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者病毒学特征动态变化。方法对53例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进行平均13.5个月的随访,检测随访前后血清 HBV标志物,并对 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其病毒学特征变化特点。结果53例患者随访期间,4例(7.55%)HBsAg转为阴性,13例(24.53%)抗-HBs转为阴性,而36例(67.92%)HBsAg和抗-HBs仍同时为阳性。随访后患者血清 HBsAg与抗-HBs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率及ALT水平与随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 HBV DNA水平(3.44±1.60log10)IU/mL较随访前(3.00±1.36)log10 IU/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抗原与抗体可长期存在,HBsAg及HBV DNA水平较低、HBeAg阴性患者更易发生HBsAg转阴。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每天受检标本,收集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检测标本,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项目。结果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主要出现在慢性乙肝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结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模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病毒株变异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的不同模式, 与HBV 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83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中,HBsAg(+)HBsAb(+) HBeAg(+)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与HBsAg(+)HBsAb(+)HBeAb(+)HBcAb(+)三组HBV-DNA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HBV-DNA阳性组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均大于0.05. 结论 HBV-M、HBV-DNA、肝功能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79年5~10月,对我县某国营农场1,193人进行肝炎普查,现将实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及方法农场干部、工人、家属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全部列为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进行配对实验调查。HBsAg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法),抗-HBs采用间接血凝法(PHA法)。同时作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采用金氏法,100单位以上为阳性,麝浊试验在 以上为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收集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分析其模式.结果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中肝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33.33%).结论肝癌患者中HBsAg和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患者的血清学模式、病毒复制情况及肝功能状况,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并分析统计其血清学模式。结果检测25 200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者为85例(占0.34%),85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根据其HBV血清指标的组合模式不同分成4种类型,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最多见;85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中,HBV DNA420 U/mL者占77.4%,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58.8%。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8.
朱浩稳  黄剑臻  林曼跃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09-1410,1412
目的 研究同时阳性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体外中和反应特性.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技术在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血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单纯HBsAg阳性的样本和单纯抗-HBs阳性的样本分别与同时阳性的研究组样本中的抗-HBs和HBsAg进行体外血清学中和反应,测定中和物中的HBsAg和抗-HBs含量;测定HBsAg单阳性样本的基因型和HBsAg亚型,记录各测定结果.结果 获取1例HBsAg(130.21 ng/mL)和抗-HBs(50.6 U/L)双阳性样本,HBV基因型为B型,HBsAg亚型为adw;20例HBsAg单阳性样本中有6例能中和研究组样本中的抗-HBs(中和物抗- HBs≤6.5 U/L);20例抗-HBs单阳性样本均能中和研究组样本中的HBsAg(中和物HBsAg≤0.06ng/mL).结论 同时阳性样本中的抗-HBs不是与其共存的HBsAg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企业工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企业工人健康体检,在保密条件下对受检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4.2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49.41%,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工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企业工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低,需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卫生部门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使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血清模式也在不断变化^[1—3]。笔对1994、1996、1998年度本院所检测的HBsAb阳性的不同血清模式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浆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和好转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05)。表面抗体阳性组好转出院25例(67.57%);阴性组好转出院17例(54.84%),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血浆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亚富  牛涛 《疾病监测》1998,13(9):337-339
乙型肝炎的恢复期表面抗原(HBsAg)消失后,表面抗体(抗-HBs)开始出现。50%的自限性HBV感染者,其HBsAg消失到抗-HBs出现之间的间隔可达数月,传统观念认为抗-HBs与HBsAg难以同时出现。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近年来同时检测的报导不少...  相似文献   

14.
177份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血清中检出e抗体24份,占13.6%,56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HBs均阴性的血清中没有检出e抗体。e抗体在抗-HBs阳性血清中的检出率随着抗-HBS效价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作者调查了1973~7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196,417人次的献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发现106人次 HBsAg 阳性。这106人次的分布是:此前未作过 HBsAg 筛选的新献血员的20,961次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泾阳县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 将受检儿童分组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1 283例儿童HBsAg阳性16例,阳性率1.24%;抗-HBs阳性550例,阳性率42.87%.幼儿组未检出HBsAg阳性,小学组和初中组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1%和1.29%;3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40%、41.61%和36.77%.结论 该县儿童HBsAg携带率较低,抗-HBs阳性率也相对较低,且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提示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必须及时检测抗-HBs的产生情况,应重视对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必要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1病例简介患者,男,31岁。主因"肝区不适1年,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5个月"于2011年10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自觉肝区不适,伴有双肾区不适,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无眼黄、尿黄;无颜面、双下肢水肿。5个月前于本院门诊查乙肝系列,提示大三阳(HBsAg>250IU/ml,HBeAg1366.37S/CO,Anti-HBc 10.68S/CO),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样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HBV DNA定量值。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37例样本中,出现3种HBV模式:(1)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46%,HBV DNA阳性率22%;(2)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30%,HBV DNA阳性率30%;(3)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24%,HBV DNA阳性率5%。37例样本中,有21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7%。结论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疾病真正好转,部分感染者仍存在病毒血症,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了解2010年在北京市居住的、不同职业类型、北京户籍和外地来京人员、不同年龄段育龄妇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情况,根据育龄妇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携带率,探讨进一步强化该群体乙型肝炎防控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提高该群体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北京市上地医院和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城市人口为主的育龄期职业妇女,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携带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中从事家庭及体力服务行业的同龄女性(χ2=11.70,P=0.001).且在不同年龄段,特别是25~35岁,两组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携带率有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 育龄妇女在乙型肝炎方面的计划免疫政策效果显著,但一些特殊人群的免疫效果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如果对她们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强化免疫,对从源头上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降低全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