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脉输液胶布固定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在工作实践中作者发现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在固定交叉那条胶布时或液体输毕后拆除固定胶布时,都会不同程度地给患者造成疼痛,严重时还能造成针头穿透血管事件,从而影响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情绪。采用新方法固定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6):1027-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临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手背部汗毛多的病人,在输液时,常规的固定方法为四条胶布固定法,由于病人手背部多汗毛,开始由于胶布接触皮肤不多,粘贴不牢,经过保暖加温,胶布粘性增大,固定稳妥。但是,输液完毕拔针时,因胶布粘性大,不容易揭掉胶布,用力时常会粘掉汗毛,引起患者疼痛。为此我们选用外科固定头部伤口底弹力绷带来固定输液穿刺部位,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洪晓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9-1030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是最常见且为人们熟悉的一项治疗方法,针头固定对输液过程的成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针头固定均采用针柄右侧固定法。笔者对我科2008年4~6月的部分静脉输液病人进行了针柄左侧固定法与右侧固定法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当病人输完液体或不慎将针头滑出血管外时,我们必须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如果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是否便于拔针.从而减少拔针所带来的疼痛,成为无痛拔针的关键因素。我们除了按护理学教研书…的输液针头固定法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出另一种输液针头固定法,并对两种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 材料与方法 将胶布剪成 1cm× 8cm ,静脉穿刺成功后 ,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 ,然后将硅胶管向针头方向盘曲后 ,再用另一条胶布固定硅胶管及针头。对小儿、昏迷等不合作患者 ,可先用此方法固定后再行夹板固定。在临床应用近 2万人次 ,效果良好。 2 讨论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 ,是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 ,第二胶布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硅胶管盘曲后固定 ,第四条覆盖无菌纱布后固定。此种方法所用材料多 ,且静脉输液完毕后揭胶布取针头时 ,常因胶布粘着牢固 ,甚至连同汗毛一块揭起 ,引起患者疼痛。而两条胶布固定法 ,不但节省材料 ,且可减…  相似文献   

7.
杨红兰 《现代护理》2003,9(4):310-3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 :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 ,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即第一条固定针头握持柄 ,第二条作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我们按此固定法操作经常会穿刺好后面的患儿 ,前面刚穿刺好的患儿针被拉出来了。由于小儿好动 ,再加上穿刺疼痛、挣扎 ,往往一身汗 ,这给胶布粘贴增加了难度 ,或是患儿头部转动牵拉而使固定好的管子拉出或折叠 ,引起输液障碍而需重新穿刺 ,因此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经过摸索 ,我们现在用四条胶布固定法。即其中三条胶布如上述常规粘贴 ,另一条胶布则将头皮针…  相似文献   

8.
张春兰 《护理研究》2006,20(11):2882-2883
采用周围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为3条胶布固定法。冯秉华对输液固定方法进行改进时采用创可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固定方法费时、费物,而且易致穿刺失败,有时外观也不美。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输液贴固定的最佳距离进行观察,认为输液输液贴间平行或V型粘贴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600名病人分成4组,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成功后,各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固定法,通过无故障率的对比,寻找最佳固定法。[方法]4组病人分别从胶布数量不同,固定方法相同、胶布数量相同,固定方法不同、胶布数量不同,固定方法不同等方面进行交叉对比,统计各组无故障率的高低。[结果]4组固定法无故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针柄进行交叉固定时,适当的增加胶布数量加强固定,无故障率显著提高,有减轻病人痛苦及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是儿科治疗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小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性,静脉穿刺后的头皮针固定,成为确保小儿静脉输液质量的重要问题。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63例次小儿静脉输液采用了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过程管理理论在压疮护理三级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 38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2组,实验组190例:大面积按压法,示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3cm全都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9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8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2组,实验组190例:大面积按压法,示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3cm全都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9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水平,施行人性化护理。方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理技术竞赛,采用《静脉输液评分标准》和《NPIS疼痛评估法》进行评分,并对4年来的竞赛结果进行前后比较,以评价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结果开展“无痛注射,一针见血”静脉输液技术竞赛,提高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探讨护理技术、展现护士风采的平台。结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护理技术比赛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以预防或减少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导致出血或皮下瘀血,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180例门诊静脉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后观察组采用手把手指压法,对照组采用直压法,并有计划地进行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手把手指压法,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采用手把手指压法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拔针后皮下瘀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晖  徐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33-2235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分析原因,提供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方法随机选择内科、外科、妇产科、综合科、高干科住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排在前5位的安全需求因素是:担心护士加错药、担心输错药、担心护士配药过程中未严格消毒、担心护士配制药液剂量不准确、担心护士查对药物不准确。且病人的性别和输液天数在静脉输液治疗的部分安全需求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需求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对配药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提供全程规范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颅脑外伤患者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颅脑外伤患者改良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316例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64例。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固定,比较两种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正常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管道脱出、感染、液体渗漏及皮下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针在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中采用改良固定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护士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细化输液流程,关注要素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标准,提高过程预控能力.方法 依据标准,2007年9~12月共抽查护理人员215名.实施跟踪过程质量及护理行为评价后2008年9、10月共抽查护理人员436名.以静脉置管为例比较两组在查对行为、操作行为、消毒行为、沟通行为、安全行为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质量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关键环节的行为质量有效落实,加强了过程管理的预控和风险防范,主动控制输液质量.结论 护理行为质量的控制是管理方法 有终末转向环节,缺陷控制突出了预防为主,主动控制输液质量,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于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7例,按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常规输液;干预组81例,在姿势控制后进行输液。比较2组输液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4.3%,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平均耗时(5.77±3.60)min,干预组平均耗时(4.92±3.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合理的姿势控制后行静脉输液.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输液时针头直刺静脉减轻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慕珍 《现代护理》2006,12(8):694-695
目的探讨手背1/2附近静脉在输液时针头直刺入静脉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410例患者手背1/2附近静脉采用针头先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后刺入静脉(对照组),和采用针头斜面刺入皮下后直入静脉(实验组)的方法,分别观察2种穿刺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比较,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头斜面刺入皮下后直入静脉的穿刺方法穿刺疼痛程度轻,返修率低,是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方法,此方法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终末输液器液面自动停止下降高度的影响因素,并评价静脉输液终末拔针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心功能正常、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病人各100例,观察每个病人平卧位、坐位、高低输液架、5.5号和7号头皮针液面自动停止下降高度和自动回血时间。结果(1)液面停止下降高度为15~70cm(33.42±12.69cm),自动回血时间5~40s(9.94±5.13s);(2)心功能不全者液面停止下降高度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者,三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3)坐位液面停止下降高度显著高于平卧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4)液面停止下降高度与输液架高度、头皮针粗细无关(P〉0.05)。结论液面停止下降高度受心功能和体位的影响,与输液架高度、输液针头粗细无关;静脉输液终末待液面自动停止下降时即拔针,对人体安全,并可增加药物的有效输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