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疑似乳腺癌患者活检后等待病理报告期间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活检术的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行局部麻醉下乳腺活检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乳腺活检术人性化护理,术前1 d、术中、术后等待15 min和30 min时刻,对比分析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术中、等待15 min和等待30 min时,观察组心率[(81.5±5.97)次/min、(73.63±4.07)次/min、(76.97±5.36)次/min]、收缩压[(124.23±10.34)mm Hg、(118.33±8.26)mm Hg、(120.38±5.24)mm Hg,1 mm Hg=0.133 3 k Pa]和舒张压[(78.3±6.97)mm Hg、(72.37±7.25)mm Hg、(73.63±10.31)mm 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乳腺癌患者活检术围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稳定患者病理报告期间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2.
胡伟 《医学综述》2014,(22):4210-421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3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和美托洛尔单用组,每组6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每次50 mg,每日3次,氨氯地平每次2.5 mg,每日1次,疗程90 d。美托洛尔单用组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每次47.5 mg,每日1次,早上服用,疗程为90 d。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60/66),显著高于美托洛尔单用组的68.18%(4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舒张压、收缩压方面进行比较,联合用药治疗组[(7.68±1.10)%vs(6.85±1.01)%]、[(8.35±1.33)mmol/L vs(7.06±0.56)mmol/L]、[(98.31±11.40)mm Hg vs(83.68±10.02)mm Hg]、[(144.07±11.94)mm Hg vs(119.68±10.29)mm Hg]和美托洛尔单用组[(7.66±1.07)%vs(7.22±0.99)%]、[(8.33±1.31)mmol/L vs(7.35±0.82)mmol/L]、[(98.36±11.38)mm Hg vs(88.03±10.32)mm Hg]、[(144.23±12.43)mm Hg vs(128.27±10.35)mm Hg](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Hb A1c、FBG、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和血压水平,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老年骨科手术时辅助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北院骨科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60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行骨科手术时给予0.75%罗哌卡因1 m L+灭菌注射用水2 m L,对照组患者给予0.75%罗哌卡因2 m L+灭菌注射用水1 m L,术中酌情给予0.2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比较稳定,对照组患者麻醉后30 min、60 min、术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心率:(68±10)次/min,(73±8)次/min,(71±12)次/min;(80±10)次/min,(75±9)次/min,(74±12)次/min、收缩压:(121±13)mm Hg(1 mm Hg=0.133 k Pa),(124±11)mm Hg;(120±9)mm Hg:(128±13)mm Hg,(126±12)mm Hg,(121±9)mm Hg,舒张压(66±16)mm Hg,(73±12)mm Hg,(74±9)mm Hg;(78±11)mm Hg,(77±10)mm Hg,(74±9)mm Hg](P<0.05)。但麻醉后30 min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0.3)h比(1.9±0.5)h,(1.3±0.4)h比(1.8±0.6)h](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30)比33%(10/30)](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老年骨科手术时辅助小剂量轻比重腰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尹冬华  周辰  潘晓东  赵慧娟 《重庆医学》2012,41(33):3492-349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参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行认知功能测定,根据MMSE得分分为对照组(n=35)和减退组(n=25),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减退组患者中24h平均收缩压[(127.38±19.14)mm Hg vs(132.00±15.09)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31.64±17.55)mm Hg vs(137.09±13.77)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8.78±18.75)mm Hg vs(126.00±11.37mm Hg)]、昼夜节律比[(15.89±7.45)%vs(10.74±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缩压、血压节律异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肝硬化患者共行35例次胃镜下套扎治疗,其中行普通胃镜组(普遍组)10例次,无痛胃镜组(无痛组)25例次;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调查患者对胃镜下套扎治疗的耐受情况及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术前和术后7 d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除普通组术中的舒张压、收缩压高于无痛组外(P<0.05),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在术前、术中、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操作医生对食管蠕动及视野满意度无痛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2组术前、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普通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易被患者接受且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兰春慧  李平  曹艳  兰丽  王瑶  朱建英  樊丽琳 《重庆医学》2011,40(14):1388-1390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术在食管胃静脉曲张诊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次行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或组织胶注射患者的资料,比较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操作时间、苏醒时间、药物剂量、术中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与同期8例普通胃镜下行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次接受无痛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或组织胶注射的患者术中收缩压与术前相比下降16.7%(P<0.01),舒张压下降26.8%(P<0.01),术后恢复,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急诊止血率为93.8%,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9%。结论无痛胃镜下行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和组织胶注射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包艳春 《医学综述》2014,(14):2614-26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为高血压组,体检正常者140例为血压正常组。分别于7: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7:00(夜间)每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血压变异性、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LVPWT、IVST、LVIDd和LVMI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131.8±14.8)mm Hg vs(124.2±15.8)mm Hg、(80.6±9.2)mm Hg vs(75.3±9.6)mm Hg、(12.3±3.1)mm Hg vs(10.2±3.2)mm Hg、(8.9±2.5)mm Hg vs(7.8±2.5)mm Hg、(10.7±3.2)mm vs(9.6±2.9)mm、(11.9±1.9)mm vs(9.2±1.9)mm、(53.1±7.4)mm vs(49.5±8.2)mm、(45.2±5.2)g/m2vs(42.1±6.4)g/m2(P<0.05)]。结论相比于正常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更为显著,其心室重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病特点及小剂量叶酸在H型高血压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48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降压药组和联合叶酸组,每组各174例,降压药组患者采取贝那普利治疗,10 mg/d,口服;联合叶酸组在降压药组的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0.4 mg/d,口服;同时选取在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未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知晓率、治疗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H型高血压患者比较的男性发病率(42.0%vs 60.9%)、年龄[(57.3±8.9)岁vs(62.2±8.3)岁]、心率[(72.4±1.7)次/min vs(76.3±2.0)次/min]、舒张压[(81.3±3.5)mm Hg vs(86.2±3.2)mm Hg]、肌酐[(63.9±14.9)μmol/L vs(69.3±15.9)μmol/L]、尿酸[(291.2±72.4)μmol/L vs(313.4±71.6)μmol/L]均显著低于H型高血压患者,脉压[(60.2±13.7)mm Hg vs(56.7±15.2)mm Hg]、知晓率(48.8%vs 23.3%)、治疗率(30.1%vs 12.9%)显著高于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联合叶酸组与降压药组比较,收缩压[(121.3±10.3)mm Hg vs(125.4±11.3)mm Hg]、舒张压[(82.4±2.9)mm Hg vs(84.2±2.7)mm Hg]、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1±1.9)μmol/L vs(12.9±0.8)μmol/L]、三年内脑卒中发生率(8.1%vs 14.4%)均显著低于降压药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高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对于心血管以及肾脏均有严重影响,小剂量叶酸可以有效治疗H型高血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依那普利片(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2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4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24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血压变异性、Hcy代谢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微炎症指标差异。结果经24周规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低于对照组[(131.27±14.8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40.26±15.47)mm Hg、(78.35±8.11)mm Hg比(82.29±8.31)mm Hg],24 h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低于对照组[(7.37±0.84)mm Hg比(8.23±0.74)mm Hg、(11.39±1.74)mm Hg比(14.72±1.76)mm Hg、(8.04±0.83)mm Hg比(8.57±0.91)mm Hg、(15.47±1.74)mm Hg比(14.83±1.76)mm Hg](P<0.05)。经24周规律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IMT小于对照组[(9.38±1.29)μmol/L比(15.72±1.94)μmol/L,(0.89±0.12)mm比(1.18±0.19)mm](P<0.05)。经24周规律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指标单核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13.27±1.73)μg/L比(18.45±2.05)μg/L、(73.18±8.23)μg/L比(90.39±10.04)μg/L、(1.54±0.21)mg/L比(2.31±0.38)mg/L、(2.21±0.38)ng/L比(3.18±0.37)ng/L](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以有效降低并稳定中青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优化循环相关指标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教学医院就诊90例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10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续24 h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在白天、夜间以及24 h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白天、夜间24 h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9.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22.5±4.9)mm Hg、(151.6±17.6)mm Hg比(121.7±4.8)mm Hg、(143.1±9.8)mm Hg比(119.8±4.0)mm Hg],(均P<0.01);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夜间收缩压相对较高[(151.6±17.6)mm Hg比(140.2±9.5)mm Hg](P<0.01),但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因此要加强对夜间收缩压的控制,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孙喜家  马虹 《当代医师》2014,(6):757-75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镇静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右美托咪定组),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缓慢静点;Ⅱ组(对照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缓慢静点。观察给药后10、20、30 min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给药5 min进行桡动脉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同时监测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度(SVV),记录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SBP、DBP、HR、CO、SVV,以及给药后30 min CO、SVV。并且在给药30 min时进行镇静及疼痛评分。结果给药后10、20、30 minⅠ组SBP、DBP、HR、BIS值低于Ⅱ组( P <0.05);Ⅰ组动脉穿刺后即刻及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SBP[(124.9±15.5)mmHg vs (138.7±17.8)mmHg;(128.9±17.8)mmHg vs (140.3±19.3)mmHg, P <0.05]、DBP [(69.4±10.2)mmHg vs (80.1±11.2)mmHg;(70.5±11.8)mmHg vs (87.7±13.6)mmHg, P <0.05]、HR[(65.3±9.4)次/min vs (78.8±10.9)次/min;(68.2±10.8)次/min vs (80.9±13.3)次/min, P <0.05]、BIS(84.5±5.7 vs 95.4±3.7;87.8±7.7 vs 95.3±4.7, P <0.05)低于Ⅱ组( P <0.05),CO、SV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中心静脉穿刺后即刻及给药后30 min镇静评分高于Ⅱ组(3.4±1.5 vs 1.2±0.4;3.9±1.7 vs 1.4±0.5, P <0.05),疼痛评分低于Ⅱ组(2.1±0.7 vs 3.8±2.1;1.9±1.5 vs 4.1±2.1, P <0.05)。 SpO2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0.5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镇痛、镇静。  相似文献   

12.
药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29例,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mg,Qd)或HCTZ+氯沙坦组(HCTZ 12.5mg+氯沙坦50mg,Qd)或HCTZ+氨氯地平组(HCTZ 12.5mg+氨氯地平5mg,Qd),共24周,每周随访一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评估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P<0.01)。(2)HCTZ+氯沙坦组、HCTZ+氨氯地平组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48.5%、47.5%,均高于氯沙坦组(48.5%vs37.3%,P<O.05;47.5%vs37.3%.P<O.05)。(3)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在高风险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需胃镜检查的高风险老年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无痛胃镜组52例和普通胃镜组46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并监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躁动等不适反应较普通胃镜组明显减少(P〈0.01),对检查的满意程度高(P〈0.01);无痛胃镜组检查中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较检查前平稳(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中较检查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风险老年患者中无痛胃镜术是一种安全、易接受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勇  罗燕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3-15
目的:观察地佐辛、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芬太尼0.05 mg+丙泊酚0.6 mg/kg+依托咪酯0.1 mg/kg,Ⅱ组地佐辛5 mg(无痛胃镜前5 min给予)+丙泊酚0.6 mg/kg+依托咪酯0.1 mg/kg。分别记录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恢复意识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饱和度;统计不良反应、苏醒时间。结果:Ⅱ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及SPO2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呼吸抑制、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于I组(P<0.05)。结论:地佐辛、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肺动脉压力和B型脑钠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入院后24小时内和术后1周分别测定BNP和采用心超测定肺动脉压力,然后根据入院时肺动脉压力分组,分为 PAP≤30 mmHg 组,30 mmHg<PAP<90 mmHg,PAP≥90 mmHg三组。结果在入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术前PAP≤30 mmHg组BNP(186±11.2)pg/ml,明显低于30 mmHg<PAP<90 mmHg组(835±46.8)pg/ml,后者又明显低于PAP≥90 mmHg组(1104.5±69.3)pg/ml,(P<0.01)。术后三组肺动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6.8±1.5)mmHg,(17.2±1.6)mmHg,(17.8±1.9)mmHg。术后三组BNP分别为(140±9.1)pg/ml,(145±10.3)pg/ml,(151±10.6)pg/ml。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手术矫正血液分流前,肺动脉压力和BNP密切相关,肺动脉压力越高,BNP水平也越高。术后随着血液动力学改善,肺动脉压力较术前迅速改善,BNP水平也明显下降。术后BNP水平高低与术前肺动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无痛胃镜1020例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婷  苏玉强  郭龙  卢煜 《当代医学》2011,17(25):13-14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分析应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下1020例(无痛组)胃镜完成情况、咽部反射发生率、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与随机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术10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无痛组1020例患者感觉满意969例(95%),对照组满意532例(52.16﹪),无痛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无痛组咽部反射全部消失(100﹪),对照组出现明显咽部反射340例,占33.3﹪,无痛组咽部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无痛组患者平均胃镜操作时间、胃镜操作成功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无痛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1例出现呼吸骤停,经气囊辅助呼吸后恢复,无后遗症。结论无痛胃镜诊治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是一种安全、舒适的内镜诊治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玉旺  李杰  孟翠萍 《医学综述》2014,(8):1521-1523
目的了解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输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奇数入四药物组,偶数入两药物组,每组93例。四药物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 mg,氟哌利多1 mg,芬太尼0.075 mg,丙泊酚20 mg;两药物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5 mg/kg。所有患者呈浅睡状态后开始置入胃镜,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芬太尼0.05 mg或丙泊酚1020 mg。记录丙泊酚应用总量、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观测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药物组与两药物组比较,丙泊酚用量[(33.9±16.9)mg vs(93.3±20.3)mg]、清醒时间[(1.5±0.9)min vs(5.3±3.3)min]、离院时间[(21.5±5.1)min vs(24.1±3.8)min]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4例vs 56例)少于两药物组(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输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作用,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洪舟  潘龙飞  杜英俊 《海南医学》2014,(19):2924-2926
目的探讨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学病理特点以及相关心功能变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病组)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做实验室检查、右心导管以及心肌病理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病组的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病组的右心房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压和肺动脉楔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房压:(18.7±4.5)mmHg vs(10.2±1.4)mmHg;右心室收缩压:(46.5±5.6)mmHg vs(34.7±3.7)mmHg;右心室舒张末压:(16.3±4.6)mmHg vs(8.6±2.6)mmHg;肺动脉楔压:(28.6±5.3)mmHg vs(14.2±3.8)mmHg,P均〈0.05];20例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性,6例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累及心肌,14例心内膜心肌活检提示存在心肌病变。结论淀粉样变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特发性心肌病是限制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因。心内膜心肌活检对于限制型心肌病的病因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CBF)不受血压(BP)降低影响的假设。方法:150例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24h内收缩压〉150mmHg的患者被随机分到静脉降压组,目标是收缩压〈150mmHg(n=78)或〈180mmHg(n=72)。用基线收缩压平衡治疗组:(182±20)mmHg(〈150mmHg组)与(184±25)mmHg(〈180mmHg组,P=0.60),血肿量:(25.6±30.8)与(26.9±25.2)mL(P=0.66)。随机后2h,〈150mmHg组[(140±19)mmHg vs.(1624-12)mmHg,P〈0.001)]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均行CT灌注成像。结果:主要终点:〈150mmHg组(0.86±0.12)血肿周围组织相对CBF未明显低于〈180mmHg组(0.89±0.09,P=0.19;绝对差异0.03;95%CI-0.018~0.078)。〈150mmHg(R=0.00005;95%CI-0.001~0.001)或〈180mmHg组(R=0.000,95%CI-0.001~0.001),BP变化程度和血肿周围相对CBF间无关系。结论:中等量脑出血发病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降低血肿周围脑血流,表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使脑出血患者陷入脑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