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不规律,缺乏典型症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特别是CAG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癌前病变之说,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大量研究观察证实,多数胃癌也同其他一些上皮肿瘤一样,遵循一种规律发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称CAG) ,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是指胃粘膜上皮反复遭到致病因子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 ,甚至消失。根据临床表现 ,当属中医学“痞证”、“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故中老年人多发此病。本病反复发作 ,不易治愈 ,因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密切 ,1 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期状态之一。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CAG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不揣浅陋 ,对CAG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作一探索。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 :( 1 )忧思过度 ,忧则气郁 ,思则脾结 ,久则肝郁…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癌前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早在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生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国内资料表明有2.0%~13.8%的癌变率,所以治愈CAG对防治胃癌的发生有重大意义。本文就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状,从中医对CAG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方及随证加减治疗、固定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认为其病因为饮食劳倦及外邪致病和情志内伤。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是脾胃虚寒,胃阴亏虚为主;邪实重在气滞血瘀、湿热、肝郁。病位在胃,涉及脾、肾、肝。并体会到气虚血瘀贯穿着CAG整个病理过程。通过对文献的复习,说明中医药具有保护胃黏膜,提高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杀灭(HP)及止痛等作用,可干预及逆转黏膜萎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对中药的治疗效果缺乏大样本的观察,生物模型较少,对病理的演变有待进一步探讨,中药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应该凭借我国特有的中医特长,丰富的中药资源,利用当今高科技技术,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治疗CAG的中药,切实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CAG)是一种慢性胃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难治病之一.临床上以上腹部不适、或胀或痛、纳少、消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病理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变薄、肌层增厚、腺体和黏膜上皮萎缩,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CAG是胃癌的癌前病变1],积极治疗可阻断CAG向癌变发展,减少胃癌的发病率.现代医学对CAG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在此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黏膜变薄并萎缩,黏膜肌层逐渐增厚,黏膜上的腺体显著减少,多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1]。早在1978年,WHO就将其列为胃癌癌前病变,西医治疗CAG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保护胃黏膜,抑制胆汁返流,改善胃动力,都不能完全解除其症状和根治本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称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胍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为特征的慢性胃病.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嗳气”等范畴.研究表明,CAG与胃癌发病关系紧密,其癌变率为2.55% ~7.46%[1].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丛军  蔡淦 《河南中医》2007,27(7):81-8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CAG目前病因不明,西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有关报道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错综复杂,中医学认为其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或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病变脏腑在胃腑,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胆与肾也与…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泛酸等,属于祖国医学“胃痞”、“胃脘痛”范畴。CAG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rastic cancer,PLGC)。目前中医开展CAG伴IM和Dys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证实,中药可使部分IM…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特征为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在CAG基础上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称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故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有效手段。由于CAG的病程较长,采用西药治疗短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会出现很多毒副作用,且疗效较差,病情易反复。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常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兹就近5年治疗的193例CAG体会,对其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1982年重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定为胃癌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CAG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不外乎因虚致实,本虚标实。邓铁涛教授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CAG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大的优越性,研究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成药治疗及针灸治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CAG的诊治及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乃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该病检出率约占受检人数的13.8%,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故中老年人多发此病。本病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也可两者并存。有的呈隐袭性,发现时即为本病。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常有家族中呈发病集中的趋势。本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Precancerousconditions),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如应用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及抑酸剂等。而应用中医药治疗CAG已成为医学界关注之焦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垂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之一。导师王垂杰教授通过对CAG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结合其病因病机的发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临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幽门螺杆菌、自身免疫、物理、化学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大多学者赞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尤其是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萎缩的典型标志以及胃癌的前兆。近年来,诸多中医药学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层面的研究,其报道日益增多,在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笔者在此着重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腺体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炎性病变。CAG与两种癌变有着密切联系,即肠型胃癌和胃型胃癌。积极治疗CAG,对于逆转胃癌前病变、降低胃癌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医学认为血瘀的存在对本病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同时从活血化瘀角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诊治与血瘀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血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WHO将其列为癌前病变[1].根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基本病机的分析,笔者以健脾和胃益气活血为法则,运用中医药对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马佳乐  李慧臻 《陕西中医》2019,(11):1646-164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在CAG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临床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选用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措施有效地治疗CAG,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医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的杂乱多样;临床研究尚无同意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对疾病远期疗效观察不足。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方、中成药和中医外治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昙庆 《国医论坛》2001,16(3):52-54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属中医“胃痞”、“胃脘痛”、“呃逆”等范畴 ,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现代医学认为 CAG是癌病变之一 ,多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 (IM)。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不仅可以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且经胃镜及病理检测证明可阻断和逆转其癌变。现将近 5年中医药对 CAG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陈氏 [1] 认为饮食不节 ,劳倦所伤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 ,脾胃虚弱 ,运化无权是决定性因素 ,七情所伤 ,气血不和 ,经络瘀阻是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