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敏贞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33-4833
目的 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指导患者术后卧床时的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的方法。结果 196例患者功能评定优160例,良28例,可8例,随访优良率为95.8%。结论 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指导患者术后卧床时的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的方法。结果196例患者功能评定优160例,良28例,可8例,随访优良率为95.8%。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发生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机、方法与意义。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从术后麻醉消失开始进行下肢自由伸屈、活动足趾、屈颈运动,逐渐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功能锻炼至完全康复。结果:按要求并坚持进行功能锻炼者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随访2~5年优良率88.23%。结论:术后及时合理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脊柱内镜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标准化功能锻炼方案。方法:选取100例行CT引导经皮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术后2 h即行踝关节交替背屈和背伸、术后第2天行俯卧位双腿后伸,平卧位直腿抬高,术后1个月行五点式支撑、三点式支撑练习,对照组术后1个月开始行直腿抬高、五点式支撑、三点式支撑练习,观察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实施不同的功能锻炼干预方法后,两组的VAS分值、JOA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脊柱内镜术后患者尽早实施标准化功能锻炼,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及下肢功能障碍,促进患者脊柱功能恢复,巩固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频教育结合回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视频教育结合回授法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中应用视频教育结合回授法,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早期训练对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术后6 h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第2天增加腰背肌功能训练。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及采用Macnab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VAS值明显低于术前( P<0.01),术后1 w优良率92.5%。结论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缩短患者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对功能的恢复和恢复程度及复发起的重要作用。方法:总结了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康复训练与护理,主要是直腿抬高训练,腰背肌锻炼,术后短期内避免做的姿势,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有75例恢复良好,优良率88.2%,患者满意。结论:系统、正规、合理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某三级医院骨科住院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功能锻炼方案。于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83例患者分为锻炼组92例与对照组91例,均采用卧床休息、腰围固定、牵引、针刺及红外线照射等传统方法综合治疗,锻炼组增加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治疗2个月时,2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锻炼组6个月及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配合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LDH的复发率,在后期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法,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订的要求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帮助患者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法,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订的要求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帮助患者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程海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04-3905
目的 研究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04-2008-11于秦皇岛市第三院行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实验组7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一般常规心理及生活护理;实验组采用术后责任护士指导并督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恢复劳动能力时间及效果.结果 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后,实验组患者恢复劳动能力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术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可加快恢复患者工作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A组康复治疗组(74例),经超短波及系统的运动处方锻炼等治疗,与早期非系统康复治疗B组(54例)作对照,比较康复治疗组入院、术后及出院时的症状和体征改变,然后比较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结果:康复治疗组术后及出院时的症状和体征较入院时明显改善,随访结果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是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腰腿痛、腰椎功能及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腰腿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去多主张物理疗法治疗,应用被动治疗与主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腰椎闯盘突出症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对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目的:应用功能锻炼等方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作用机制。设计:前后对照试验。地点和对象:选择2000-05/2003-05辽宁中医学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6-72岁。干预:主动功能锻炼:扶物锻炼法。扶住某一物体,做屈曲(弯腰)背伸等动作三四周后,增加步行或上下楼梯等方法,时间、强度自行掌握。被动锻炼方法:在医生指导下或借助于辅助设置控制条件下的功能锻炼。进行功能锻炼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等治疗状况。主要观察指标:疗效评定结果及影像学变化。结果:腰及下肢麻痛症状改善者,直腿抬高达70&;#176;以上,生理曲度基本恢复,胜任原工作者,82例;症状基本消失,尚有轻微残余腰痛及小腿外侧麻痛,但能坚持原工作者,12例;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6例。总有效率为94%。功能锻炼或治疗的前后对照结果表明,CT检查的改变不明显。结论:功能锻炼方法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CT结果不能作为疗效评估的主要依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要以症状体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疗法,观察组30例在接受传统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2d进行“飞燕点水式”腰背肌锻炼,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腰痛的评分、腰椎活动度及臀部、下肢放射痛改善程度。结果腰痛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及臀部、下肢放射痛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飞燕点水式”腰背肌锻炼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及臀部、下肢放射痛,有效改善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方法。方法 对2000~2004年223例LDH术后患者(锻炼组)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与2000年以前102例LDH患者(对照组)术后仅卧床休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3周对手术疗效做了详细观察,并于2个月、半年进行了随访,患者在术后腰痛、残存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及腰部活动度等方面,锻炼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对LDH患者术后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防止腰背痛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腰背肌功能训练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黄建洪 《中国康复》2003,18(3):198-198
目的 :观察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16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 2组各 80例 ,均按常规治疗。锻炼组在症状好转后加强腰背肌群的功能锻炼。结果 :5年随访中 ,锻炼组复发 15例 ,对照组复发 4 5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坚持腰背肌群的锻炼可以巩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防止复发 ,是一种切实可行、经济、实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椎旋转复位法治疗后促进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2003-06/2004-12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二分院骨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60&;#176;。均在实施脊椎旋转复位法后7—14d实施功能锻炼。首先行脊椎旋转复位法治疗,然后根据医嘱、病情特点及个体状况采取3种锻炼形式(床上锻炼、地面锻炼和体疗室内器械锻炼)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内容:①康复初期:选用悬吊器(肩、手悬吊2种)和立位下肢训练器,前者主要是对腰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牵拉锻炼,后者主要锻炼腘绳肌及下肢后部肌群。②康复中期:选用腰椎旋转训练器(坐、立2种姿势,可单向也可双向)和走步机(正走、反走2种),前者主要锻炼腰椎旋转功能及周围小关节的协调性,纠正脊柱侧弯,后者主要锻炼下肢肌群的协调性及肌力。③康复后期:选用俯卧式腰背肌锻炼器和下肢锻炼器,前者主要锻炼腰背伸肌,后者主要锻炼下肢后群肌力。功能锻炼方法:上述3种锻炼形式相结合,每例患者锻炼项目一般为4—6项,每个项目交替进行,循环反复锻炼,30-60min/次,2次/d。锻炼次数及负荷依病情,身体状况而定,一般以不感疲劳,能耐受为宜。观察其锻炼前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锻炼15,30d腰椎活动度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角度〉70&;#176;、脊柱侧弯消失、肌萎缩恢复和腰腿痛消失患者数多于锻炼前,差异有显著性(锻炼前分别为0,5,0,0,5例,锻炼15d后分别为9,17,2,2,15例,锻炼30d后分别为24,13,4,5,15例,P〈0.01)。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椎旋转复位后进行正确、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巩固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1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100例采用麦肯基技术治疗,B组97例采用Maitland脊柱关节松动术,并均辅以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患腿直腿抬高角度增加,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麦肯基技术结合其他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