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癌残留阳性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癌残留阳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5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探讨与切缘癌残留阳性有关的若干因素。结果 手术切缘癌残留阳性与标本残留癌范围和标本体积相关 (P <0 .0 1,P <0 .0 5 ) ,在切缘癌残留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肿瘤大小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严格掌握保乳手术指征和充分的组织切除可降低切缘癌残留阳性率 ,对于有弥漫分布的残留癌尤其是切除范围不足者应再行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p53基因突变及突变类型与预后的关系,p53、Bcl-2、C-erbB-2、PCNA和Ki67表达与乳腺癌变、发展的关系,并比较乳腺癌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的基因突变,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6例正常乳腺组织、异型增生和乳腺癌的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p53基因突变及突变类型杂合性缺失(LOH)与不良预后因素(PCNA高表达,ER、PR阴性)显著相关(P<0.05或P<0.01).乳腺癌变、发展过程(正常乳腺组织→异型增生→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的p53、C-erbB-2、PCNA和Ki67表达率渐增(P<0.05或P<0.01),而Bcl-2表达率渐减(但P>0.05).乳腺癌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基本吻合.结论:p53基因突变(尤其是杂合性缺失)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和指标.p53、C-erbB-2、PCNA和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变、发展的因素和指标,其中C-erbB-2、PCNA和Ki67表达的检测对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及恶变可能性估计有指导意义.免疫组化法结果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CNA、bcl-2与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在乳腺癌变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和33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CNA、bcl-2与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①PCNA指数:乳腺癌与癌旁组织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46.03±8.76与32.13±6.78),乳腺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42.90±7.92与32.13±6.7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bcl-2基因蛋白表达分值: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0.62±0.47,0.91±0.58,1.56±0.84;分值大小顺序呈表达上升趋势。③p53基因蛋白表达分值:乳腺癌、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2.21±0.96,1.86±0.87,0.87±0.57;分值大小顺序表达呈下降趋势。④在乳腺癌组织PCNA指数与bcl-2呈中度负相关(rs=-0.537),与p53呈中度正相关(rs=0.628),bcl-2与p53呈中度负相关(rs=-0.476)。[结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CNA和p53分值增大,bcl-2分值变小,预示组织恶性程度可能增加,对判定乳腺组织的良、恶性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Ki-67、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Ki-67、p53蛋白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Ki-67、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8%,高于癌旁乳腺组织8.8%(P〈0.0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表达无关,与肿瘤的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相关。乳腺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8%,高于癌旁乳腺组织11.3%((P〈0.05),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ER、PR表达无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相关。Ki-67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关。结论Ki-67、p53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 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教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直肠肿瘤远侧3.0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乳增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异位体率、细胞增殖活性(SPF)和p53、bcl-2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8例乳腺癌、33例癌旁组织、20例乳增症和19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DNA倍体和SPF及bcl-2和p53的表达阳性细胞率检测。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增症及正常组织三组间异倍体阳性率及DNA指数(DI)各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增症及正常组织间SPF各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增症各组间bcl-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增症各组间bcl-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增症及正常三组间P53表达各有显著性差异(P<0.01);DI分别与SPF和P53显著相关(P<0.01),SPF和P53显著相关(P<0.01)。结论:P53和bcl-2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异倍体率与P53可以起到肿瘤标志物的作用;FCM可以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SPF与异倍体率联合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更有意义;尚不足以证明乳增症为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肠癌和癌旁粘膜中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及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35例癌旁及10例正常粘膜中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观察切片中纤维增生、单个核细胞浸润、淋巴结反应情况、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反应,并分析与PCNA、p53和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1)大肠癌中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显著高于政党大肠粘膜,且癌组织PCNA的强阳性率高于p53和C-erbB-2(P<0.05)。(2)p53强阳性者淋巴结生发生中心(GH)增生明显减少(P<0.05),淋巴结转移增加,而纤维增生和单个核细胞浸润无明显变化(P>0.05)。PCNA和C-erbB-2阳性强度在机体免疫反应指标中无明显变化(P>0.05)。(3)淋巴结生发中心(GH)增生比副皮质区(PH)增生明显,且GH增生者淋巴结转移明显减少(P<0.05)。结论:(1)PCNA、p53和C-erbB-2联检可作为筛选大肠癌的参考指标。 (2)机体免疫反应指标(尤其是GH增生)和P53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其中,p53和PCNA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2)胃癌中hMSH2/PCNA及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hMSH2与PCNA之间的相互调节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孙玉满  吴蒙  刘宏侠  梁振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6):1036-1040
目的:研究早期喉癌手术切缘阴性组织中p53、p21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92例早期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NA的表达情况。电话随访2年以上,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p53、p21及PCNA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分期无关。92例喉癌患者术后2年内有1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7.39%。喉癌阴性切缘复发和未复发标本中p53、p21及PCNA蛋白表达阳性的切缘复发率分别为50.00%、34.21%和33.33%,明显高于p53、p21及PCNA蛋白表达阴性的切缘(8.33%、5.56%和9.68%)。经统计学分析,喉癌复发标本3种蛋白切缘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标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喉癌阴性切缘组织中p53与p21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CNA的表达与p21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早期喉癌手术病理阴性切缘组织中的p53、p21及PCNA是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喉癌切缘组织中p53、p21及PC? NA的表达有望作为预测喉癌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应用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前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亚甲蓝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所有标本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切缘情况。从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例(5.0%)最大切缘>2 cm,57例(95.0%)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31例(51.7%)最大切缘>2 cm,29例(48.3%)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6例(10.0%)患者的手术标本镜下切缘阳性,54例(90.0%)切缘阴性;对照组15例(25.0%)镜下切缘阳性,45例(75.0%)切缘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在行二次扩切后切缘仍为阳性,改行乳腺全切手术。结论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肿瘤边界指导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微创性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Li BJ  Zhu ZH  Wang JY  Hou JH  Zhao JM  Zhang PY  Yao GY  Wang X  Long H  Yang MT  Rong TH 《癌症》2004,23(10):1176-1179
背景与目的: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Ki67、P53、VEGF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1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和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8%(113/151)。Ki67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Ki67表达与P53、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VEGF表达无显著性相关;Ki67和VEGF的共表达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Ki67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VEGF检测更有助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癌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和C/erbB02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和C1erbB22的表达率分别为54.9%,40.2%,47.6%。ER的表达与C3erbB4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C5erbB62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R,PR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C7erbB82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ER,PR和C9erbB:2的测定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组织因子T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莉  侯意风  胡晶莹  张磊  丰美芳  赵新泰 《肿瘤》2003,23(4):326-328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和评价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TF的表达特点,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5例乳腺癌组织及对照正常组织中,分别有31例和4例TF表达阳性,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4例TF表达阳性(P<0.001).(2)TF的表达与年龄、是否绝经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3)TF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指标C-erbB-2,p53,PCNA的表达正相关,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负相关(P<0.05),与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P>0.05).结论TF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参与乳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作为乳腺癌的一个预后因子或与其他预后指标结合共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分析研究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92例原发乳腺癌各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阳性率为39.1%(75/192),p53阳性率为32.3%(62/192),ER阳性率为47.9%(92/192),PR阳性率为54.2%(104/192)。C-erBb-2、p53随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其阳性表达率随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则与C-erBb-2、p53呈负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OX-2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对99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99例乳腺癌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7%(69/99),COX-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TNM临床分期、激素受体状况均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99例乳腺癌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8.5%(48/99),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TNM临床分期、激素受体状况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COX-2蛋白表达与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8,P〈0.05),两者共表达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COX-2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OX-2蛋白与突变型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是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P1与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P1、C-erbB-2基因的表达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运用x^2检验对各组间差别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P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40/62)和0.05%(3/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BP1阳性表达率在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为(47.3%)(18/38),在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为91.7%(22/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BP1阳性表达率在Ⅰ期乳腺癌中为36.3%(4/11),在Ⅱ期乳腺癌中为64.3%(27/42),在Ⅲ期乳腺癌中为100%(9/9),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46.8%(29/62),C-erbB-2与BP1共阳性者23例,共阴性者16例。结论BP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BP1表达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与C-erbB-2共表达。  相似文献   

17.
C-erbB-2、p53、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 C- erb B- 2 ,癌基因 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 :80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erb B- 2 ,p5 3和 PCNA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6 1.2 5 % ,5 0 % ,6 8.75 % ,其中 C- erb B- 2 ,PCNA与组织学分级 ,淋巴结有无转移成正相关 (P<0 .0 5 ) ,与雌激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 (P<0 .0 1) ,而 p5 3与组织学分级 ,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激素受体水平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 :C- erb B- 2 ,PCNA过表达者预后差 ,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而 p5 3是乳腺癌发生的始动因素之一 ,可作为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参考指标 ,但不适合作为乳腺癌理想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纵进行P53、C-erbB-2和VEGF表达检测。结果P53、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9%和31%。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犁和P-TNM分期有关(P〈0.05),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C-erbB-2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剐无关(P〉0.05)。VEGF则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P53、C-erbB-2和VEGF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牛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p53、C-erbB-2和nm23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8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7例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p53和C-erbB-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67%,均高于正常肺组织5%和3%(P〈0.05);nm23蛋白表达为67%,则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3%(P〈0.05):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范围(T)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NM)、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没有明显的相关性。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疾病分期(TNM)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受侵范围(N)、远处转移状况(M)和疾病分期(TNM)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基因编码的蛋白在NSCLC表达增高及nm23基冈编码的蛋白表达降低,提示p53和nm23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病理特征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