马多注射液100mg肌内注射,观察指标为镇痛效果、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点镇痛效果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8.36±5.89)rain,B组镇痛起效时间(16.67±8.95)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持续时间4h以上两组均达56.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为下肢骨折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佐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100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抗炎、止泻、微生态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400 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空腹抽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评价两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停药1周后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及治愈时间分别为(2.1±1.5)d vs(5.4±2.2)d、(1.7±0.6)d vs(3.3±1.4)d、(9.1±1.6)d vs(11.7±1.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4、3.827、3.923,P均〈0.05);(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χ2=9.836,P〈0.01),观察组复发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χ2=4.332,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能够有助于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同时测定49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实验组)和52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PT、APTT以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术后24 h和48 h实验组的hs-CRP、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48 h的hs-CRP、D-二聚体浓度高于24 h时的测定值(P<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和48 h的hs-CRP、D-二聚体、P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hs-CRP可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肖胜  肖劲松  匡良洪 《中国医药》2012,7(11):1379-1381
目的 观察伴有言语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危险因素控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观察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次,1次/d,晨服,基本疗程为3个月.卒中起病后7d内、90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MS)评价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10项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40例中,l例死亡(肺炎),2例退出,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2例失访,有效例数为38例.卒中后90 d,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分别为(30±22)、(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6±17)、(19±8)分;上、下肢FMMS增加分数分别为(24±20)、(12±5)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0±4)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分比(11±4)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6±10)分比(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分散片可以促进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总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