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玉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19-1020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与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胆囊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分三型,其中壁厚型9例,腔内型5例,肿块型13例;术前误诊4例。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胆囊癌的CT征象.结果 本组27例胆囊癌,腔内型6例,占22.22%,壁厚型9例,占33.33%,肿块型12例,占44.44%;正确诊断24例,占88.89%,3例误诊,占11.11%.其中16例合并肝内转移,5例合并肝门区和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4例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19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结论 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囊癌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胆囊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癌的MS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壁厚型8例,结节型2例,肿块型7例,胆囊颈型1例.肝脏受侵犯4例,胆管阻塞2例,淋巴转移8例,腹水1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7例.结论 MSCT对胆囊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期、术前评估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型3例,壁厚型5例,腔内型4例。4例合并胆囊结石与胆囊炎,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4例伴腹腔淋巴结肿大,3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伴腹水。结论:CT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胆囊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水平,减少对此病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10月~200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或随访证实患者在短期内死亡的2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CT表现包括:肿块型10例,壁厚型8例,腔内型2例,混合型3例.23例中,18例可发现淋巴播散转移.14例CT术前诊断准确,9例误诊.结论 CT的软组织分辨力高,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其分辨力更高,可较清晰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及其邻近器官的侵犯,薄层及增强扫描可较清晰地显示胆囊癌的淋巴播散转移,对胆囊癌的发现、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CT对胆囊癌的早期改变诊断仍较困难,容易误诊,故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丁力 《大家健康》2013,(1):180-181
目的分析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及误漏诊原因,以期不断提高超声对胆囊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整合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超声资料,结合术前原发性胆囊癌超声表现以及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证实符合26例,诊断准确率为:86.7%;漏误诊4例,误诊率为:13.3%。胆囊癌超声声像图表现类型分为3种:①12例囊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型,占40%;②8例肿块型,占26.7%;③9例乳头结节型,占30%。结论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胆囊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但由于其超声表现的多样性,检查时应多体位和多切面的进行观察,避免误诊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的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据CT影像分为肿块型5例;壁厚型4例;结节型3例。伴有肝脏肿瘤直接侵蚀的6例;胆管扩张的6例;区域淋巴结增大的3例。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资料完整的胆囊癌病例。结果 20例胆囊癌中,软组织肿块型12例,胆囊壁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2例,肝脏受侵9例,肝内转移3例,淋巴结转移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腹水4例,14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吉林医学》2013,34(14):2728-2729
目的:分析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3例经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螺旋CT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病例中,壁厚型4例,腔内型3例,肿块型6例;其中肝及邻近组织受侵犯4例,肝转移2例,淋巴结转移5例,胆道梗阻扩张3例,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胆囊癌的某些特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为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制定及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胆囊癌中的意义。②方法 对9例行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及CT、B超联合诊断的胆囊癌进行分析。③结果 壁厚型1例,肿块型5例,腔内型2例,阻塞型1例。7例胆囊癌并发胆囊结石及胆囊炎。8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④结论 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优势。胆囊癌应与胆囊炎、胆囊息肉、腺肌癌及肝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分析。方法选择胆囊占位病变98例,对其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重点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癌漏、误诊原因。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70例,超声诊断胆囊癌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5.7%(53/70);漏诊15例,漏诊率为21.4%(15/70),其中结节型5例(33.3%),厚壁型9例(60.0%),混合型1例(6.7%);误诊2例,误诊率为2.9%(2/70),皆为实块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癌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易漏诊类型为结节型和厚壁型,易误诊类型为实块型。  相似文献   

12.
白林 《四川医学》2000,21(7):589-590
目的 分析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认识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胆囊癌30例影像。结果 根据胆囊癌影像形态学表现,其中最17例,腔内型6例,求前仍28例肺真菌例误诊为胆囊息肉。结论 螺旋CT在胆囊癌的早期和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支扫描、强化扫描应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和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癌CT和B超影像表现。结果:CT和B超对胆囊癌具有相似的表现。31例中,肿瘤呈软组织肿块型15例,壁厚型10例,腔内结节型4例;2例发生于胆囊颈部者未分类。CT和B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10%和77.42。结论:CT和B超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胆囊癌敏感在有差异,而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征,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5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和目测法分析,分别与单纯PET、CT、病理检查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5例胆囊疾患中恶性肿瘤21例(其中原发胆囊癌19例,胆囊癌术后复发2例),良性病变4例;胆囊床受侵及肝内转移14例、十二指肠受侵2例、骨骼等远处转移3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7例;PET/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准确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杜正顺  陈其伟 《西部医学》2009,21(8):1306-1307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手术切除的24例XGC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XGC临床表现与一般的慢性胆囊炎类似。术前B超检查70.8%的病例仅限于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16.7%的病例误诊为胆囊癌。CT显示胆囊壁增厚与壁内低密度结节。术中可因胆囊壁增厚或结节/肿块及与周围器官粘连或内瘘形成而误诊为癌。病理大体见胆囊壁黄色结节或肿决,镜下见急慢性炎症背景上有特征性泡沫细胞肉芽肿形态。结论xGC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易与胆囊癌混淆,确诊有赖病理诊断。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胆囊黏膜溃疡形成,胆汁经溃疡进入基质产生迟缓型过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提高早期诊断率,最终达到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癌患者80例,以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90例作为对照,对2组进行组间比较及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在患病年龄、腹胀纳差、胆囊占位、胆囊壁厚、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肝内外胆管扩张间存在差异;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tigen19—9,CAl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tigen125,CAl25)、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tigen50,CAS0)、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mbin,I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存在差异。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综合超声、CT、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控制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胆囊癌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对于胆囊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胆囊癌临床治疗的关键。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对胆囊癌的预后影响大。提高胆囊癌早诊率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06~2012-06间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9.3%(46/58);术前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2%(34/39);术前MRI和MRCP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8%;血清CA19-9及CEA阳性率分别为71.8%(28/39)和61.5%(24/39).根据TNM分期标准,本组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29例.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3例Ⅰ期患者获长期生存.1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率为31%.58例病人中有4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7.6%.其中随访的6例Ⅱ期患者及3例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3年;3例Ⅱ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3例Ⅳ期患者术后分别生存16个月、20个月、21个月.结论 术前影像学的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癌(60例)、确诊为胆囊良性肿瘤(40例),正常受检者(40例)的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分别测量各组胆囊内胆汁的CT值,以及胆囊癌和良性肿瘤组病灶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个测量值均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胆囊癌组胆汁CT值(15.86±1.78HU)高于良性统计学分析肿瘤组(10.50±0.94 HU)和正常对照组(7.75±1.4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病灶平扫(36.13±1.52)、动脉期(52.38±3.01)、门脉期CT值(71.38±5.06)均高于胆囊良性肿瘤组(29.75±1.92、43.63±1.81、5 6.6 3±3.2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胆囊癌组中男女比例为1:2.2,良性肿瘤组中男女比例为1.4:1。结论胆囊内胆汁的CT值与肿瘤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对原发性胆囊癌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其中11例单相扫描(平扫+普通增强扫描+延迟扫描);25例行多相扫描(平扫+动脉相+门脉相+延迟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胆囊癌可分为3型:第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第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第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明显强化多见,且门脉相强化明显,持续至延尺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此时,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与原发性肝癌不同;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可以明显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CT对胆囊癌的定位及分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胆囊癌病例CT表现,术前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1例胆囊癌C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4型:①腔内肿块型4例,占20.5%。②胆囊壁局限或弥漫性增厚型4例,占20.5%。③肿块充满型5例,占24.5%。④胆囊周围浸润型8例,占41.5%。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