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薄层扫描法测定虎杖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炮制对虎杖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虎杖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酒炙品、盐炙品中大黄素含量与生品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虎杖中大黄隶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炮制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大黄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海燕  朱华  黄慧学  黄拓  蒋利林 《中草药》2003,34(5):412-415
目的 探讨炮制对虎杖及其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炮制品中白藜芦醇苷和大黄素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薄层扫谱法和HPLC法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中大黄素含量与生品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辅料对虎杖中大黄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蒲黄及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蒲黄炮制与其有效成分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蒲黄及各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按如下顺序减少:生蒲黄> 酒炒蒲黄> 醋炒蒲黄> 140 ℃烘蒲黄> 炒蒲黄> 180 ℃烘蒲黄> 焦蒲黄>220 ℃烘蒲黄> 炭蒲黄,除酒炒蒲黄外,各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与生蒲黄相比差异极显著;醋炒蒲黄、140 ℃烘蒲黄、炒蒲黄、180 ℃烘蒲黄和焦蒲黄中多糖含量与生蒲黄相比明显增加,炭蒲黄则显著降低,酒炒蒲黄和220 ℃烘蒲黄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炮制温度、辅料黄酒和米醋能使蒲黄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 方法:用HPLC测定广西莪术生品、醋煮品、醋炙品姜黄素的含量;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染料渗出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广西莪术各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生品>醋炙品>醋煮品;醋制炮制后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山楂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少芳  江海燕  欧艳萍 《中成药》2000,22(12):841-842
目的:探讨炮制对山楂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滴定法对山楂生品、5种不同炮制品及现代烘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山楂不同炮制品有机酸含量与生品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和炮制温度对山楂中有机酸成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法,对续断不同炮制品中各类型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续断生药相比较,各炮制品的指标成分含量略有增加;皂苷类化合物在酒炙品含量中最高;Dimethylsecologanol在盐炙品中含量高于酒炙品、清炒品及生药;而苯丙素类化合物(+)-1-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在酒炙、盐炙及清炒品中含量相差不大。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不同类型化合物含量,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及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广西莪术生品、醋煮品、醋炙品姜黄素的含量;比较炮制品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作用的影响。结果:广西莪术各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生品醋炙品醋煮品;各炮制品对体内移植性肿瘤小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醋煮品、醋炙品抗肿瘤作用稍强。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炮制对栀子中栀子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丁安伟  郭戎 《中药材》1995,18(11):562-56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栀子生品及用正交试验法炮制的九种炮制品进行了栀子甙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生品与炮制品检出组分一致,以160℃烘5min(A2B1C2)炮制的样品栀子甙含量为最高。高温炮制使栀子甙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五月艾总黄酮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不同五月艾炮制品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广西五月艾总黄酮含量大小为酒炙品>醋炙品>生品.醋炙品中总黄酮含量较生品提高6.60%,酒炙品则提高7.46%;扭体法中,醋炙组镇痛率较生品提高27.11%,酒炙组则提高29.11%;热板法中,广西五月艾醋炙品和酒炙品较生品对热板致痛能大幅提高止痛作用.结论:广西五月艾生品、醋炙品、酒炙品对冰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能提高对小鼠不同时段热板致痛的痛阈.  相似文献   

10.
张振凌  杨海玲  张红伟  刘博 《中成药》2008,30(4):554-556
目的比较桔梗不同炮制品中桔梗皂苷D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SHIMADZU,VP-ODS(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2 mol/L,用H3PO4调pH为3.0)=2179,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30℃.结果桔梗不同炮制品皂苷D含量高低如下原药材>蜜炙品>炒黄品>生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桔梗皂苷D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