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免疫标记检测中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即免疫荧光、放射免疫及酶免疫标记。其中最敏感而又特异的方法,莫过于放射免疫和酶免疫标记法。但这些方法,各有明显的缺点,例如: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有难以避免的放射性照射和污染的危险,以及某些放射性标记物(如放射性碘、铬等)半衰期短等缺点;酶免疫检测(EIA),因某些底物有毒性和有诱变作用,对人体可能有潜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非放射性标记免疫技术的分析自动化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因院.本院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进行甲状腺功能(T3、FT3、FT4、TSH)测定,并采用国内常用的肝素钠、EDTA-K2作为抗凝剂.比较了上述两种抗凝剂的抗凝标本和试剂要求的血清标本T3、FT3、FT4、TSH的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标记物技术的历史及新进展,并概述新的标记物使用在经典免疫分析及免疫测量分析的优缺点.讨论:酶标记物技术的新进展如渠道(channeling)技术、酶受体—供体系统,酶蛋白重激活分析.荧光偏振化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是二种较新的荧光技术.发光标记物如叮啶酯,由于其稳定、敏感、检测容易而有希望.若干新的粒子标记技术已研究成功,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溶液粒子标记物及脂质体标记物.比较了这些新的标记物和放射性标记物的优缺点.其主要原理是患者标本中的抗原与放射性标记抗原互相竞争固定数量的抗体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4.
免疫电镜技术是免疫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通过标记的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来观察和研究超微结构水平组织细胞形态和功能。根据标记方法的不同,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其中应用较多的是胶体金技术。在电镜水平,金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清晰可辨,因此利用胶体金标记的二抗,与相应一抗结合,从而将目标抗原标记。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解决一些医学上的微观结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种高灵敏度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免疫聚合酶链反应周棱贺佑丰标记免疫分析方法发展至今,已相继使用了多种标记物,如放射性同位素、酶和底物的显色、荧光及化学和生物发光等,扩大了待测物的范围并提高了免疫分析的检测极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  相似文献   

6.
免疫分析(Immunoassay IA)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技术。标记免疫分析就是标记技术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分析技术。由于标记物的放大效应可提高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在传统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中。放射免疫分析(RIA)存在污染,酶免疫分析(EIA)灵敏度较低,发光免疫分析(LIA)和荧光免疫分析(FIA)发光时间短,容易猝灭。寻找高效的标记试剂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工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科学家重视的量子点由于良好的光电性能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始在标记免疫分析中初步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量子点的特性,与生物大分子的偶联方式及其在标记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免疫分析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成为检验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抗体和抗原制备技术的成熟及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免疫分析技术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用于机体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功能、传染性疾病、治疗及成瘾药物监测、过敏原检测等方面的体外诊断实验中。我实验室引进了美国 DPC( Diagnostic Products Corporation)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IMMULITE,下面对此系统作一简要介绍。1 发光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直接标记法和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 -化…  相似文献   

8.
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应用,对于推广基因分析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简单,快速,灵敏的非放射性遗传变异分析技术-Digoxigenin-11-dUTP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表明此标记方法可以满足基因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TR-HA)同荧光免疫分析法(FIA)的不同之处在于标记物不是荧光素,而是采用稀土元素铕(Eu)标记抗原或抗体。基于Eu~(3+)独特的光谱学性质,配合荧光检测仪的时间门电路的使用,从而解决了FIA 的自然本底荧光干挠问题,大大提高了免疫分析的灵敏度(10~(-17)mol/L),接近或略高于RIA 法,且没有放射性危害和放射性废物。该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宽、特异性强、标记物稳定及货架寿命长、检测速度快、操作较简便等优点。因此,自八十年代初期崛起后,迅速得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功能紊乱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RIA作为传统的检测手段[1],将抗体用放射性碘元素标记来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素。但因其需手工加样、操作过程繁琐,且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元素的衰减影响检测结果,精准度相对降低[2],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新一代标记免疫检测技术ECLIA,由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法结合而成[3],具有检测迅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因其高度的灵敏,特异和方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但RIA 的缺点是接触放射性对污物人体的危害及放射性污物处理麻烦等。由于这些弊端,促进了非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研究在免疫分析领域的进展,并形成了非同位素的免疫分析与RIA 竟相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检验医学迅速发展,临床实验室使用的免疫测定技术也日新月异。作为临床免疫测定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最为活跃的,也是发展最快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加上各种标记物的可测量性来达到方便敏感地检测体内各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目的。美国学者Yalow和Berson于1959年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R IA),开创标记免疫分析的先河[1]。R IA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一般分3个步骤:抗原抗体的竞争抑制反应、结合态(B)与游离态(F)的分离及放射性的测量。其后在R IA基础上又出现了免疫放射测定(IR…  相似文献   

13.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能特异地检测细胞及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广泛地使用于肿瘤学、遗传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细胞学、流行病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核酸分子杂交的技术主要包括标本的处理、探针的制备和标记、杂交及杂交物的检测。标本的处理用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的病理切片,可用于作原位杂交;使用高浓度的硫氰酸胍直接裂解细胞并使所有的蛋白(包括核酸酶)变性形成一个适宜于杂交的液相环境,可直接进行杂交。探针的制备和标记,重点介绍了非放射性标记法,较详细介绍了生物素标记探针、地高辛标记探针、磺基化标记及叮啶酯化学发光标记等技术。杂交中使用脱(低)脂奶粉、液相杂交等简化提高检测速率。杂交物的检测,同位素标记可通过放射自显影并用计算机辅助成象分析进行定量检测;非放射性标记通过酶联产生显色反应等方法检测;化学发光检测更可能取代同位素法。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和多肽的放射性标记广泛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医学影像检查[1], 抗体标记,二维电泳[2]等方面,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蛋白质和多肽的标记常用125I或131I标记[3-4]酪氨酸.标记方法一般是用氯氨T法进行碘放射性标记,用柱层析法和离心超滤法对标记物分离纯化,同时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和SDS-PAGE电泳法鉴定纯化后的标记化合物放射化学纯度,用MTT比色法测定标记物的生物学活性.例如徐贤坤等[5]改进的双相氯氨T法标记了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标记率可达74.5%, 高于常规氯氨T 法的62.3%, 放射性比活度分别为5.151 3×109和4.161×109 BqPμg.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和多肽的放射性标记广泛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抗体标记,二维电泳等方面,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裴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639-2640
近十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测定时间短,无放射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在临床和科研[1]。甲胎蛋白(AFP)是一种胚胎发育早期的高浓度血清糖蛋白,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亦可用于妊娠时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判断与治疗监测[2]。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单标记分析技术的原理、步骤和实际临床应用效果许多作者已先后作了报道.双标记分析同经典RIA法的双标记分析技术一样,是在单标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解决了人们向往已久的灵敏度高、无放射性、操作简便和样本处理快捷等问题,而且实现了一个样本一次可同时测定两种抗原或抗体之目的.因而无论是基础医学的研究还是临床样品的检测,该法都是一种更为理想而实用的免疫分析技术,值得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标记免疫检验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李振甲,高平放射免疫分析(RIA)的问世是生物医学检验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及便于组装试剂盒等优点,已成为进行基础医学研究及医学检验的重要技术手段。继RIA之后,相继派生出几种非放射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流灌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因素。方法对我科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210例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因素有:①仪器环境;②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和注射技术;③视听封闭条件;④摆位和头位固定的准确性;⑤图像采集的方法。结论机房湿度大,仪器保养不及时、不到位,图像质量差;放射性药物标记不好、注射外漏者图像欠清晰;患者视听封闭不够,影响图像采集质量;检查中摆位不当,固定不好,患者头部移位图像较差;断层融合显像病灶定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鹅脱氧胆酸(CDCA)已用以消除胆石。若有适当浓度的放射性碘化CDCA被转运到胆汁中,则可作为肝胆扫描剂使用。作者介绍了在3小时过程中,[~(125)I]-CDCA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分布及扫描结果。用氯氨T法标记放射性碘CDCA,以硅胶薄层层析分离混合物,其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9:1:0.1),经放射层析扫描仪定位后,刮下对应于碘标记的CDCA的放射活性带,加乙醇振荡,洗脱,再离心提取。该法可获80.5±7.2%的标记率,未洗脱前之标记率为85.4±2.1%,留在薄层板上未反应的碘化物放射性仅为10.6±3.5%。本法可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