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加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2、4、8、12周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2、4、8、12周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活动性RA患者65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均每周给予MTX10~15 mg口服,治疗组每周加用rhTNFR12.5 mg,皮下注射。两组均在治疗开始时联合使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4个月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和类风湿因子变化;治疗前、治疗24个月后测定患者X线分期和疾病活动评分(DAS28),记录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治疗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MTX治疗RA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外基质在维持正常组织结构与功能及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处在不断的代谢更新、降解重塑的动态平衡中.大量研究表明,该动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在此代谢平衡调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两个酶系统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RA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ACR20/50、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组ACRS0改善率为69.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00%(x2=6.001,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RF、CRP的降低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0 mg,每周1次)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在短期使用益赛普与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及握力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3.25,2.98,3.02,4.58,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62,3.05,6.9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ACR20,ACR50和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20,5.67,3.98,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及滑膜下组织的阳性表达,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5例RA组织MMP-2和TIMP-1表达情况,比较其在滑膜和滑膜下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另选取10例骨关节炎(OA)和7例半月板损伤的正常滑膜(NS)作对照。结果①MMP-2阳性表达率:RA 66%,OA 20%,NS 14%;TIMP-1阳性表达率:RA 63%,OA 30%,NS 0。②MMP-2在RA滑膜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0%,在滑膜下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1%;TIMP-1在RA滑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0%,在滑膜下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③MMP-2与TIMP-1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表达。结论①MMP-2和TIMP-1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②RA滑膜的不同组织部位MMP和TIMP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 (RA)和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滑液和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8(MMP 8)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正常人、RA和AS滑液和血浆中MMP 8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人、RA和AS血浆中MMP 8的浓度均为 1~ 2 3μg L ;②正常人和AS滑液中MMP 8的浓度为10~ 2 0 μg L ;③RA滑液中MMP 8的浓度为 90~ 2 80 0 μg L。 结论 ①RA患者与正常人和AS患者血浆中MMP 8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②MMP 8在关节滑液的浓度 ,RA患者远高于正常人和AS患者。 相似文献
11.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性疾病是近十年来风湿病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展,首个全人源化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的问世,有效推进了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进展。本文综述阿达木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通痹汤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通痹汤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79例,以风湿液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的40例RA作对照。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9例。结果与结论 两组疗效均比文献所报告的单用氨甲喋呤疗效为佳。而通痹汤更具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可使关节肿痛症状迅速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晨僵时间消失或缩短,并随着关节炎症的减轻,使血液中IgG,IgM,IgA恢复正常,血沉下降曲线平稳,类风湿因子(RF)阴转率达67.57%。用药后撤停激素快,无反跳现象,副作用少。骨质修复作用明显,具有改善病情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及安慰剂维生素C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口服甲氨蝶呤10 mg,1次/周,静脉注射5 mg/kg的英夫利西单抗,第1次给药后的第2、6周及以后每隔8周给予同量的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持续治疗),观察两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肿胀发生率、关节压痛发生率、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青藤碱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劳志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4):254-256
目的 :观察青藤碱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照组 32例 (男性 6例、女性 2 6例 ,年龄 4 6a±s3a ,病程 4 .1a± 1.0a) ;青藤碱组 32例 (男性 7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 6a± 4a ,病程 4 .6a± 1.6a)。 2组原有非甾类抗炎药 (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继续应用。对照组加服甲氨蝶呤 15mg ,qw ;青藤碱组加服青藤碱 2 0mg ,tid +甲氨蝶呤 7.5mg ,qw。 3d后无不良反应 ,青藤碱加至 4 0mg ,tid。 2组于 1mo时非甾类抗炎药减半 ,2mo停用。 3mo为一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显效 31% ,有效 56% ,改善 13% ;青藤碱组显效 38% ,有效 59% ,改善 3%。不良反应对照组4 7% ,青藤碱组 12 %。结论 :联合用药可减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剂量 ,增加病人治疗的顺应性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requires intervention with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 to stop disease progression. Leflunomide (LEF) is a DMARD with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As its primary mode of action, LEF reversibly inhibits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 a key enzyme in de novo biosynthesis of pyrimidine in cells.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 is elevated in inflammatory states and high SAA levels indicate a risk of developing secondary amyloido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LEF treatment on SAA level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a group of RA patients.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50 consecutive RA patients (43 F, 7 M) treated with leflunomide. All patients had a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SAA measurements taken at two consecutive visits during months 0, 1, 3, 6 and 12. Mean SAA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irst months of LEF therapy (up to the 6th month) with a more pronounced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higher SAA levels. However, by the 12(th) month of treatment, the mean SAA level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AA level at the start of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ough, othe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arameters of RA activity indicated that the disease activity decreas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RA LEF therapy provided a significant, long-term reduction of inflammatory activity, as measured by the classic parameters of disease activity. During the treatment, SAA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ed by a slight increase, in spite of a reduction in other classical indicators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某院收治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组(43例)、非糖皮质激素组(41例)。非糖皮质激素组仅采用常规抗风湿病药物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统计2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ESR、CR及RF水平,并分别计算2组患者的DAS评分。参照相关临床标准对2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评价,并对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 28评分以及ESR、CRP及RF上,2组比较存在巨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而非糖皮质激素组为67.44%,糖皮质激素组的起效时间也明显快于非糖皮质激素组,2组患者在总有效率及起效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糖皮质激素组在体质量增加、胃肠道不适上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糖皮质激素组(P<0.05),而在血压、血糖升高上2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关节炎症,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因此在治疗上需注意控制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与来氟米特单独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试验为 2 4wk的开放对照试验 ,共 6 0例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分为 2组。试验组 30例给来氟米特10mg ,po ,qd ,甲氨蝶呤 7.5mg ,po ,qw ;对照组 30例给来氟米特 2 0mg ,po ,qd ;用药前 3d ,2组来氟米特均给予负荷剂量 5 0mg·d- 1。评价休息痛、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生活能力、病人评价、医生评价、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结果 :用药 12 ,2 4wk ,2组主要疗效指标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2wk时 ,试验组按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有效率为 89% ,显著高于对照组 (6 1% ) ,P <0 .0 5 ;12 ,2 4wk时试验组ACR有效率分别为 89%和 93% ,对照组为 86 %和 89% ,P>0 .0 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7% (8/ 30 )和 2 0 % (6 / 30 ) ,P >0 .0 5。结论 :联合用药起效较单用来氟米特快 ,12wk后疗效与单用来氟米特相近 ,不良反应略高于单用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随机分入 2组 ,各 32例。 2组病人于治疗前 1wk停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试验开始时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组 (Lef +MTX)给予来氟米特 2 0mg ,po ,qd +甲氨蝶呤 (MTX) 7.5mg po ,qw ,服 4wk后来氟米特 10mg ,po ,qd +MTX 7.5mg ,po ,qw ;MTX组服甲氨蝶呤 15mg ,po ,qw ,2组均以 2 4wk为一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wk 12 ,2 4均做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摄双手正位片。结果 :Lef +MTX组显效 88%( 2 8/32例 ) ,MTX组 38%( 12 /32例 )。Lef +MTX组不良反应 4例占 12 %,主要为皮疹、恶心 ;MTX组 14例占 4 3%,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脱发、ALT升高、心悸、月经不调等。结论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起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