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I)是一种传统的DNA结合蛋白,是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存在于多种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HMGB1可由单核/巨噬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在致炎细胞因子刺激下主动分泌,也可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该分子除了参与核小体的构建、稳定、调节基因的转录外,还可刺激炎性细胞活化并向炎症部位聚集,促进炎性细胞因子分泌造成组织损伤。HMGB1参与妊娠,若其表达异常,将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胎膜早破等妊娠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此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也可分泌.IL-17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IL-1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癌恶性度成正相关,即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本文主要就IL-17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RANTES和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华  孙子林 《现代医学》2004,32(2):129-132
多种因素可引起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这些因素可使体内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 (RANTES)表达和分泌出现改变。RANTES是一种对单核 巨噬细胞有强烈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可趋化并激活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 ,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堆积。因此 ,RANTES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认为有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的参与。单核巨噬细胞能够分泌、调节多种炎性介质和蛋白,并和其他炎性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炎性网络,使COPD患者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肺内损伤与修复交替出现,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纤维化。单核巨噬细胞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周围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性血管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细胞增生,衬里层增厚,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演变的滑膜细胞、浸润增殖的炎性细胞等,均可分泌大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不仅是引发炎症免疫、蛋白质水解、细胞募集和增殖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损伤后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主要伴随着细胞外基质(ECM)的大量合成以及降解不足。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在纤维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以及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_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核因子κB通路等。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这些通路被激活,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肝星状细胞。肝星状细胞激活后可分化、增殖,进而分泌大量纤维蛋白等ECM。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是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过程的重要细胞,具有吞噬、抗原提呈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等功能。根据受到的微环境刺激可极化为两种不同的表型即M1型巨噬细胞(经典活化型)和M2型巨噬细胞(替代活化型)。M1型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发挥Th1型宿主免疫功能,M2型巨噬细胞则分泌大量抗炎性细胞因子,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发挥Th2型抗炎作用。M1/M2极化失衡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本文通过对巨噬细胞亚群在各种自身免疫病中起到的保护或致病作用,阐述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的各种调控机制,突出M1/M2极化平衡在自身免疫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揭示以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为靶点,可通过改变其表型或逆转其极化方向对自身免疫病的预防、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6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何岚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379-1380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它可由多种细胞产生,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基础状态下血浆中IL-6水平主要来自脂肪组织分泌,IL-6作为一种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激素刺激肝细胞生成多种急性时相的蛋白质调节机体免疫,参与体内的脂肪、葡萄糖等能量代谢,诱导胰岛素抵抗,破坏胰岛β细胞,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关节炎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 ,在病变的滑膜中有少量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的具有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增生。细胞因子对软骨细胞正常的分泌和增殖功能的调节是成熟个体软骨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软骨细胞由于所受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 ,可被诱导而进入异化 (基质降解 )或同化 (基质形成 )代谢过程。在骨关节炎患者的滑膜中 ,细胞因子的含量常高于正常 ,这些细胞因子除滑膜细胞能够大量分泌外 ,病变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及软骨细胞本身在受到某种刺激后也能够产生 ,在这些细胞因子中 ,与骨关节炎发病关…  相似文献   

10.
Th17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浩  范慧敏  刘中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197-1200,1205
Th17细胞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炎性肠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研究Th17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并探讨新的治疗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介绍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和迁移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戴青松  李解方 《医学综述》2009,15(8):1177-1180
Ki-67抗原是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在所有增殖细胞(正常及肿瘤)核的细胞周期表达,其表达量随细胞周期不同而不同。Ki-67抗原可较准确地反映细胞的增生活性,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Ki-67抗原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Ki-67抗原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复发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前列腺癌中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开辟了新的方向,它突破了以往把肿瘤视为均一、整体的研究思路,对于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肿瘤干细胞的基本内容、分离方法以及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东亚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前列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为穿刺活检,是否对可疑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主要依赖于直肠指检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检测结果。但血清PSA水平的上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前列腺肥大、急性前列腺炎等。同时直肠指检结果判断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存在个人主观性。因此,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外放疗和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由于局部剂量高和副作用轻而易于被患者接受。放射性粒子发射能量相对小的射线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起作用,达到彻底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适应证是前列腺癌低危组的病例,其长期疗效与根治手术相似。对前列腺癌中危的患者,可以作放射性粒子植入配合外照射及内分泌治疗,也取得相当好的疗效。副作用主要是尿路、直肠症状,多为轻度和自限性。  相似文献   

15.
马宝杰  牛远杰 《医学综述》2014,(13):2363-2366
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发生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这些畸变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肿瘤抑制基因沉默和致癌反转录病毒激活等。因此,表观遗传修饰为前列腺癌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前列腺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启动子甲基化是普遍存在的,组蛋白修饰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结果预测有关。并且,由去甲基化剂和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引起的肿瘤抑制基因激活,可能是一个晚期疾病患者潜在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蒲建军  刘胜来 《医学综述》2011,17(13):1962-1965
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使肿瘤组织迅速增长。在血液循环丰富的实体肿瘤中,瘤细胞更易于进入血液循环及周围的淋巴系统,为肿瘤的免疫逃逸创造有利条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不仅能切断其生存发展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能调节激素依赖性与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相关因子的平衡,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现就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途径及其治疗方式予以综述,以充分理解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利维  韩瑞发 《医学综述》2008,14(7):1007-1009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已达到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放射性粒子发射能量相对小的射线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起作用,达到彻底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适应证是前列腺癌低危组的病例。对前列腺癌中、高危的患者,可以作放射性粒子植入配合外照射及内分泌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已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在炎症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能稳定地分泌S100A8/A9,而S100A8/A9又能招募和激活更多的炎性细胞,从而形成炎症中的正反馈效应。在多种肿瘤细胞培养中,人为地加入S100A8/A9,发现其具有促凋亡作用,且其促凋亡作用具有锌离子依赖性,并能被抗氧化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   

19.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经直肠彩超通过直肠壁就显示前列腺,图像清晰细致,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果对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癌肿在周缘区21例,在移行区5例,累及整个前列腺4例。癌肿最大为38mm×26mm,最小为8mm×6mm,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癌肿边缘和内部有彩色血流信号,频谱阻力指数0.53~0.76,峰值流速(20~43)cm/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癌23例,符合率为76.6%。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一种普查和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LAC2在体内外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ELAC2基因转入Du-145细胞,建立稳定表达ELAC2的细胞株,同时设立未转染Du-145和转染空载体的Du-145/pcDNA3作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ELA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采用BALB/c裸鼠建立Du-145前列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检测在体内ELAC2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ELAC2在Du-145/ELAC2细胞中mRNA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同样发现ELAC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TT检测结果表明,Du-145/ELAC2细胞增殖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减缓(P〈0.05)。在体内,Du-145/ELAC2组平均瘤质量和瘤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高ELAC2基因表达水平能明显抑制体内外前列腺癌细胞Du-145的生长,提示ELAC2可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