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秋影  陈国千 《医学综述》2009,15(15):2259-2261
诸多研究发现胞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以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受损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进入胞外并介导炎性反应,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近年,HMGB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许多研究结果显示,HMGB1在肝脏、肾脏、心脏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唐艳荣 《医学综述》2011,17(15):2263-2266
脂氧素(LX)是花生四烯酸的一类脂氧化酶产物,在多个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LX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炎性反应的及时消退,抑制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的转变,减轻脑、心脏、肾脏、胃、肠、肺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LX类似物及LX受体激动剂等也可起到降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HMGB1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I/R组、I/R+A—box组,采用HE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HMGB1、SOD、MDA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I/R组血浆及肠组织HMGB1增加,血浆SOD浓度下降。MDA浓度升高,大鼠肠组织损伤加重;I/R+A—box组血浆及肠组织HMGB1表达较I/R组下降,血浆SOD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大鼠肠组织损伤减轻,HMGB1-Abox具有保护作用。结论HMGB1在肠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加,组织氧化程度加重.组织损伤加重,提示HMGB1可能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如今延长溶栓时间窗、减轻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亟待解决的的问题,缺血后适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故成为研究的热点。缺血后适应通常指的是在组织缺血/再灌注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短暂血管闭塞/血管再灌注,诱导组织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减少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将综述缺血后适应脑保护的基本机制: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改变,减少氧化应激产物的产生,抗炎,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能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6、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的IL-1β含量在6h、12h、24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药物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豫  张建福 《医学综述》2009,15(21):3207-320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缺血后处理是长时间缺血后,于再灌注前短时间内进行反复短暂的再灌和停灌,可明显减轻缺血组织和器官的再灌注损伤。药物后处理指在长时间缺血后,于再灌注前或再灌注开始的几分钟内用药,通过药物干预来减轻器官的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与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相似,但药物后处理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为器官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阳明明 《西部医学》2011,23(8):1606-1608
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拮抗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抗炎、抗血栓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将川芎嗪添加到胰腺、肾脏、肝脏、肺及周围神经等组织、器官保存液中,有利于减轻组织、器官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保存效果及移植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昌亮  郭平凡 《医学综述》2009,15(21):3224-3227
缺血/再灌注后,体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肝脏血清酶学指标、肝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引起肝脏功能损伤及肝细胞结构的改变,应用乌司他丁后对此有保护效应。本文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是一种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收缩等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或器官经历一段时间缺血后恢复血流供应引起的缺血心肌损伤.研究发现,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中损伤的心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姜黄素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兔肺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MDA)、细胞炎性因子、Clara细胞及分泌蛋白(CCSP)、肺含水量和肺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奥曲肽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Ⅰ组)只行左肺门套带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和奥曲肽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Ⅲ组):阻断左肺门60min,再灌注120 min.测定肺组织丙二醛、肺湿/干重比、肺超微结构及Clara细胞计数、血清、肺泡灌洗液CCSP含量及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和Ⅲ组MDA、细胞炎性因子及肺湿/干重比明显升高(P<0.05),Clara细胞计数、血清、肺泡灌洗液CCSP含量降低,肺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加重;Ⅱ组与Ⅲ组比较,Ⅲ组上述观察指标除血清、肺泡灌洗液CCSP外均高于Ⅱ组(P<0.05),血清、肺泡灌洗液CCSPⅢ组低于Ⅱ组(P<0.05),肺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奥曲肽抗氧化、抗炎作用以及可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后Clara细胞减少,促进CCSP分泌或合成增加,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薛婷如 《医学综述》2013,19(9):1575-157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类进化高度保守的DNA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HMG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或细胞坏死、损伤等被动释放至细胞外,通过与Toll样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等结合,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显示,细胞外的HMGB1作为炎性介质在组织器官缺血损伤或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发挥重要作用,对HMGB1的干预治疗有可能成为防治IRI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缺血前1h给予米诺环素(45mg/kg,ip),结扎冠脉前降支缺血30min后,恢复灌注4h;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B1(HMGB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诺环素预处理显著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降低了心肌细胞凋亡和LDH、CK等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表达(P<0.05)。米诺环素预处理也显著降低了MDA的表达,抑制了SOD的减少(P<0.05)。同时,米诺环素预处理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HMGB1的表达(P<0.05)。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HMG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米诺环素组。缺血再灌注2天,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Ibca1的表达。术后第2、7和14 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第2天,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4.40±0.73) μg/g], HMGB1(0.862±0.058)和Iba1(0.325±0.041)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EB的渗出量明显降低[(2.71±0.68) μg/g,P<0.05],HMGB1(0.353±0.036)和Iba1(0.137±0.03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米诺环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5)。 结论 米诺环素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I/R+MC组)。I/R组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术;S组行假手术操作;I/R+MC组在再灌注术后,尾静脉注射3 mg/kg米诺环素,每日2次,持续14 d。缺血再灌注后2 d,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及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2、7、14 d,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d,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S组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均较S组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R+MC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I/R+M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I/R组下降(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和法舒地尔(F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1(NF-κB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Fas组、IR+SI组和IR+Fas+SI组,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1(p50)和HMGB1蛋白的定性和定量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脑组织HMGB1、NF-κB1和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IR组脑神经细胞溶解性坏死,核固缩,组织间隙明显水肿增大;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脑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核固缩减少,组织间隙水肿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示,与S组比较,IR组NF-κB1和HMGB1的阳性细胞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 0.01);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NF-κB1和HMGB1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 < 0.01),其中IR+Fas+SI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降低均更显著(P < 0.01)。与S组比较,IR组HMGB1蛋白及HMGB1、NF-κB1和VCAM-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1);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HMGB1蛋白及HMGB1、NF-κB1和VCAM-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其中IR+Fas+SI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下降均更显著(P < 0.01)。结论:SI和F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NF-κB1和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减弱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且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ART-123)对小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BALB/c 小鼠行4 h 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时静脉注射Vehicle 或ART-123(1 或5 mg/kg)。再灌注24 h 后 评估小鼠脑梗死体积、运动协调、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及出血量。结果 ART-123 可减少 MCAO 小鼠脑梗死体积,并呈剂量依赖性(F =4.843,P =0.038)。与Vehicle 组比较,ART-123(5 mg/kg)可 改善旋转试验中MCAO 小鼠运动协调(P =0.028);降低血浆HMGB1 水平(P =0.000)。此外,Vehicle 组和 ART-123 组小鼠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RT-123 可能通过抑制HMGB1 改善小鼠脑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核蛋白质,其可由坏死细胞以及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至细胞外而具有细胞因子的活性,继之启动免疫反应和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MGB1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等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研究HMGB1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cyclooxygenase-2 (COX-2) contributes to the delayed progression of ischemic brain damag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X-2 inhibition with parecoxib reduces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ethods  Nine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the sham group, ischemia/reperfusion (I/R) group and parecoxib group. The parecoxib group received 4 mg/kg of parecoxib intravenously via the vena dorsalis penis 15 minutes before ischemia and again at 12 hours after ischemia.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NDSs) were evaluated at 24 and 7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The rats then were euthanized. Brains were removed and processed for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Nissl staining, and measurements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levels. Infarct volume was assessed with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 staining.
Results  The rats in the I/R group had lower NDSs (P <0.05), larger infarct volume (P <0.05), lower HMGB1 levels (P <0.05), and higher TNF-α levels (P <0.05)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sham group. Parecoxib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DSs, reduced infarct volume, and decreased HMGB1 and TNF-α levels (P <0.05).
Conclusions  Pre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parecoxib was neuroprotective. Its effect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ttenuati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the inhibi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相似文献   

19.
血红素加氧酶-1在肺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套管吻合技术,建立同系大鼠左肺原位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HO-1蛋白在供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供肺中HO-1mRNA的表达;运用TUNEL技术检测供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肺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步增多,再灌注8 h后达到高峰;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降低肺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HO-1表达上调,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肺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供肺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