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9—2021年11个监测县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和规范乙肝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导出的2019—2021年四川省11个监测县区乙肝个案病例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1年四川省11个监测县区共报告乙肝病例14 950例,总发病率为58.19/10万,其中,急性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慢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位列前3的地区为盐源县、平昌县和冕宁县,发病率分别为11.00/10万、8.18/10万和8.14/10万。发病以成人为主,主要集中在25~69岁,占报告总数的81.93%。男性发病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11∶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5.44%。结论 2019—2021年四川省乙肝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还需加强相应的防控措施,在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并将健康教育与人群免疫结合起来,提高公众乙肝知识知晓率,增...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淄博市临淄区2006-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科学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4年临淄区累计报告乙肝病例3747例,年均发病率为68.34/10万,死亡2例(男性),病死率为0.053%。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47.55、47.09、43.23、62.97、72.20、87.88、66.65、70.14、116.03。发病率男性(93.97/10万)高于女性(42.83/10万),男女比为2.18∶1,发病年龄以20~69岁为主(92.98%)。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2.20%和19.62%。辖区12处乡镇、街道均有报告病例,发病多为散发,无明显季节高峰。结论 临淄区乙肝报告病例整体呈上升趋势,仍需加强乙肝的防控工作,开展15岁以上健康人群和高危重点人群、特别是加强农民群体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东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和特征,为评价控制效果,制定乙肝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2005~2012年山东省急性乙肝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乙肝发病趋势和病例分布特征。结果2005~2010年山东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6.02/10万下降至2010年的2.11/10万;2010年后稳定在2/10万左右。病例季节分布不明显。各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威海市最高,为18.35/10万;泰安、聊城、菏泽三市2010~2012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5~59岁为主,占全年病例的54.99%(2006年)~62.34%(2011年);O~14、15~24和40~49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10年后25~39岁和60岁以上人群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民发病率较高且其所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山东省急性乙肝发病逐年下降,应关注泰安、聊城、菏泽等发病率上升地区和25~39岁发病率上升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岛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 - 2017年青岛市急性乙肝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发病率的趋势性检验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自变量为年份,因变量为发病率的自然对数值。结果 2006 - 2017年青岛市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2 415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t = -8.306,P<0.001)。病例季节分布不明显,发病率较高地区为黄岛区、李沧区、市北区,发病率分别为3.38/10万、2.82/10万、2.7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为3.28/10万,女性为1.30/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2∶1,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农民、工人、家务及待业发病较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6.44%,16.27%和12.38%。结论 青岛市急性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男性15岁以上人群为重点防控人群,应在提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并将健康教育与人群免疫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5—2022年永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疫情形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05—2022年永州市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2年永州市共报告乙肝病例74 7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7.29/10万;急性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相对较低(1.83/10万),发病趋势波动不明显;慢性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57.72/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3∶1,45~74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25.26/10万,农民发病占比较高,2009—2022年历年均在50%以上。结论 2005—2022年永州市慢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做好成年男性、农民等重点人群防控,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甘南州2005 - 2018年乙肝发病趋势,为科学防控乙肝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甘南州乙肝报告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甘南州2005 - 2018年共报告乙肝病例20 926例,平均发病率为218.19/10万。发病率在2005 - 2009年期间略有上升(平均发病数2 281例,平均发病率342.58/10万),2010 - 2013年呈下降趋势(平均发病数1 561例,平均发病率227.60/10万),2014 - 2018年基本持平(平均发病数656例,平均发病率93.16/10万),整体发病高于全省发病水平。除碌曲县外的7个县(市)乙肝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0~14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225.18/10万下降至15.99/10万。乙肝病例中农牧民所占比例最大,占67.67%,且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2005 - 2018年甘南州乙肝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水平仍较高。15岁以下儿童乙肝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大农牧民这一人群的乙肝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NNDRS)中下载江西省2012-2018年急性乙肝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4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设区市均有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设区市为萍乡市(13.9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岁组(6.58/10万),最低的为5~岁组(0.18/10万);15~45岁病例6524例(62.68%),<15岁病例283例(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DK〗∶1;病例以农民最多(6347例,占60.9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群(1234例,占11.86%)。结论 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以男性、农民、15~45岁人群为主,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逐年降低,地区间发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余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余市2010—2015年确诊乙肝报告病例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市共报告乙肝病例4 976例,年均发病率为69.1/10万,年龄以青壮年(15~59岁)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89%)。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15年达到最低点,为0.72/10万;慢性乙肝呈上升趋势。结论新余市现行乙肝防控策略取得一定成效,急性乙肝发病率下降明显,但青壮年尤其是农民的乙肝防控形势严峻。除应继续执行现行乙肝防制策略外,应针对男性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乙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溪县乙肝的流行特征,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2~2008年安溪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安溪县共报告乙肝病例2 298例,年平均发病率30.87/10万,由2002年的20.04/10万上升到2008年的47.55/10万,呈上升趋势(P<0.01);男性发病率38.08/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13.17/10万(P<0.01);年龄组中20~29岁组发病率最高,0~9岁组发病率最低(P<0.01);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工人为主。结论安溪县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乙肝防治,要采取免疫接种结合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提高新生儿和高发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西报告乙肝病例307302例,年均发病率为81.54/10万,2005--2012年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分别为:64.12/10万(29637例)、73.64/10万(34317例)、73.12/10万(34507例)、78.31/10万(37337例)、85.21/10万(41035例)、85.29/10万(41418例)、95.81/10万(44099例)、96.77/1077(44952例);0~1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由2005年的17.52/10万(1752例)下降至2012年7.02/10万(713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0.16%(154132/307302),男女比例为2.27:1(213321/939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21%(181946/307302)。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防城港市(137.63/10万)、北海(94.70/10万)和百色(91.37/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为钦州市(45.42/10万),14个市中柳州市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北海市年报告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12个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2005--2012年报告新生儿首针接种率为97.71%(686200/702300)-99.30%(738871/744080)。结论广西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广西乙肝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湖北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急性乙肝个案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17年湖北省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7年湖北省共报告11522例急性乙肝病例,6年中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3.30/10万,男女发病比为1.66〖DK〗∶1,25~29岁发病率最高,为5.43/10万,20~64岁占82.98%,农民占65.77%,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地区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随州市(5.65/10万)、十堰市(5.13/10万)、荆门市(4.63/10万)。结论 发病地区主要为鄂西北地区,加强高发地区乙肝防控工作;20~64岁是主要发病人群,需优化免疫程序,加大成年人(>20岁)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成人乙肝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崔立周  李淑芳  左志平  赵文茹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48+1281-F0002,F0003
目的通过分析保定市2004—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乙肝发病的现状,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乙肝监测数据,对保定市2004—2010年间15岁以下乙肝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06年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平稳下降,2007—2010年均发病率比2004—2006年均发病率下降了69.34%;大年龄组11~15岁发病率比小年龄组0~10岁发病率高296%;乙肝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首针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均在90%以上。结论保定市2004—2006年乙肝发病率高于2007—2010年,而且大年龄组发病率高于小年龄组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乙肝疫苗接种率低。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尤其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0-2017年枣庄市15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疫情,制定适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山东省儿童乙型肝炎监测系统中枣庄市2010-2017年15岁以下乙型肝炎病例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7年枣庄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56/10万、0.86/10万、1.00/10万、1.64/10万、2.05/10万、2.10/10万、0.74/10万和1.6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34/10万;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0.82/10万。14岁和13岁儿童发病率分别为2.94/10万和2.48/10万,高于其他年龄儿童发病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居于前两位的是薛城区和山亭区,年龄标化后发病率分别为2.10/10万和1.88/10万。结论2010-2017年枣庄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大龄儿童和男孩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在薛城区和山亭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徐汇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10年户籍人口急性肝炎疫情和病原学分型年报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徐汇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26.88/10万,青壮年高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70:1,城乡结合地区发病率(32.3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省边境地区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2009 - 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 - 2018年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4种318 186例,死亡5 187例,年均发病率468.70/10万,年均死亡率7.64/10万,病死率1.63%;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 = 6 742.081,P<0.001)。发病率居前5位病种:手足口病(128.39 /10万)、肺结核(74.32 /10万)、肝炎(71.12 /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9.12 /10万)和流行性腮腺炎(25.29 /10万);发病率居前5位县市:瑞丽市(1 012.65/10万)、盈江县(809.66/10万)、景洪市(727.59/10万)、勐海县(703.43/10万)、芒市(682.04/10万)。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 (占20.25%);农民(占39.57%)及散居儿童(占31.63%)发病最多。结论 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现况不容忽视,应建立健全云南省边境地区与邻国长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尤其注意加强重点地区(瑞丽市、盈江县、景洪市、勐海县、芒市)和重点人群(农民及散居儿童)的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鞍山市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乙肝15 2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10/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53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0∶1。乙肝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3.00%和28.51%。结论:鞍山市乙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多年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青少年和儿童乙肝防控成效明显,但成年人乙肝疫情仍不能忽视,在继续巩固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朴文  金顺哲  陈陆  陈阳 《职业与健康》2010,26(6):669-670
目的分析珲春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珲春市网络直报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珲春市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93.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u=10.60,P0.01),平均发病年龄为46.86岁,多发年龄为30~59岁之间,主要病种为乙型肝炎,职业为工人和农民、家务。结论2007—200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黑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报告发病现状,评价乙肝防控效果.方法: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黑龙江省的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年龄和职业人群的乙肝发病情况.结果:2016-2020年黑龙江省共报告乙肝病例50803例,其中急性乙肝11193例、慢性乙肝306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楚雄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2009年楚雄市病毒}生肝炎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9年间楚雄市病毒}生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乙肝为主。楚雄市2005年~2009年共发生病毒陛肝炎1797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66.88/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7/1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多在20岁以上人群,不同类型肝炎的主要发病年龄段有不同。发病前三位职业依次是农民534例、离退人员289例、工人202例,不同类型肝炎的主要发病职业有不同。[结论]15岁以下儿童甲、乙肝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关注大年龄组肝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