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结束后40例患者的HbA1c、FPG、2 hPG和BMI均显著下降。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每日2次注射地特胰岛素对于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已经使用诺和锐联合诺和平治疗仍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各自保留三餐时注射诺和锐,对照组给予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注射,试验组予以每日2次地特胰岛素注射,3个月后观察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FC-P)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试验组在FBG、2hPG、HbA1c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FC-P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对照组3倍血糖标准差(SD)大于血糖平均值(MBG),试验组3倍SD小于MBG。结论: 每日2次注射地特胰岛素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抑制血糖波动更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且治疗后HbA1c、2hPG、FBG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是一种较为理想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扈峻峰 《海峡药学》2013,25(5):115-116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阿卡波糖+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和单纯口服阿卡波糖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评价两组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和HbA1c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和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糖达标率为80.56%,高于对照组的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94%和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明显降低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应用降糖药疗效欠佳的40例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后,40例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用DPP-Ⅳ抑制剂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行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HbA1c、2hPG、F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hPG、FPG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低血糖反应,维持血糖平稳减少胰岛素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兴 《河北医药》2013,(19):2905-2906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n=40)和诺和灵30R(对照组,n=40)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有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疗效也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好,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比较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肽(C-P)水平.方法 T2DM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甘精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和地特组(地特胰岛素联合OAD),依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剂量,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胰岛素及C-P浓度,计算全天胰岛素用量.结果 试验前2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2 hPG、病程、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P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 hPG较治疗前下降(P<0.0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1),但地特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甘精组(P<0.01);2组血清C-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T2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且应用地特胰岛素者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po qd。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h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SITA)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9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B组40例采用SITA治疗,观察两组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B组2hPG、FPG、HbA1c、胰岛素用量及BMI均低于A组(P<0.05),HOMA-B高于A组(P<0.05)。结论SITA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种口服降糖药物分别联合人工合成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分别在甘精胰岛素应用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BMI水平、血糖指标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水平、低血糖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BMI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胰岛β细胞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人工合成胰岛素治疗初诊T2DM临床疗效接近,但格列美脲口服可有效减少体质量增加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认知功能、糖脂代谢及相关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5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氮平,从小剂量(奥氮平片5 mg·d-1,利培酮口腔崩解片1 mg·d-1)开始,后逐渐加量,在1个月内达到治疗量(奥氮平片15~20 mg·d-1,利培酮口腔崩解片4~6 mg·d-1)。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系统(MCCB)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酯甘油(TG)]、相关激素指标[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ESTO)],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PANSS评分及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CCB测试中,观察组在连线测试、工作记忆、操作速度方面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MI、FPG、TC、LDL、TG均增加,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RL、E2、TESTO水平均升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单用利培酮,利培酮+奥氮平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伴肥胖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但对糖脂代谢的不利影响可能更大,应加以监测,而2种治疗方案对相关激素水平改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疗程1年。对照组维持原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改为利拉鲁肽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24,36,48周末测定患者身高、体质量、血压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记录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 8%]、低血糖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完成42例和41例。治疗12,24,36,48周末,治疗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36,48周末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MSE及Mo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6.19%(32/42)和82.93%(34/41),痴呆发生率均为0,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9.52%(25/42)和7.32%(3/4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门冬胰岛素30相比,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MCI患者,能更好地控制FPG、2hPG、HbA1c,降低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9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利培酮治疗。以BPRS评分、MCCB评分、TESS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认知功能、安全性分别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催乳素(PRL)、瘦素(L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BPRS评分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的MCCB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糖、血脂及BMI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且对照组在TC、TG、LDL-C方面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的PRL、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变化,且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相当,但奥氮平更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更少,并且对血脂、PRL、LP的影响轻于利培酮,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用来曲唑、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对其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耐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口服来曲唑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来曲唑、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检测对比2组胰岛素抵抗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糖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PG)]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2组周期取消率、排卵率、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BMI、体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周期取消发生率、OHSS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FSH、T及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FIN、AUCINS、HomaIR、Homaβ等胰岛素水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耐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用来曲唑、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提高患者妊娠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均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代谢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肝脏彩超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FPG、2hPG以及HbA1c均有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OMA-IR与HbA1c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ST、ALT、GGT及T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改善作用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等)、半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至术后24~48 h使用微量泵按0.05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全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至术后24~48 h内使用微量泵按0.1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比较3组患者在用药前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PCI术后即刻冠脉血流TIMI分级、校正TIMI计帧、ST段抬高恢复情况、血清炎症因子、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偏高(P<0.05),全量组稍高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CTFC帧数明显偏低(P<0.05);TMP2级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患者血清MPA、cTnI、CK-M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上述血清指标降低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患者在经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半量组和全量组在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回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全量组和半量组在ST段回落情况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表达水平在各观察点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和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偏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半量组和全量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明显偏低(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更好地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损伤,降低MPA,减少"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伊格列净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伊格列净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6年12月,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5项RCT符合纳入标准,共计8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伊格列净联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降低更明显[MD=-0.82,95%CI(-1.17,-0.46),P<0.05;-29.53,95%CI(-40.55,-18.50),P<0.05],而HbA1c<7.0%的比例更高[OR=3.70,95%CI(2.46,5.58),P<0.05]。安全性方面,伊格列净联用其他口服降糖药发生低血糖、尿路感染以及生殖道感染的风险和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OR=1.57,95%CI(0.43,5.71),P>0.05;OR=0.98,95%CI(0.42,2.25),P>0.05;OR=0.46,95%CI(0.12,1.74),P>0.05]。结论:与安慰剂组相比,伊格列净联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水平,且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低。受纳入研究方法学限制,该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