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口服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2h 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脂、体质量情况及低血糖发作情况。结果 1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显著下降,HOMA-β显著升高(P<0.05)。2治疗后TC、TG、LDL-C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HDL-Ch、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有2例低血糖发生,无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4,(38):3608-3610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组,80例)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80例)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水平,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BG和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OM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日剂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明显改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且治疗后HbA1c、2hPG、FBG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是一种较为理想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8-9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格列美脲联合中性精蛋白锌人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为期半年。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Hb A1C、FBG、2h PG、0min C肽以及120min C肽进行测定、记录,另外对两组患者胰岛素的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体重增加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结果用药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Hb A1C、FBG、2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以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达标时间短,体重增加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口服降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12周观察血糖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体重,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采用生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2组血糖控制效果及波动范围;治疗前后对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PG、2hPB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略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55±0.14u·kg·d~(-1),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各时间段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7.0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平稳性,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以上老人则高达20%以上~([1])。老年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受损明显,在治疗过程中血糖容易出现波动,较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且对低血糖耐受性差,单纯口服降糖药(oral antidiabetic drug,OAD)往往难以使血糖达标。在OAD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广泛采用的起始胰岛素治疗方  相似文献   

8.
余卫清  李青 《海峡药学》2013,25(5):142-144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FCP、PCP均升高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FBG、2hPG和HbA1C均降低明显(P<0.05)。治疗一疗程后,FPG达标率为100.0%(50/50)、2hPG达标率为94.0%(47/50)、HbA1C达标率为96.0%(48/50)。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人次为1例,为轻度低血糖,采用嚼服糖果后缓解。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对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结束后40例患者的HbA1c、FPG、2 hPG和BMI均显著下降。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诺和龙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继发性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方法。方法诺和龙每日3次口服,联合地特胰岛素每日睡前皮下注射(地特组,26例),诺和灵30R(诺和灵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HbA1C、FBG及2hPBG。结果两组治疗后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特胰岛素组HbA1C、FBG及2hPB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诺和灵组治疗效果相同。结论使用诺和龙联合地特胰岛素对继发性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安全,而且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每日2次注射地特胰岛素对于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已经使用诺和锐联合诺和平治疗仍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各自保留三餐时注射诺和锐,对照组给予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注射,试验组予以每日2次地特胰岛素注射,3个月后观察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经治疗后,2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FC-P)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试验组在FBG、2hPG、HbA1c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FC-P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对照组3倍血糖标准差(SD)大于血糖平均值(MBG),试验组3倍SD小于MBG。结论: 每日2次注射地特胰岛素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抑制血糖波动更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解放军180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脆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58例,其中,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78例为对照组,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80例为治疗组,随访时间为3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每日血糖谷峰浓度均差(△TP)、血脂水平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FPG、PPG、△T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联合组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基础胰岛素治疗药物地特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对于有效降低HbA1c或空腹血糖水平,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作用相似;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地特胰岛素低于甘精胰岛素;药物经济学评估,甘精胰岛素成本低于地特胰岛素。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药物,疗效确切,应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替代治疗6 mo以上、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98例胰岛素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50例和安慰剂组48例,西格列汀组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1),疗程为24 wk。检测2组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血清C肽、血清胰高血糖素、血脂、体重等指标,并观察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格列汀组完成46例,安慰剂组完成45例。治疗后安慰剂组24 h葡萄糖AUC升高(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_(1c)、24 h葡萄糖AUC、血糖CV、空腹和餐后2 h胰高血糖素分别下降(1.5±0.9)mmol·L~(-1)、(2.9±3.3)mmol·L-1、(0.8±1.6)%、(2 782±901)mmol·L~(-1)·min、2.1±1.2、(29.1±19.2)ng·L~(-1)和(42.4±25.4)ng·L~(-1),且低于安慰剂组(P<0.05);空腹和餐后2 h C肽上升(0.15±0.21)μg·L~(-1)和(0.79±0.68)μg·L~(-1),且高于安慰剂组(P<0.05);每月低血糖总发生例次降低,且低于安慰剂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格列汀可以协助降低后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2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体重指数、胰岛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和Hb A1c以及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1.5)vs(6.8±1.6)mmol/L,(8.3±1.6)vs(10.4±1.8)mmol/L,(6.4±1.1)vs(7.2±0.9)%,(20.1±1.8)vs(22.7±1.4)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45.4±58.3)vs(516.7±51.4)pmol/L,(1 818.5±331.2)vs(1 532.2±298.0)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T2DM疗效可靠,可以改善患者糖代谢、胰岛功能,并减轻体重,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均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代谢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肝脏彩超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FPG、2hPG以及HbA1c均有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OMA-IR与HbA1c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ST、ALT、GGT及T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改善作用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口服降糖药西格列汀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初诊断并未给予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体重变化,并记录服药后是否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结果:经西格列汀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了FPG(P〈0.05)、2h PG(P〈0.01)、Hb A1c(P〈0.05),患者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均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红蛋白、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用药期间均能耐受治疗,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西格列汀可有效地降低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降低体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PREDICTIVE (Predictable Results and Experience in Diabetes through Intensification and Control to Target: an International Variability Evaluation) is a large, multinational, open-label,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ddress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sulin detemir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paper reports 26 weeks of follow-up data, from 1298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from Ital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In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incidence of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ADRs), including major hypoglycemia.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hemoglobin A1c (HbA1c), mean self-monitored fasting glucose, within-patient fasting glucose variability and body weight change.

Results: Insulin detemi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with a decrease in mean HbA1c, fasting glucose and within-patient fasting glucose variability. Interestingly, the improvements in glycemic control occurred in association with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eight. The safety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26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insulin detemir was associated with a very low rate of SADRs (only 14 events), which mainly consisted of hypoglycemia (78%, of which 42% were major hypoglycemia).

Conclusions: Insulin detemir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with low risk of hypoglycemia, no weight gain and an excellent safety profile; these data support the overall findings of PREDI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